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服务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时代精神”论题

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qand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早期马克思受黑格尔的启发提出了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命题,但他此时恰恰对形而上学采取拒绝的态度,并立足于一种“非哲学的立场”.直至在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出发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进行总体性揭示,通过变革传统认识论“总问题”一举打破了剥削性社会关系对抽象意识的生产,进而思想直面现实,并对新的时代予以定向.在马克思看来,能够承担新的“时代精神”主体的就是无产阶级.在无产阶级身上,包含因遭受普遍的苦难与不公而沦为“赤裸生命”和在抽离其自身上的历史性冗余后所获得的人“类”本身的辩证意象.从变革时代精神的视角来看,共产主义在其本质上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经济制度类型,同时也是对人的“类”性真理的充分实现.就此而言,马克思眼中的“历史科学”,也是“为历史服务的哲学”.
其他文献
类概念是马克思哲学回答“历史之谜”的必要环节,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并没有摒弃类概念,而是在超越费尔巴哈抽象类概念和反驳施蒂
存在论始于古代希腊,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代表了两条不同的存在论道路.这种存在论本质上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哲学存在论.我们一般所说的哲学存在论局限于事物性领域,就连逻
学界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关注从未间断,但该理论通常只被视为青年马克思的不成熟之作.海德格尔曾称赞马克思触及“历史本质性”维度,即一种有别于历史性维度而专注于呈现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