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保险,你足够理性吗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u89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女士的宝宝刚出生,保险销售的电话便纷至沓来,极为热情地向她推销各种适合宝宝的险种。经朋友推荐,林女士接待了一位销售人员,对方滔滔不绝,不断强调人生充满变数,保险是防患未然的必要手段。见林女士还在犹豫,销售人员强调,保险还具有理财功能,可谓一举多得。林女士最终决定,为孩子购买一份费用不低的教育金分红保险,不仅涵盖重大疾病、身故意外等保障内容,还有每年的高额分红和升学阶段的教育金返还。合同的签订让林女士舒了口气,觉得总算给孩子提供了份保障。
  三年后林女士急等用钱,询问保险公司如何退保。和当初销售人员宣称的便捷和低手续费不同,中途退保会让林女士损失近60%的本金,而到目前为止,每年的分红不到当初销售人员宣称的20%。林女士细看合同,才发现许多条款语义含糊,理赔的条件苛刻,深感自己当初投保过于草率,轻信了销售人员的话。
  保险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消费项目,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也有不少人在购买保险后,因为保费过高、理赔不顺、分红业绩不佳等原因,感到后悔或不满。诚然,一些保险公司和销售人员过于追求业绩而罔顾客户需求,虚假宣传造成了客户冲动投保,为日后的纠纷埋下了隐患。但作为成年人,在购买保险时,是否可以理性判断自己的需求,并做出恰当的选择呢?
  未曾细思的判断
  对投保意愿不强又有理财需要的客户来说,结合理财功能的保险无疑能够强化客户的购买动机。但大多数人并不是精算师,可以算清投资收益,摸清市场起伏。那么人们依据什么做出投资决策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心理学者卡尼曼指出,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的判断或决策并不理性。一个人投掷6次硬币,如果出现4次正面2次背面,他可能就会将这个结果“推论”到投掷1000次的情况。忽视整体事件的发生比率,而以偏概全、以小见大,是常见的心理状态。例如有的客户认为,保险公司过去三年的理财收益都很可观,未来应该也会不错。在林女士的案例中,好友的推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信任的人推荐给我的项目也是值得信任的。”“大多数人都做的事即使有错,也不会太离谱”、“受骗上当的事只会发生在那些愚蠢的人身上,我不会做这样的蠢事。”从众使人们避免了独自选择的压力,盲目乐观则导致了轻率的决定。另外,强烈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感恩酒会”、“答谢旅游”是近来保险销售的常见手段,销售人员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客户兴高采烈,再趁机介绍产品如何划算和稳妥,亢奋的情绪无疑成了非理性决策的催化剂,客户更容易认同销售人员的说法而投保。
  无意移植的安全感
  针对保险需求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人购买保险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一份安全的保障。母婴关系是最早的安全感来源,家庭成长环境、生活变迁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个人的个性、知识、阅历等都是构成安全感的重要成分。人们倾向于从继往的经验中去学习和应对未知的将来,可以说,随着个体的成长,影响安全感的因素变得复杂了,也可以说,早年个体对安全感的体验,会在日后的关系中部分的移植和复制,得以不断地重复体验。
  过分保护的环境给予人充分的安全感,但也无意中削弱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被父母事无巨细照顾的孩子,依赖父母已成为一种习惯,以至孩子意识不到自己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这些孩子长大成人,能够理性地意识到父母已不再能包办一切,他们还是会习惯性地寻找一个强大的“依靠”,伴侣、公司福利或保险制度等都可能成为这种替代。
  一些销售人员会刻意将保险夸张为一种无所不包的保障体系,触发人们对安全感的需求。初为人母的林女士,有着产后女性常见的彷徨和无助,这些情绪会降低她对自己育儿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的判断,更依赖于保险给予的安全感。过度匮乏关爱的成长环境,会让人缺少安全感,而一直处于对安全感的渴求中。这种内在对安全感的需要,也会外化成一种对稳定关系的过度追求。正如有的人愿意投保各种新险种,只有尽可能多的保障才能让其心安。
  急于摆脱的焦虑
