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坚实平台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w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省淮阴中学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基地建设是基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基于高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基于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需要。课程基地开发实施了体验性课程、探究性课程、活动性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等课程项目,丰富了办学内涵,提升了办学品位,推动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航空航天特色课程;课程基地;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1-0058-05
  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基地,是江苏省淮阴中学响应江苏省关于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战略要求,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设的特色课程载体,是全省首批38个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之一。经过整体规划、多方论证,以及高标准、高质量的场馆建设和设备配置,该基地于2012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一课程基地是我校在“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重点建设工程。
  一、特色课程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考
  (一)基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
  当前,世界各国对科技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愈来愈重视,将之视为应对新技术革命及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我国积极倡导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拓宽办学思路,注重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所需的基础素质。建设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基地,正与这一战略要求相适应。航空航天课程以获取航空航天专业基础知识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工程实践技能实训为手段,以激发热爱科学、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数学、物理、化学、气象、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整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基于高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人格发展趋向成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也由初中阶段的自发逐步走向自觉,其个性需求、生活准则、精神特质、创造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等基本素养也逐步形成。建设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基地,正是契合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引导他们激发浓厚兴趣,树立高远志向,培养科学精神,增强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航空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建设这样一个特色课程基地,有利于激发学生航空报国的远大志向和光荣使命;航空航天特色课程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门类、多个领域的知识,有利于引领学生的特长发展和多元发展;航空航天有着悠久的历史,凝结着人类无限的追求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包含着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形成科学精神,树立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
  (三)基于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需要
  江苏大力建设课程基地,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校纠正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育人方式,引导学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学习、生动性学习和高效率学习,挖掘学生实践潜能和创造潜能,推动学校特色优质发展。淮阴中学作为一所优质高中,需要积极利用江苏建设特色课程基地的契机,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提升自身的办学品位。经过论证,学校最终决定申报“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基地”,这是因为以“担当”为内核的学校文化、正在实施的担当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追求,与该基地建设的内涵是一致的。我们以为,培养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担当情怀和担当能力,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基地建设是一个非常适合的平台。
  二、特色课程基地建设的课程建构
  在多方支持下,我校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基地完成了高规格、高质量的硬件建设。同时,我们更加重视的是,以基地为载体,加强整体规划,开发、开设各类课程,充分发挥基地资源优势,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目前,我校已经初步建成四个方面的课程项目。
  (一)体验性课程
  体验性课程,是指学校利用基地资源,以体验为基本形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多样化、规范化的参观、操作和交流活动,并努力使之形成基本的运行规范。开设体验课程的目的是对广大学生进行普适性教育,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发展内驱力。
  学校制作了航空航天知识展牌,编写了《航空航天知识1000问》,引导全体学生正确利用基地资源,增加对航空航天的了解和认识,激发研究兴趣和体验欲望。基地场馆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学校印发参观体验简表,让他们带着问题或目标参观,增强体验活动的效果。
  体验方式分为随机体验和专门体验。随机体验,是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随机进行参观体验。专门体验是指学校或班级根据既定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体验,这是体验课程的重点内容。专门体验以航空航天实物和模型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航空航天知识进行感知,培养对航空航天事业的初始兴趣。比如,每年在高一新生开展入学前教育期间,学校会专门安排每个班级进行细致参观,近距离接触航空发动机、航炮、导弹等实物展品,操控各种大型互动设备。体验过程中,高二、高三年级航空航天社团学生全程陪同讲解,还会组织小型的科普讲座。这样,可以让参观体验者了解知识,激发兴趣,增强认识,同时锻炼解说员或讲座主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体验活动的综合效益。学校把每周六下午定为开放日,对全校师生、提前预约的兄弟学校师生、校外团体等开放,发挥特色课程基地的辐射影响,这也是专门体验的一项重点活动内容。专门体验课程还包括,教师根据学科课程学习需要,定期将课堂“搬”至航空航天馆,组织现场教学活动。
  (二)探究性课程
  重视课程开设的探究和融合,是我校基地特色课程建设的尝试和追求。我们不但注重开设“航空航天”这一公共课程,赋予其基础课程地位,而且以人类航空航天历史发展为主轴,积极开发开设校本课程,丰富学生探究学习内容。在课程开发和开设上,我们重视突出科学技术与高中基础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重视学业基础,发展全面素质、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   我们在高一年级全面开设航空航天课程,课程开设列入学校课表,安排专业老师、按照计划和教案序列授课,着力引导学生认识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意义,增加对航空航天的了解和认识。在高二、高三阶段,学校主要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主,深入引导那些兴趣浓厚、知识扎实、有志于航空航天事业的学生进一步去发展兴趣、培养特长。
