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围绕素质教育的主题,抓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重点,探索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过程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单纯继承学习向创新性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转化。为此,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开展一些尝试,实施“实验探索”教学模式,以下是我的实践和体会
一、实践探索模式的操作程序
1.提出课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难度适宜的研
究课题。关于课题的提出,一般采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
引出研究课题,课题要激发学生探索新问题的兴趣,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如初二年级学生学习了“热现象”以后,
有的教师提出“研究热水瓶里开水多少与保温性能关系”;学习了“简单机械”后,教师提出了“老虎钳上的力学知识”、“研究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等研究课题。
2.进行猜想,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要引导
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
学的“猜想”,鼓励他们提出各种假设,并展开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如在初二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提出能否用已学过的知识测量人体最大功率时,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方案。经过大家讨论、分析,教师点评,让学生找到可行的一种办法。
3.实验检验猜想或假设,得到结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进行分组实验,取得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检验假设,最后得到实验结论,获得知识。例如,“研究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要求学生实地观察自行车并动手操作,分别观察自行车的杠杆、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地方“测定人体最大输出功率”时按身高、体重把学生分成几组,即身材较高、体重较大的学生为一组,其余为另一组,每组选出磅秤员、记时员、记录员,其中记时员在三楼,记时开始以哨声为准,学生自己记录自己的体重和时间,计算自己的最大输出功率,最后分组进行比较。
4.知识应用,巩固扩展。学生将新获得的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运用于新情景,解释物理现象,解答物理问题,让他们在运用中巩固深化知识。如“测定人体最大输出功率”实验后,再讨论:(1)影响人体最大输出功率的因素是什么?(2)为什么体重影响功率的大小?(3)一楼到二楼与二楼到三楼的功率是否一样?(4)明年再测一次功率是否会变,为什么?
二、运用实验探索模式的注意事项
1.通常学生对课题的猜想和假设难免有些错误之处,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要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去认识,自我
修正,无疑比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测定人体的最大功率”实验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其意义远超过实验本身。
2.初二年级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强,宜以演示实验为主。随着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教师逐步减轻指导的分量,逐步过渡到学生自我实验探索,这其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学生自已实验时,器材不宜太多,操作要简单,现象要明显,实验误差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以便学生比较总结,探索规律。对于实验过于复杂,实验操作难度过大或误差过大的,一般不宜学生自我探索。对于过于复杂的实验,学生难于处理好实验操作与思考探索的关系,在实验中忙乱不堪,妨碍学生思维,无法达到教学的目标。
4.由于实验探索模式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受到
教学时数的限制,在教学中频繁使用是不可能的,但为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适当地安排一些还是
很有必要的。
三、实验探索模式的优点
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实验探索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
于探索的意志力。
2.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归纳、
综合、抽象等思维方法并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总之,实验探索模式对于改革初中物理教学,优化初
中物理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实践探索模式的操作程序
1.提出课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难度适宜的研
究课题。关于课题的提出,一般采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
引出研究课题,课题要激发学生探索新问题的兴趣,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如初二年级学生学习了“热现象”以后,
有的教师提出“研究热水瓶里开水多少与保温性能关系”;学习了“简单机械”后,教师提出了“老虎钳上的力学知识”、“研究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等研究课题。
2.进行猜想,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要引导
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
学的“猜想”,鼓励他们提出各种假设,并展开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如在初二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提出能否用已学过的知识测量人体最大功率时,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方案。经过大家讨论、分析,教师点评,让学生找到可行的一种办法。
3.实验检验猜想或假设,得到结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进行分组实验,取得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检验假设,最后得到实验结论,获得知识。例如,“研究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要求学生实地观察自行车并动手操作,分别观察自行车的杠杆、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地方“测定人体最大输出功率”时按身高、体重把学生分成几组,即身材较高、体重较大的学生为一组,其余为另一组,每组选出磅秤员、记时员、记录员,其中记时员在三楼,记时开始以哨声为准,学生自己记录自己的体重和时间,计算自己的最大输出功率,最后分组进行比较。
4.知识应用,巩固扩展。学生将新获得的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运用于新情景,解释物理现象,解答物理问题,让他们在运用中巩固深化知识。如“测定人体最大输出功率”实验后,再讨论:(1)影响人体最大输出功率的因素是什么?(2)为什么体重影响功率的大小?(3)一楼到二楼与二楼到三楼的功率是否一样?(4)明年再测一次功率是否会变,为什么?
二、运用实验探索模式的注意事项
1.通常学生对课题的猜想和假设难免有些错误之处,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要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去认识,自我
修正,无疑比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测定人体的最大功率”实验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其意义远超过实验本身。
2.初二年级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强,宜以演示实验为主。随着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教师逐步减轻指导的分量,逐步过渡到学生自我实验探索,这其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学生自已实验时,器材不宜太多,操作要简单,现象要明显,实验误差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以便学生比较总结,探索规律。对于实验过于复杂,实验操作难度过大或误差过大的,一般不宜学生自我探索。对于过于复杂的实验,学生难于处理好实验操作与思考探索的关系,在实验中忙乱不堪,妨碍学生思维,无法达到教学的目标。
4.由于实验探索模式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受到
教学时数的限制,在教学中频繁使用是不可能的,但为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适当地安排一些还是
很有必要的。
三、实验探索模式的优点
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实验探索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
于探索的意志力。
2.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归纳、
综合、抽象等思维方法并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总之,实验探索模式对于改革初中物理教学,优化初
中物理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