  当人们的心智逐渐成熟时,就会意识到个体存在相对历史洪流的渺小与脆弱,生命历程发展的偶然和随意,人生结局不可回避的恐惧和哀伤。这样的认知无疑使人惶恐无助,心生焦虑。这种与个体存在相关的焦虑体验每个成年人都有,只是未必能清楚意识到。在我们的社会习俗中,很少有人愿意去承认这种情绪的存在,更不会公开讨论像意外伤害、身患重疾、猝然离世等可能发生的风险。正如有的人从来不买保险,认为买保险是“触霉头”的事,只要自己不接触就不会倒霉。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负性情绪经常被当做一种必须摒弃的糟粕或必须战胜的仇敌,对其避而远之的大有人在。大多数人对这种存在焦虑有一定的意识,虽不至于处事极端,但当焦虑被强烈唤起时,也感到如坐针毡。只有充足的安全感,才能抵御生命的不确定状态带来的焦虑。保险业内有一句行话,“开发客户的机会,每一次都是在恐惧之后”。在林女士的案例中,销售人员一再强调生活中未知的风险,林女士内心的焦虑被强烈唤起,销售人员再将保险衍生为一种缓解“焦虑”和提供“安全感”的法宝,更易为客户所接受。
  显然,在人们决定投保时,要做出理性的决定并非易事。除了更全面地了解保险项目外,通过对自身的理解与接纳,可以让人们在决策时更趋于理性:
  1.接纳焦虑的状态:焦虑作为存在的本质,是与生命存在相伴相生的情绪,无法彻底地将之克服。站在岸上的人克服不了对水的恐惧,也不可能体会徜徉水中的乐趣。与其殚精竭虑地祛除内心的焦虑,不如放开心胸,更好地包容这种焦虑,接纳生命的不确定状态,与之握手言和,融洽共处。
  2.理解非理性的想法:即使具有了相当的学识与阅历,非理性的想法还是会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脑海中。以偏概全、以小见大、轻信盲从、盲目乐观等都是常见的非理性心态,反思和理解自身针对保险的非理性想法,更利于发展出理性的想法。
  3.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情绪与理性恰似一个天平的两端,心智活动中的情绪体验越强烈,理性判断越难发挥作用。无论是愉悦、彷徨或焦虑,体验与接纳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一份警醒,就不会被情绪过度左右,冲动地做出决定。
  综上所述,学会理解与接纳自身的情绪与想法,改善不良情绪,调整非理性想法,我们就会将保险合同更单纯的视作一份商业合约,对其保障有清楚明确的认识,对投保作出审慎理智的决定。
其他文献
在中国电信积极表态发展LTE、并很有可能先获得TD-LTE牌照的当下,业界对中国电信CDMA如何向融合型LTE演进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此前最热的TD-LTE。在LTE发展上中国电信已出台
近些年来,双语教育(包括双语教学)在我国的不少大中城市逐步地兴旺发达了起来,欣喜之余,却又难免有些令人担忧。因此,我便不顾才疏学浅,就双语教育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向
自2005年国家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后,各省均制定了相应的扶持规划并积极实施,历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民族特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草原之神奇,口外之情思,蒙俗之诱人,这一切的一切很早就撩拨着我的心灵,对内蒙古心神向往久矣.然工作忙碌,屡屡没有机会实现梦想.时至今年
2012年,中关村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首超2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7.4%,是示范区批复前的近2.4倍;占105个国家级高新区总收入比重增至15.1%,超过位列2-5位高新区收入总额之和
矫首,一轮明月高悬夜空,银泻千里,将西安城轻轻笼罩在薄纱之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安的一片月从古至今装饰了多少人的窗子,又点缀了多少美丽的梦。这座承载了历史的古城,厚重坚实一如那老城墙,一砖一瓦都是时空里某个片段的凝缩,是览不尽的遗迹,说不完的故事。历史的沧桑或战火的疮痍,在如今流光溢彩的夜晚已不能瞥见,闪光灯下连连记录的只有这座城灯火辉煌的壮美。   人们痴迷于古城,流连其中,总希望
期刊
汽轮机调节系统是汽轮机启动、停止、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的调节执行器,通过控制汽轮机调节阀门的开度,实现对汽轮机的转速、负荷、压力等的控制,是汽轮机控制的核心,调节阀
伴随着网络及相关科技的发展致使其将经济趋于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进程加快,对世界范围内的整体经济体制的革新呈现出关键作用.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转
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进步.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地基的处理是整个施工项目最为重要的.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处理好软土地基技术,确保了施工的进度,对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