  我们借鉴大学“航空航天概论”课程,将丰富的航空航天知识与高中基础课程紧密结合,开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和材料等六个分册的校本教材,并努力依托这些教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学校还开发了《飞天》、《中国航空航天史略》、《航空航天中的生命保障》等校本教材。
  在课程实施上,我们加强航空航天课程与基础学科之间的融合,努力促进课程之间的双向构建和相互促进。在航空航天课程教学中,教师依托校本教材,借助学生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进行讲解,强化了学生对这一特色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在日常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航空航天科技体验馆内各种演示设备、体验器材,将一些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嫁接”到航空航天技术范畴,让基础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可感、生动有趣,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源,了解知识的应用。例如,物理老师带领学生参观体验航空馆内“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模拟器”、“神舟飞船返回舱”等设备,能够很好地将诸如“宇宙速度”、“万有引力”等方面的学科知识以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广大学生。另外,在一些学科考试命题中,命题人也有意识地以航空航天为题目情境,引导学生加强对航空航天课程与基础学科之间的互动学习意识。这样,两类课程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上的相互融合,进一步改进了我校师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那些对航空航天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设计、制作、操作航空类模型和实验器材等动手实践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三)活动性课程
  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志向追求,以学生自主选择为原则,在高一、高二年级选拔部分学生,组建特色班级、特色社团。为建设好特色班级、特色社团,我校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制了培养方案。活动性课程,就是指以班级或社团为单位开展的系列实践性活动,日常的活动指导由我校招聘的专业教师承担,同时聘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深度系列课程培训。
  开设活动性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改进学习方法,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航空航天知识,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航空航天创新探究与实践,为进入大学之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基。活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的活动系列。即组织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航空航天某个方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由团队进行汇总、筛选、整合、分类,形成问题资源库,并有目的有序列地规划在以后的活动中,形成活动课程。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的思考和需要,活动容易调动学生的全员参与、积极参与,容易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培养出较为敏锐的洞察力、提升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科研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是以“科技竞赛”为主线的活动系列。科技竞赛是推动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科技竞赛,学生既能巩固专业知识,促进学以致用,同时不断深化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我们开始拓展一系列科技竞赛活动。在科技竞赛活动中,我们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向或主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分析、设计、制作,并完成作品、撰写论文。至今,我们组织过的科技竞赛活动有机器人、航模、自由飞行器创意制作等。这些活动产生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学生研制的机器人,能做复杂有趣的自由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项目专家组认为,这个设计所表现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达到大学本科相关专业水平。
  三是以“单元整合”为主线的活动系列。这主要是指每学完一个研究单元以后,由任课教师提出一个活动项目或方向,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四)大学先修课程
  大学先修课程,是指我校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研制的一套系列课程,即针对特长突出的学生,根据其发展兴趣及方向,以大学生的培养要求和专业发展需求来进行培养。按照两校联合培养计划,我校“翔宇社”学生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三个阶段的培训,学习大学先修课程。
  第一阶段为畅想型创新培训,学习飞行器设计课程。以设计一架未来飞行器为命题,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协作,阐述设计目标、说明应用领域、分析运用理论、表达设计创新点、提出设计待解决的问题。最终完成的飞行器设计作品所有的理论模型分析、3D建模、视频剪辑等工作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本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倾向于创新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上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本课程涉及大学中的飞行器设计、航空动力、工业设计等相关本科专业方面的知识。
  第二阶段为模仿型创新培训,学习基于C51单片机设计机器人小车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导师的讲解和演示后进行模仿创新,拓展设计的运用领域、增加设计的实用功能、简化设计的复杂程度、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性价比。机器人小车所有的电路板、电容、电阻、LED、超声波测量仪等部件均由学生自主安装焊接,并且由学生自主运用C语言、C 或C 进行编程,最终作品可实现自主循迹、避障、越障等功能。本课程涉及大学中的自动化、机械工程、信息技术等相关本科专业方面的知识。
  第三阶段为复合型创新培训,学习设计制作驱动10米外的无动力小车课程。要求学生的设计制作要以团队形式,利用不少于六门学科的原理,同时总材料成本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并需在提交设计方案的同时提交项目管理报告。其重点是考察学生知识运用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学生通过本阶段课程学习,能够树立起学科融合、团队协作、科学管理、成本控制等现代科技创新所要求的系列观念。本课程涉及大学中的工程类学科、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本科专业方面的知识。   我校高二年级“翔宇社”学生在上述三个阶段培训中表现优异,南京航空航天专家评估后认为,大部分学生理论分析能力已经达到大学相关本科专业四年级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已达到大学相关本科专业三年级下学期水平。学生的许多作品在参加各级别未来飞行器设计比赛和机器人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特色课程基地建设的主要成果
  依托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基地建设,我校充分利用并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发展内涵,提升办学品位,直接推动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协同发展。
