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讯息的囚笼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kinwal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电脑,点亮手机屏幕,犹如将“海贝贴在耳边,任由全人类的咆哮将自己淹没”,我们埋头接收各种讯息以求更了解世界,反而陷入了无知的空谷。
  人们为何忙于接收讯息?时代特点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如今全球每日生产的讯息量远超美国国家图书馆的讯息总量。如此庞大的讯息潮流朝人们涌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接收者倏地成了被动一方,被各种讯息所填塞,各种资讯弹窗便是典型的证明。
  但与此同时,具有选择权的人又心甘情愿地自囚于讯息的牢笼中。出于焦虑甚至恐惧,他们“必须”要知道政治动向,了解最新的骗术,发现世界的各类奇闻,知道社会上的各种新鲜事,他们认为只有如此才显得博学,才不会成为无知的受害者,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真的因接收无休止的讯息而无所不知了吗?真的在讯息的牢笼中感受到世界的丰富、生活的价值了吗?并没有。相反,我们在谣言中被骗得晕头转向,在“猜你喜欢”中被圈定视野范围。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讯息发达的时代,“伪科学”仍大行其道,“民粹主义”“逆全球化”又在欧洲抬头,因为被讯息淹没的人,反而看不见世界原本真实的样子。
  了解世界,远不止“接收讯息”这一种方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做法在今日更值得借鉴。读书,方能知古而论今,在讯息之海中取一瓢而饮,辨其是非,究其根本;行路,方能用双脚丈量这个世界,成为事件的亲历者,而非在多次加工的讯息旁做一个冷漠而无知的旁观者。
  若要从讯息流中了解世界,势必要追求熊培云笔下的“第六种自由”,即索尔仁尼琴所言的“不知情权”。过度的讯息中充斥了各方之词,鱼龙混杂,我们应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收有价值的,摒弃过度娱乐化的。有时,讯息量的下降反而带来质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亦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梭罗于寂静湖畔垂钓、观星,远离讯息纷扰,谁又能说他对这世界所知甚少呢?相反,他笔下的“新闻成瘾者”反倒成了后世嘲笑的对象,可笑完后再细想一番:这是多么准确而可悲的预言!
  讯息存在的价值不可否认,人不可能完全脱离讯息而生存于社会之中。我们并不支持对讯息的全盘抛弃———这是另一种不理智的极端。我们需要的,是果敢、明智地跳出讯息的囚笼,不为讯息所役,而成为讯息的主人!
  我们手握“不知情权”站在讯息的大门之前,怀着探寻真相的热忱走出讯息潮流,感受这世界———它是那样精彩纷呈、真实动人!

  教师点评
  文章开篇点明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组矛盾:埋头接收讯息却陷入无知的空谷。与一般行文思路不同,考生并未直接分析矛盾產生的原因,而从时代特点及具有选择权的讯息接收者两个角度分析了忙于接收讯息的原因,并以设问方式引出观点:被讯息淹没的人,反而看不见世界原本真实的样子。接着作者提出了解世界的方式除了讯息,还有“读书”和“行路”,观点新颖、独到。之后作者转回通过获取讯息了解世界的角度,表明观点,强调“第六种自由”和“不知情权”,并以梭罗为例加以阐述,事例典型有说服力。结尾重申观点,并明确态度,不支持不理智地全盘抛弃讯息的做法,对观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使说理更严谨。
  值得商榷的是,如果能在彻底探讨清楚如何通过获取讯息来了解世界之后,再来补充“读书”“行路”也可以了解世界,行文思路会更顺畅。(忻微宏)
其他文献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身患绝症仍坚守抗“疫”一线  2020年1月29日,湖北省武漢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新闻1 1》节目中与白岩松进行了视频连线,他在对话中表示:“非常幸运,我的妻子已经经过两次核酸检测,两次都是阴性,今天已经康复出院。感谢大家的关心!”  此前,张定宇院长的事迹牵动了许多人的心。57岁的张定宇院长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30余天。
悲伤是人类普遍会有的情绪,身体伤痛、亲朋离散、挫折失败都会引起悲伤。对悲伤者的同情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它普遍而又强烈。然而,我们常常会发现:旁观者眼里的悲伤未必是被同情者心中的悲伤。  当我们看见山区的孩子悲伤哭泣,我们会同情他们生活贫困,但他们也许只是悲伤身边没有父母的陪伴;当我们看见病床上老人泪眼模糊,我们会同情他们饱受衰老病痛的折磨,但他们也许只是悲伤无法亲眼见证孙辈的成长。被同情者心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走红四年后,“小马云”解约重回农村读小学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这样一个小孩,因长得酷似国内一家著名互联网企业的掌门人,而被众多机构追捧,拍网剧、出席商业活动以及被各种不入流的明星蹭热度。这个小孩就是曾经爆火的“小马云”。2016年11月,8岁的“小马云”因一位网友随手拍的他的一张酷似马云的照片而在互联网上备受追捧,代言、直播、拍电影的邀请函不断涌来。2017年秋,“小马云
