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哀歌与生死价值观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的诗歌具有特别的死亡观,人为何而死?特别是轻易地为何而死?这其中里就隐藏着当时人们对生死的价值观。从先秦《诗经》的"死生契阔"到屈原的"九死犹未悔",再到汉末《孔雀东南飞》焦仲卿与刘兰芝的"一死反压迫",都对死亡有着坚毅、宁死不屈的精神与态度。这样的态度表现了他们对人生与死亡所持的价值观,进而可以看出其所秉持的生存态度价值观。汉代哀歌里反映了强烈地对生存"坚贞"的态度,生固"坚贞",因而"死"亦"坚贞"。以死表达对自我的忠诚与尊严的坚持、以死表示对爱情的忠诚、以死表现英雄傲气与生活无依,三者皆透露出刚毅不屈的生存价值观。
其他文献
背景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或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的脑卒中的年均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目前统计约为120/10
矢量地图渐进式传输的关键技术是建立连续的多尺度表达模型,并在服务器端将地图数据组织成线性结构。提出一种用于网络环境下的等高线渐进式传输模型,此模型以曲线的傅里叶形
研究背景以烧伤和创伤为主的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是城乡居民死亡排名前五的致死性疾病。近年来严重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以烧伤、创伤者居多
<正>无砂透水混凝土作为生态、环保型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透水性,将其应用于城市道路人行道结构中,既能保证人行道的强度和平整度,又能起到雨期地表水下渗至地下补充地下
目的:通过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探讨其对存活心肌的影响。方法:将65例已行冠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
选桑叶为原料,以膜通量、膜通量衰减指数、DNJ透过率和杂质去除率为指标,探究三种超滤膜UF1、UF2和UF3对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分离效果以及两种纳滤膜NF1和NF2对DNJ的浓缩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教育艺术,也是教学方法。基于个体差异的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者们的努力追求的目标。文章从课前的准备、课堂教学、当堂反馈以及兴趣的激发等几个方
本文认为,老舍山东时期创作的整体风貌是幽默,其内核则是忧郁和悲观。文章分析了老舍山东时期创作的三大主题:对国事的忧思,对文化的焦虑,对人生虚妄感的开掘,并指出,这既是老舍幽默
新批评立足文本,提倡对文本进行细读,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新批评的"张力""悖论""含混""反讽"来分析臧克家的经典之作《有的人》,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高压封闭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锰结核和富钴结壳中的18种常、微量元素.实验过程中优化了仪器工作条件,选择了最佳的分析谱线.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