  以普及航空航天知识为载体,我们形成了系统课程资源和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满足了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就“翔宇社”成员和“长空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基本了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前进方向,初步掌握现代飞行器设计的基本思路,能够识别绝大多数航空器和航天器具体型号,大部分成员都能进行飞行模拟和航空模型操纵。学校培养了一批对航空航天事业有着强烈兴趣执著追求的特长学生,在各级别航空航天竞赛、科技创新竞赛、机器人竞赛等比赛中崭露头角,有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级、省级航模竞赛冠、亚军。2013年4月,全省特色课程基地建设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与会人员对我校相关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校连续三年获得省招飞工作先进集体,并被评为省优秀课程基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基地课程的学习,广大学生的整合资料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专题探究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等均取得长足的发展。他们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航模制作、科技发明、艺体技能、审美素养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个性特长、创新能力以及发展后劲,同时自然能够取得非常优异的学业成绩。
  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基地建设,同时推动教师队伍优质发展和学校优质发展。广大教师依托特色课程基地建设,拓宽了文化视野,增强了综合素质,进一步优化学生观、人才观和创新观。他们深入教学改革,努力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基地建设,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手段得以进一步丰富,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优势,实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素质,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此外,学校还注重充分发挥建设效能,不但力争使本校更多的教学与教研活动在课程基地开展,同时还充分发挥基地的社会效应,以求在更大的范围发挥基地作用。我校的基地场馆,不但成为全省特色课程建设的代表性场馆,也是淮安市科普宣传和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兄弟学校师生、其他团体以及国际友人数万人次前来航空航天馆参观体验。
  四、特色课程基地建设的基本经验
  近两年来,我校对课程基地建设积极进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其中有思想认识上的,也有实践举措上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开放性理念建设课程基地
  在课程基地建设中,我们注重利用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高端的技术条件,特别是加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紧密合作,寻求在基地硬件软件建设、学生培育、升学政策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更多优秀人才茁壮成长,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我们注重发掘自身资源,引导和组织校内兴趣浓厚的老师参与基地建设。比如组织物理教师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主题为“青年物理学家”科研活动。
  我们以开放式理念建设基地还表现在,课程基地不但依靠和服务于本校师生,而且积极吸引校外其他群体,如社会机构、专业媒体等,参与进来,这样最大限度实现了基地培养人、引导人的价值意义。
  (二)以整体性思维建设课程基地
  我们注重课程基地硬件建设的整体性。即本着知识性与艺术性、先进性与安全性、适用性和超前性等原则,确保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以最大限度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需要。
  我们注重师资建设的整体性。一方面,专门招聘航空航天专业老师,具体负责特色课程基地的基本建设,包括进行基本规划、组织日常活动、牵头课程的研发和开设、加强社团建设,以确保基地常态化运转,确保各类活动开展的专业性和深入性。另一方面,引导各学科教师结合课程基地建设的目标,利用课程基地的丰富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航空航天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我们坚持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强化课程建构和有效实践的结合,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知识性、实践性、互促性和实效性等方面下工夫。围绕如何破解教学难点与载体创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紧扣课程内容、手段运用、方法创新,形成开放、创新、互动的活动载体;围绕如何做到先行先为与分享共享,重点思考省级课程基地要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先行试验、总结提升,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便于向其他学校和社区开放的共享平台。
  (三)以融合性举措建设课程基地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实现课程基地建设目标,是我们的基本思路。我校目前已经建构了体验性课程、探究性课程、活动性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等课程项目。这些课程看似独立,其实每一项都融合了几个学科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历史、地理、材料以及通用技术等。这是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建设的特点和优势所在。我校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结合学校课程资源情况,将大学课程“航空航天概论”融入高中学业内容,融入通用技术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航空航天科技,加深对数学、物理、化学等高中基础课程在航空航天等领域运用的理解,这样使得基地建设和学生学科学习之间产生互动、互促的效应,促进学生形成扎实的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
  综上所述,我校特色课程基地建设,做出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的发展令人欣慰。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丰富课程基地的内涵,建设更多的研究团队,继续推进航空航天教材编写和课程实施。同时,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出台相关规定,并设立专人进行管理、指导,引领课程基地的发展,为特色人才培养提供激励性政策。
  责任编辑:杨孝如
  Practice of and Reflection on Aeronautical Course Base Construction in Huaiyin High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
  ZHANG Yuan-gui
  (Jiangsu Huaiyin High School, Huai’an 223002,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base of Jiangsu Huaiyin High School with aeronautical characteristics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s strategy for talent cultiv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school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Course base development carries out the following course projects: experiencing courses, exploratory courses, activity courses and college pre-learning courses, which have enriched the schooling connotation, improved the level of schooling, and promote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school.