写作文离不开素材。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往往旁征博引,引用大量素材。所以,素材运用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作文的分值。在高考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考生的素材运用得欠妥,存在着语言刻板干瘪、单调幼稚,或过于口语化等问题。这样的素材会大大影响作文的文采,削弱作者的思想表达力,最终会被扣掉许多分值。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我们对素材进行剪裁、润色等,让其“靓丽”起来。那么,如何对作文进行靓丽化处理呢?具体来讲,主要有
先生已乘黄鹤去,人间依旧侠骨香。  家中的书柜里摆着一整套金庸小说。我的父亲最喜欢读金庸小说,一部部金庸小说早已被他看了不知多少遍。小时候问父亲为何会喜欢阅读这一本本厚厚的书,父亲总会对我柔声道来他年少时的独特记忆。  父亲说,金庸先生的小说和以此改编的影视剧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国。那时,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他生活的村庄里有二十多户人家,只有两台电视:一台是村里的公共财产,在队长家,一台在东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有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边云卷云舒。”  此言得之。  尤其是在物质条件丰富、外界纷繁杂乱的当今社会,摆正心态,宠辱不惊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近日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家长群“危机”一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李先生因开法拉利跑车接送孩子,竟被老师认为是炫富,会引起其他孩子的攀比心理。最终,事件以李先生反驳却被踢出家长群结束,令人唏嘘。  这件事仁者见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岁少女放弃高考为母亲捐献骨髓  2019年6月7日,高考首日,苦读多年的学子终于盼到这一天。然而对17岁的河北省高三女生赵思琦来说,这是她离开校园的第85天。今年2月份,她的妈妈连秋香被查出白血病,赵思琦在得知了母亲的病情后,马上做出决定:放弃高考,捐骨髓救母。  据悉,赵思琦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一家五口主要靠父亲打工维持生活。对于这件事,赵思琦说:“我是家里的老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新年贺词中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年仅18岁的烈士陈祥榕生前写下的战斗口号。2020年6月,喀喇昆仑高原加勒万河谷,在我军与越境来犯外军的殊死搏斗中,战士陈祥榕英勇牺牲。  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何为英雄?每个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为国家、为民族献出生命的人是英雄,为了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这艘红船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的初心,沿着井冈峰顶、遵义城头、延安宝塔、天安门上的灯标前行,驶过惊涛骇浪、万水千山,最终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串联成一幅动人心魄的大潮行舟图。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振华中学团委举行“红船印初心”座谈会,邀请你作
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真人秀拉近我们与明星的距离;但有人说,明星们在节目中扮演某种角色。  题目解析  材料有两句话,表意清楚,但旨意需要思考。  “真人秀拉近我们与明星的距离”,这一句中我们要对几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梳理与思考。何谓“明星”?“真人秀”这类节目火热的社会因素是什么?“我们”与“明星”的距离感从哪儿来的?为何要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