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的理想与青春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ekej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品主要描写了主人公“我”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的过程,虽然青春已经流逝,但是“我”依然不放弃理想,坚持为理想而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从北方的河流中得到了很多指导,河流的涌动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整部作品中,始终诠释着青春的灼熱和昂扬,在奔腾不息的河流中呈现出生命的张扬和灵魂的搏击,给人留下非常大的震撼力。
  关键词:《北方的河》 主题 青春 理想
  《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一经发表,就以其沉郁的抒情风格、诗意的语言和青春热情的理想主义气质引起文坛强烈反响。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知青的奋斗故事,主人公“我”在大学毕业后,不服从分配而决心报考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生,而在“我”为考研而进行的对黄河的实地考察中,认识了一个女摄影记者,小说围绕其在回北京考研过程中的生活困扰和爱情纠葛而展开。在这部文本中,始终凸现的一个意象是小说线索之一的“北方的河”。而这一跟随叙述不断现身的意象,实际上是把看起来似乎特点不同的黑龙江、黄河、湟水、永定河、额尔齐斯河统筹于一体当中,已经成为主题的隐喻所在,整部作品就是围绕“河”的主题展开的。
  一、主人公不断追随的“北方的河”
  这部小说题目就是“北方的河”,小说一开篇就点明了主人公“我”要追逐河流,要去寻找河流。第一条出现的河流是黄河,对“黄河”的追随有两次,第一次是“我”在当知青时来看黄河,而第二次则是发生在小说叙述时“我”对黄河的地理考察。在小说中,主人公“我”把黄河当作了的父亲,“我”从小就没有父亲,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把“我”母亲给抛弃了,“我”对父亲完全没有印象,但“我”恨自己的父亲:“我多少年一直有个愿望,就是长成一个块大劲足的男子汉。那时我将找到他,当着他老婆孩子的面,狠狠地揍他那张脸。”{1}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又一直渴望有父亲去指导“我”前进。因此,当“我”看到“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2}时,“我”认为这黄河就是父亲,是黄河给“我”指引,使“我”放弃了汉语言学文学专业,放弃了已分配好的工作,一步步走向人文地理学的王国。“我”内心渴望有黄河那样的父亲呵护自己,给“我”前进的动力,使“我”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我”两次游过黄河,都得到黄河父亲的卫护,“我”明白“合理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答案你今天自己找到了:黄河是你的父亲,他在暗暗地保护着他的小儿子”{3}。
  主人公“我”追随的第二条河流是湟水,曾经因为方言调查,“我”见过湟水这条河,并且在这里认识了姓高的老汉,这个老汉只有一个小孙女,老汉通过引来一股湟水浇他的小树林,把小树林当作了他的命根子。在这里,湟水就有一种养育的功能,这条河流有着呵护人们的功能,具有根基的作用。湟水的特点与黄河有很大的不同,黄河是力量与野性的结合,但湟水是平静的。“这青海的黄土浅山和开阔的湟水河滩,这碧绿的青麦子,这隔断着远方西藏秘境的隐隐雪峰,还有这扎着花头巾排成一线拔草的妇女的民歌,都使她沉入了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绪中。”{4}湟水充满了一种自然的气息,使人心头平静,然而又充满历史感和世事无常的感觉。河里的彩陶因为历史的缘故在河流里成了彩陶片,女记者看到这些场景是感叹,可惜“世上的事情多么拗人心意啊,生活也常常是这样残缺”{5}。但主人公“我”却是自然平和的,“我”内心一片平静,虽然世事无常,但是生活还是得进行下去。生活的破碎不是唯一,生活还包括很多内容,湟水依然不变地是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湟水人。
  在回北京的路上,“我”想起了曾经的初恋,这是在额尔齐斯河边的村落里,“我”和初恋海涛度过了很美好的日子。在这里,额尔齐斯河又是另外的一种特点,稳重而热情、自由自在。“额尔齐斯河,整个阿勒泰山脉南坡的流水都向它倾注,它串通着一串串沼泽和湖泊,胸有成竹地向着真正的北方流淌。那是一条被酷暑严寒的哈萨克草原养育得自由自在的大河啊,原来它把喝过它水乳的人都悄悄地改变了。”{6}这是一条见证了“我”的青春和伤心的河流,使“我”由莽撞变得成熟起来,初恋抛弃了“我”,“我”能够冷静地将女友海涛送走,而没有揍她一顿,这是额尔齐斯河给“我”的改变,“我”认为“额尔齐斯河是坚强、忠诚和敬重诺言的”{7}。因此“我”也认为海涛不值得留恋了,因为这个姑娘违背了“我”和她之间的诺言。额尔齐斯河是一条留住人的情感和灵性的河流。
  在北京备考的时候,由于准考证的问题和母亲生病,“我”非常苦闷,只有去调查一条活泼的河流,才能恢复“我”身上的力量。因此,“我”去了永定河。一开始“我”看到永定河,“失望地瞪大了眼睛,望着面前这条细浪汩汩的流水”,“来回地在河边踱着,唉,这条河简直是可怜巴巴。”{8}永定河没有用惊心动魄的景观来振奋“我”,“我”觉得永定河来到平原就屈服了,“我”自己也屈服了。“我”嘲笑自己的懦弱。但是当“我”顺着河湾走进一块新地方时,河谷豁然开阔了,“永定河没有屈服,听那石头落水的声音,那声音里饱含着深沉的坚忍和力量。你应当变得深沉些,像这忍受着旱季干渴的河一样。你应当沉静,含蓄,宽容。像这永定河一样,带着惊雷般的愤怒浪涛一泻而下,让冲决一切的洪流淹没这铁青的砾石戈壁,让整个峡谷和平原都回响起你的喊声。”{9}“我”在永定河的激流中又受到了鼓舞,“我”为自己在顺利时的自信和受挫时的消沉而羞愧,“我”没有永定河那种坚忍,但是在追逐永定河时,“我”又受到了指导,“我”不再为情所困,坚持“我”的考研路,哪怕真的陷入绝境也决不屈服。这个转化使“我”更加自觉,更确定自己的路,“我”的人生境界也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虽然小说中主人公“我”没能成功去到黑龙江,但是“我”在考试前夜梦到了黑龙江,文中描写“我”梦到了黑龙江解冻的过程:“河中间已经出现了一条发亮的微黑水道,正在庄严的音乐中朝着下游平稳地启程。