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7—8日平顶山地区高温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来源 :气象与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hz3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7—8日平顶山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天气,尤其是8日平顶山地区7个站的自动观测站的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这次极端高温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700hPa上的暖脊和地面的暖低压,7—8日平顶山地区天空晴朗,辐射升温对高温天气的出现比较有利;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表明,出现高温天气时平顶山地区上空空气干燥并且有强烈的下沉运动和明显的暖平流,下沉增温和平流增温有利于高温天气的出现。
其他文献
新一代国内气象信息系统省级系统,包括信息收发、信息监控、数据存档、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5个子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负载均衡集群技术和集群文件系统,基于SAN存储架构和数据网络将4台PC服务器和存储连接,实现气象数据及时、准确、高效的传输。根据河南省气象数据传输业务的实际情况对该系统进行本地化配置,最大限度发挥该系统的收集分发效能,同时确保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对新一代国内气象信息系统出现的典型故障进
用3种粉剂农药喷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对喷药时间和次数分别作了记载,对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提供基本理论依据。
利用天气图资料、自动站四要素资料,运用中尺度分析方法及M icaps预报业务平台的应用等手段,对2010年7月17—18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