   Key words: course with aeronautical characteristic; course base; school development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课题组基于前期研究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基础上,结合目前高校女大学生教育现状,提取传统文化“淑女教育”的合理精神内核,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自我教育为母体、文化教育为依托、职业教育为重点,构建新时代“淑女教育”新模式。积极响应中国妇女六大提出“全面提高素质,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性”,坚定女性理想信念,实现自我成长成才。   关键词:淑女教育 多维导向 素质教育 传统文化
学校着力推进思政课守正出新,构建思政新格局,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生活,涤荡学生心灵,绘就魅力思政课。  落实“八个统一”要求,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学。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突出核心價值观引导,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如教师薛爱洁在《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中,在回顾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节点和代表事件后,邀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
三月,凉山姑娘,捧一颗心来,桃李不言;  四月,人民教师,站三尺讲台,诲人不倦;  五月,亦师亦友,授为人道理,润物无声;  六月,辛勤耕耘,传学业知识,初心不改;  七月,挥手告别,折柳枝相送,师生情重。  为落实党中央建设雄安新区的重大国家战略,有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师范大学选派19名优秀学生组成支教团赴雄安新区支教,其中来自四川凉山的我也在支教队伍中。  出生在大山中的我,深感教育对孩
【学校名片】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建校于1912年3月,前身系无锡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在近百年的光荣办学历程中,名师荟萃,桃李芬芳。国画大师钱松岩、音乐理论家钱仁康、红学家冯其庸等都曾在校执教多年,沈绍祖、季雨青、何辛耕等一大批治学严谨、为人高尚、在无锡地区享有盛誉的优秀教师长期耕耘在此。学校对学生严在“格”上,爱在“心”里,要求学生做到:诚(立身)、勤(治事)、和(处世)、爱(待人)。以中科院
【学校名片】  东台市安丰中学创办于1925年,坐落在苏中平原上伏兮千年的东淘古镇安丰。学校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人文渊源润泽,享地方先贤治学遗风沐浴,保持着儒雅清醇的风骨,散发出卓尔不群的气质。适逢改革开放春风,学校抢抓机遇,主动发展,于2009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历代安中人薪火相传,艰苦创业,接力创新,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办学成就,赢得了“江苏综合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带来了“乐学、乐教
徐宜秋 高明的教师其实是个“懒汉”  张康桥 生长教育:通往美好人性的教育  杨志斌 风已来过  曾银华 绿萝笑了……  成云雷 倾听,让我们向上  朱凌怡 让艺术节成为每个孩子的期待  杨春芳 最美的风景  梅志华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吕建国 构建学生“自己的道德生活”  李志华 以学定教: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三对矛盾  汪 瑜 以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研究,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  石翠芸 李建成  
摘要: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是保证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的关键。课程体系可以造价员资格考试大纲以及企业对人才岗位的能力要求为基础,依据造价编审工作的工作过程进行建构。课程开发应根据“一个中心、两层分析、三个转换、四级分解、多方参与”的思路开展。  关键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确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
时代发展赋予了教育新的使命。教育集团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新举措得到广泛重视与实践。如何提升教育集团的整体实力?除了理顺一些关系、建立相应机制外,教师队伍建设是第一位的。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充分利用吸纳与分享的力量来打造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成为优质均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之一。  2006年,常州市实验小学提出了“分享教育”。经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立项课题
[摘 要]英语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绘本,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获得更大的功效。因此,教师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绘本的作用,让绘本在英语教学中彰显价值。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应用;核心素养;想象;领悟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38-01  新课
学校坚持把思政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学校围绕“培養身心健康、志趣高雅、能服务、有责任的阳光自信少年”的育人目标,以习惯、品行、素养为三大支点,构建“真实德育”体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开设明德思政课,将核心价值观集体化、形象化、可视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校园里落地生根。  明德思政课由“站在国旗下”课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