而整个一条河流的上下却在连声炸响着,冰排、冰洲、冰块、冰岛在漩流中愤怒又惬意地粗野碰撞。”{10}“我”被这种景象彻底地慑服了,震惊了,“我”觉得自己也化成了一股巨浪,“我”听见自己用浪涛的语言说着自己就要成人了,“我”感到自己正随着一泻而下的滚滚洪流向前挺进。在主人公“我”的身上,大河的精神与其交融,预示着“我”不断进取的决心和强劲有力的新生,正是不断地追逐大河,“我”才秉持着执着的理想追求。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学校要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启蒙课的重要科目,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深入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课堂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摘 要:《羽林郎》,是汉代乐府名篇。萧涤非、张慧博认为作者开宗明义说是“调笑酒家胡”而下文竟没有调笑的事实。事实并非如此,围绕“调笑”二字全面解析文章,不仅可以澄清事实真相,还可以阐释《羽林郎》留给后人宝贵精神的实质。  关键词:《羽林郎》 有理 有利 有节 调笑 反抗凌辱 赞歌  一、观点呈现  近日备课,细读《羽林郎》,纵览诸家言论,看到萧涤非、张慧博认为作者开宗明义说是“调笑酒家胡”而下文竟
摘 要:崔荣荣、牛犁的《明代以来汉族民间服饰变革与社会变迁(1368—1949年)》针对服饰文化与社会变迁的相关性,以作者多年田野调查实践与明代以来传世物质材料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服饰造型变化以及影响汉族民间服饰文化变迁的诸多因素,通过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形成了多重论述角度,并在此基础上以女性社会角色变化为视角进而论述了性别文化、社会发展与服饰变革之关系,最终构
应对   我爸道歉时说的话:“生活费要多少?”   我原谅他时说的话:“都行。”   我妈道歉时说的话:“吃饭了。”   我原谅她时说的话:“还挺香。”  底线   我的手机屏摔坏了,触摸时灵时不灵的,拿去维修店,维修小哥检测完说,“都是正常的,检查不出什么毛病。”   见我不高兴,小哥说:“要不你在这里使用一下手机,等它卡住时我再看看。”   然后我就自
老虎曾经是动物世界里一个十分笨拙、不善捕猎的动物。它生活得十分艰难,穷困不堪,经常饿肚子。不仅如此,它还受到许多动物的嘲讽和欺负,令它十分难过和尴尬。  山神发现老虎处境十分艰难,就决定让猫教给它一些捕猎技能。猫很不情愿地答应了山神的提议。  当然,猫不想将自己的捕猎技能教给老虎。它想,如果让老虎学到了真本事,将来它一旦变得强大了,也许会背叛自己,反而成为自己的敌手。  猫决定让老虎为自己打下手,
摘 要:杨子导演的《喊·山》将电影城市叙事空间轉向乡村,并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绘,揭示现实的深度。但转向又止步于对20世纪80年代乡村议题的回忆与描述,对于女性叙事的解读也缺乏一种新的视野与角度,从而使得影片在艺术与商业的表达中出现失衡,难以在观众中获得共鸣。  关键词:《喊·山》 双重叙事 乡村 女性  在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斩获传媒大奖的电影《喊·山》是一部由杨子执导,王子逸、朗月婷和成泰等
摘 要:木心的散文《童年随之而去》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都是一场“启蒙运动”。作品首先展现了童真与成人世界的对抗与胜利,随着代表童真执念的“夗”的丢失,作者完成了这场告别童真的启蒙仪式。童真自己在时间的驾驭上,完成一场了自我的“启蒙”。  关键词:启蒙运动 木心 童真  《童年随之而去》{1}这篇散文令我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两者都讲的是一场“启蒙运动”,一个是启蒙童年,一个是告别青
摘 要:艾伟以其《国语问题》《汉字问题》对语文阅读心理系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为中国语文教育科学化、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堪称“语文教育科学研究中国化的典范”。本文在评述其识字心理、写字心理、阅读心理、作文心理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他的研究对今天的语文教育研究仍有如下启示:(1)阅读心理是一个可以从形式角度加以分析的生成系统;(2)阅读心理研究是语文教育研究及语文教育的基本依据;(3)语文教育研究必
摘 要:《无风之树》是当代作家李锐1994年创作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暖玉与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卷五中化现为“延州妇人”的“锁骨菩萨”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佛教美学的视角对《无风之树》中的暖玉和《续玄怪录·延州妇人》中的“锁骨菩萨”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引发读者对文学与宗教、人性与佛性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无风之树》 暖玉 《续玄怪录》 锁骨菩萨 佛性  《无风之树》是当代作家李
摘 要:晚清民初时期,社会风俗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渗入而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娼妓作为女性群体中極为特殊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职业女性,这样的特殊身份对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女性近代化的脚步也由此产生了迥异于传统封建社会的新的发展。女性服饰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风俗变迁的重要标志。华裔作家赵淑侠塑造的赛金花形象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诠释了这一时期女性近代化的新发展。  关键词:赛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