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i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宁市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设现状,并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西宁市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对西宁市今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与发展提出比较明确的对策。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对策;青海西宁
  中图分类号 S7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77-02
  西宁市是青海省的省会,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和商贸中心,迄今为止有着2 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市辖城中、城东、城北、城西四区和大通、湟中、湟源三县,“十五”期间新建城南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土地总面积7 665 km2,其中市区面积350 km2,总人口20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76万人。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处黄河上游的湟水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面环山,三川汇聚,是青海省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1978年,國家启动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西宁作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重点区域,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经过30多年的建设,该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了有效地提高工程造林质量,促进西宁市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全面总结分析西宁市三北防护林第一、二、三、四期三北工程建设工作,对加强“十二五”期间的三北工程建设、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确保三北五期规划任务全面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1 西宁市三北防护林建设现状及成效
  1.1 三北防护林工程第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及成效
  第一阶段在1978—2000年的前3期工程22年间,经历了三北防护林一、二、三期建设工程,西宁市各地按照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要求,分年度完成防护林建设任务,采取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等林种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成片造林和农田林网相结合的措施。开展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四旁植树和农田林网建设,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庇护农田,防护河流水系,绿化村庄道路,平均每年造林1 333.33 hm2,封山育林2 000.00 hm2,四旁植树120余万株。截至2000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23.36万hm2,林地保存面积19.44万hm2,森林覆盖面积16.5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1.6%,累计四旁植树2 419万株,林木绿化率达到22.4%。
  1.2 三北防护林工程四期工程实施情况
  西宁市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从2001—2010年10年间,工程建设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人工模拟飞播造林等措施,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不断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增加森林覆盖率,取得了显著成效[3]。全市完成四期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65 697.12 hm2,为计划任务为94.1%。新增森林面积46 000 hm2,为规划的91.9%;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3.4%提高到2010年的29.41%,增加6.01个百分点。10年全市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投资14 302.69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 855.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85.89万元,其他资金3 461.308万元。
  2 工程效益评估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使全市的大部分荒山荒坡,披上绿装。林木绿化率由22.4%提高到28.6%,逐步形成了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防护林体系。治理水土20万hm2,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涵养河流水系1.73万hm2,水源涵养功能显著增强,庇护农田3.47万hm2,农业生产能力有效促进地表植被快速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变,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广大市民有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农民群众接受了新的林业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工程区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生态旅游业的兴起,舍饲圈养的推行,蕨菜、中药、食用菌的利用,增加了农村的劳务输出,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群众创造了新的就业渠道,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4]。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使全市的大部分荒山荒坡得到改造,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源涵养功能增强。近年来,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工程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地表植被恢复显著提高,工程建设已为西宁市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1 生态效益
  工程建设营造水土保持林面积2.9万hm2,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90 km2,工程区森林每年减少土壤流失30 t,1 t流失表土中含N 1.0 kg、P 0.7 kg、K 4 kg,价值50元,据此计算,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87万t,相当于减少0.5万t氮、磷、钾肥料损失,价值4 350万元。同时,减少输入湟水河的泥沙量,使下游河道、水库的淤泥减轻,按泥沙减轻量30 t/hm2,1.5元/t计算,下游每年可节约清淤挖泥费用3 915万元。2项合计,水土保持产生的效益每年可达8 265万元,切实保障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
  工程建设营造水源涵养林2.3 hm2,水源涵养能力提高,按有林地比无林地增加蓄水量300 m3/hm2计算,新增有林地面积按造林面积的70%计算,每年可涵养水源482万t,相当于4个100万t水库的投资。现时可有效缓解城市居民用水紧张,城市居民用水按1.0元/t计,年均效益达482万元。
  2.2 社会效益
  一是有效增加碳汇,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面积的增加,增强了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能力,减少空气污染,改善区域气候,增进人民的身心健康。二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西宁市生态环境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带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区生态旅游业和相应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拓宽了融资渠道,促进西宁乃至全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强化市民环境意识,树立文明市风。通过项目建设,西宁市的面貌将得到进一步改善,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生活环境与以前形成鲜明对比,使市民切身体会到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强化环境意识,树立文明市风。   2.3 经济效益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项目的经济效益不能直接体现,主要通过木材贮备效益。工程期内新增森林(乔木林)面积1.97万hm2,净增贮备的活立木蓄积12万m3,按出材率60%,木材价格600元/m3计算,共产生木材贮备效益4 320万元。工程期内共栽植四旁、林网、道路树木2 272万株,年生长量按0.005 m3计算,年净增活立木蓄积11.36万m3,可增加木材贮备效益4 090万元。以上2项合计,全市年可增加木木材贮备效益8 410万元。
  同时,三北防护林工程区生态旅游业和相应产业的兴起,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群众创造了新的就业渠道。利用林区牧草,推行舍饲圈养,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林区生产蕨菜、中药、食用菌等,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存在的问题
  3.1 国家资金投入少,地方配套不足
  三北工程建设实行的是国家补助、地方配套、群众投劳的机制,国家专项投入较少。“三北”四期工程建设国家投资标准为1 500元/hm2,按照西寧市现行市场物价,“三北”造林工程的规划设计乔木林造林费用应在7 500~15 000元/hm2,加之西宁地区是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地方财政困难,对植树造林投入不足,且当地自然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工程建设成本高,工程投入的不足,形成了大量低质低效的林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成效。
  3.2 造林后期管理严重不足,重造轻管
