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阴病之血虚水盛论当归芍药散治疗贫血

来源 :中国民间疗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kn7621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阴病之血虚水盛型贫血与上焦太阴经肺脏之通调水道、中焦太阴经脾脏之化生血气密切相关,病位在里、在下,病性属阴、属寒,以太阴脾脏为本.太阴虚寒,则气血生化乏源,寒则水湿不化,继而三焦转输不利,血水互病,日久则寒湿之邪丛生,血气匮乏.脾胃转化水谷精微功能失司,则周身气血津液失于荣养,太阴脾土为病,多病寒湿,水谷不化,聚痰成饮,血水互化,气血生化不足,水液通调不利,故发贫血之证.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具有养血活血、补土利水之功,临证无论血虚、血瘀或水饮内生,脾湿不化之证均可以该方辨证论治.
其他文献
平衡能力作为人体重要的生理机能之一,与姿势、转移及运动控制有关.平衡功能受损常表现为坐立不稳、转移及步行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增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1].据统计,近年来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60%~70%[2],其中约83%遗留有平衡功能障碍[3-4],极大地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平衡功能的提高是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根本,因此平衡康复尤为重要[5].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高速发展,传统康复手段已不能满足当今患者的康复需求,智能设备已成为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康复领域的研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和骨骼问题[1].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死胎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然而脑瘫发病率呈现不减反增的趋势.根据较新的文献报道,中国0~6岁脑瘫的患病率为0.23%,海外2~17岁脑瘫患病率为0.29%[2-3].虽然儿童脑性瘫痪的脑损伤是非进行性的,但如果没有得到适时适当的治疗介入,患儿依旧可能会表现为生活能力不足、无法生活自理,更甚者会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过去十年中,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上升,每年大约有240万新增病例[1],40~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加8.3%[2].脑卒中后患者常伴有肢体运动、言语、认知、感觉等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康复治疗是促进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一大医学手段,脑卒中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其重返生活和工作,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脑
黄芪在临床上运用广泛,其补气作用突出,有“补气圣药”之称.该文通过总结黄芪在不同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对其功效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类总结,探讨黄芪补气功用的特点,为黄芪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该文总结以“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用针之要知调阴阳”为理论基础运用针灸治疗失眠的相关文献,发现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作用主要表现在针灸的选穴与配穴上,包括经络阴阳、俞募阴阳、上下阴阳、左右阴阳和择时阴阳.
来复汤功效为救脱敛汗,可使元气来复,常用于治疗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等.该文探讨来复汤治疗汗证的原理,提出可从肝及元气角度论治汗证.
该文通过分析相关古籍及现代研究成果,归纳《外科正宗·脱疽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认识,阐述该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根据相关症状分析ASO预后情况,认为ASO病因病机总体为血脉瘀阻,治疗上有内治及外治法,外治常用外科手术、艾灸等,内治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中药为主,在《外科正宗》中也记载有相关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