聚焦新课改,构建新型的化学课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in_st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培养一定的化学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都面临着新课改的挑战。在本文中,笔者依据自身的教学心得探讨了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新型的化学课堂的问题,希望通过新型课堂的构建能够推动化学学科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型课堂;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的素质教育要求,如何构建新课改下的新型的化学课堂成为摆在每个化学教师面前的任务。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同,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其目标的定位更多着重于能力的培养,这种综合性能力目标的确定可以有效解决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高分低能”的问题。那么,在新课改中,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入手来构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型的化学课堂呢?
  一、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尽可能多地向学生输入知识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唯一目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师尊生卑”也是我国一个传统的师生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具有绝对权力的教学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受支配的被动地位。在这种观念下,强调的是做听话的学生,学习尽量多的知识,在这种观念下,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要听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要学什么。在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被完全忽略,而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所获得的都是机械的、单调的知识,至于能力的培养则无从谈起。由此可见,错误的理念对具体的实践活动具有非常消极的影响力。因此,作为教师,要想构建新型的化学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这样的理念才更加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有利于实现新课改下关于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大胆引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目前新课程理念下非常提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探究式教学中,常常由教师提出探究的课题,围绕着课题设计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以问题为引导实施探究活动,并在探究和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可发挥的空间更大,无论对错,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念和看法,而这些无疑会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效用。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环境污染的化学防治”时,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很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生活中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也比较多,于是,笔者决定将这部分的内容采用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当前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这些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然后根据材料思考一下如何治理这些污染问题。就这样,在课后,学生通过报纸、网络等很多途径搜集了大量的环境污染资料,到了上课的时候,学生把自己的搜集到的资料展现出来,然后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在讨论和探究中,很多学生提出了一些颇有创意的见解。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不但顺利的实现了,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如资料搜集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是很难实现的。
  三、积极利用化学实验手段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通过实验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认识规律,可以说,实验手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帮手。然而,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因为赶进度,嫌化学实验浪费时间,因此,总是刻意减少化学课堂上的实验数量。殊不知,这种看似节约时间的方式却恰恰丢失了学习最有利的武器。我们知道,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很多化学理论知识看起来抽象而晦涩,如果教师仅凭语言的讲解,很多内容很难说得清楚,另外,化学实验也是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能力也是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如果在化学课堂上不重视实验的开展,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懂得积极利用实验手段,围绕着一些难点问题,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随堂小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把原本抽象的化学现象、化学规律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很多时候,花上几分钟做实验往往比教师唾沫横飞地讲上半个小时都要有用。
  四、创新评价机制
  在教学活动中,评价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以结果性的评价方式为主,即考试的方式,学得好坏与否,就是看考试能考多少分。由于评价方式和内容过于单一,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盯着一些考试重点,这样不仅局限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影响了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评价机制进行创新,除了结果性的评价,在评价活动中也要融入对过程的评价。例如,学生在平时听课中的反应、回答问题的状况、作业完成的情况、实验课上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对象,这样,就会使得评价活动呈现出动态化、全面化的特征,也只有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对于化学学科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进化学学科教学的素质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慧萍.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3期.
  [2]李会娟.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2期.
  [3]李慧.高中化学新型课堂互动教学探讨[J].学园(教育科研),2012年16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中学)
其他文献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教学实验等,对健美操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探索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应用点面训练法进行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组学生在健美操动作完成的准确性、连
针对上虞市春晖外国语学校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展开了全面的调查,深入解析当前我校课外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摘 要】在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中长跑项目是中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培养学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体育优秀品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本文就中长跑项目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认识,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条不紊。  【关键词】中长跑;意义;训练  长期以来,中长跑教学都是初中体育教学耐力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