  西宁市“三北”工程造林的投资、验收任务都在工程实施3年内完成,3年后因对幼林抚育管护工作认识不足,存在“重造轻管”的现象,抚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个别地方林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给封山育林面积和措施的落实带来难度,一些封山育林区和新造林地中放牧现象屡禁不止,已造林地的养护管理机制和投资问题日渐突出,这已成为影响造林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项目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造林灌溉设施滞后,致使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和林分质量提高缓慢。
  4 “三北”工程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4.1 深化林地产权制度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护林建设的积极性
  政策的落实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明晰林地产权,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积极探索个人承包造林和推行“公司 农户”以及其他实体经济参与的造林模式,完善营造林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民营林业股份林业及家庭承包等经营方式,认真落实谁承包、谁治理、谁受益,或实行拍卖,允许承包期间有价转让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参与到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来。
  4.2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全面推动防护林建设
  按照湟水河上游脑山水源涵养区域、干旱浅山地区域、川水河谷区域、市郊南北山地区等不同区域特点,科学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突出重点。实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按山系、流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湟水河源头地区脑山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干旱浅山地区以湟水河及其支流两侧前坡面绿化为重点,强化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力度,川水河谷地区以农田林网、农村居住区及道路绿化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建设,从过去专业性的、小范围的造林绿化和小流域治理转向综合性、区域性的集中连片治理[5]。以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相结合,与农田林网植树和城镇、乡村道路绿化、四旁植树相结合。
  4.3 拓宽筹资渠道,促进三北工程建设的步伐
  三北工程建设区既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坚持国家投资为主,地方投入和群众投资为辅,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建设资金。应尽快完善落实国家重点公益补偿政策,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同时,随着“碳汇”造林的试点单位推广,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大力加强三北工程与国际项目间的合作,吸引外资,并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为手段,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经济实体投资林业,探索工程造林管理新机制,促进三北多元化投资体系的形成,解决工程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为手段,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实体投资林业,探索造林管理新机制,促进三北造林多元化投资体系的形成。
  4.4 加大低产低效林分改造的力度,提高林地防护效益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工程投资不足等条件的影响,三北工程已造林地中,低产低效的灌木林所占比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森林三大效益的发挥,今后的防护林工程建设中要重视和加强低产低效林分的改造,通过优化树种结构,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
  4.5 工程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防护林建设体系
  围绕城镇人居环境,加强镇、村的公共小广场和庭院绿化,大力开展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绿化及周边农田林网工程,把村庄绿化和庭院绿化结合起来,美化生活环境,注重人居环境改善,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生态防护林体系,改善西宁的生态面貌,实现西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6 突出重点、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把西宁南北山及延伸至大通、湟源、湟中三县的前坡面作为重点实施区域,加大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花结合,提高造林绿化标准,选用大苗规格苗木进行高标准造林,注重造林质量,营造乔灌花结合的风景防护林,重塑湟水流域绿色风貌[6]。
  4.7 造管并重,巩固绿化成果
  从提高认识、转变思路着手,要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三分造、七分管”这条经多年实践经验证明行之有效的森林培育措施,认识到幼林抚育管理工作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通过各级各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通力合作,协调联动,彻底扭转“重造轻管”的林业发展思路,坚决贯彻“造管并举”方针。始终把管护工作放在与造林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坚持常抓不懈。各地在造林结束后,及时建立健全林木管护制度,落实林木管护责任制,分片划分,责任到人,并将林木管护列入村规民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森林保护意识,自觉参加林木保护。同时,加大对损毁林木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故意破坏损毁林木的行为,有效地保护绿化成果。
  5 参考文献
  [1] 杨田.陕西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4.
  [2] 何婧娜.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与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3] 贾文龙,王会臣.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问题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0(5):105-106.
  [4] 赵惊奇,窦建德,景耀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及有关问题的对策[J].林业建设,2007(5):38-40.
  [5] 叶磊,吴来胜.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08(4):19-20.
  [6] 高建国.黑龙江省防护林树种浅谈[J].科学与财富,2011(5):376-377.
其他文献
介绍了金针菇栽培技术,包括栽培时间与方法、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与分化期管理、子实体生长期管理、采后管理等内容,以期为金针菇栽培提供参考。
SL352-200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中规定了人工砂饱和面干吸水率的2种试验方法:湿痕法和试模法。在测试人工砂饱和面干吸水率的试验过程中发现,2种方法测出的饱和面干吸水率有
摘要在利用疏密度估算林分蓄积过程中,80%的调查员认为“疏密度”这个概念很抽象,难以准确把握。这给森林资源调查精度和林分蓄积估算带来一定的影响。着重分析了“疏密度”对林分蓄积的影响和使用的局限性,提出用直接易测因子的方法来求算林分蓄积。此法简便易行、精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疏密度;森林资源调查;林分蓄积量;影响;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S758.5 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大大加深了信息传播的广度,也推动了教育形式的变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能分享全球的教育资源。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在线教育也呈现出了积极
摘要根据地面观测规范的要求,介绍了从降雪到形成积雪天气过程中的观测记录、数据处理与发报的注意事项,以期为雨雪冰冻天气的观测与发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雨雪冰冻天气;降雪;积雪;观测;发报;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P4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262-01    1降雪天气的观测记录与数据处理  1.1降雪量的观测  当出现降雪时,若是随降随化的则按正常记录处理
少先队辅导员是专门从事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是少先队组织的中坚力量,是影响少先队组织行为的关键因素,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及身心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说少先队员是
目的了解睡眠障碍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状况及相关特点。方法用睡眠评价表比较128名FD患者及按1∶1随机配对的同性别、年龄±3岁的“健康”对照者的睡眠状况。结果FD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升英语交际能力,解决学生英语交流障碍。对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以下看法
摘要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长中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分析了其发病原因,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主要是选用抗病良种,加强栽培管理,重点是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药剂主要选用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25%甲霜灵等,并交替使用。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症状识别;发病原因;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421.1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