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读:熔铸儿童心中的审美宫殿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阐述以“聊读”为手段打通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课程的联系,营造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育状态,发挥儿童文学的多元教育功能。
  
  母语是民族的文化载体和思想本体。在小学阶段,由于诸多原因,母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地位下降;把语文教材看做是语文课程的全部,儿童阅读缺乏有效指导;忽视儿童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儿童对语文学习普遍缺乏兴趣;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一、概念界定:回到儿童
  小学语文教学的客体是母语,它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民族的精神个体对世界的认识与表达;它的主体则是儿童,是活生生的人。如何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是关键。我们要反顾自己的童年,衡量自己的人生,走近儿童,观察儿童。最重要的,是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文学。
  笔者一直追求一种课堂状态:轻松而不深沉,聊谈而不精讲,网状而不线性;于聊谈中渐渐感悟,在感悟中个性朗读,于朗读中逐渐理解,在理解中有所发现;以亲近的方式抵达文本的深处,抵达另一种亲近。暂且把这种方式称为“聊读”。
  (一)“聊读”——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落实阅读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1~2年级的学生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中高年级的阅读要能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那么,图画书、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神话等儿童文学样式的介入就显得及时而必要。以“聊读”的方式解读更是相得益彰。
  (二)“聊读”——基于“对话教学理论”,反映讲读模式改革
  “对话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应是文本、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交往的,它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使师生的认知、思想、情感在互动、交往中渐进与提升。
  “聊读”一改传统讲读课模式,它建立在教师对文本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往往有别具一格而适合儿童的切入、推进的方式。“聊”不是讲,“聊”比讲更轻松,更闲适,更开放。“聊”不是“侃”,“聊”不是天马行空,不是庸俗娱乐,它于快乐中传递丰富的教育信息,于随意中逼近课堂的中心目标。
  (三)“聊读”——基于“儿童心理结构”,回归儿童认知本原
  与洛克的“白板说”不同,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灵就像一个精神胚胎,里边蕴含着一个蓝图,我们要“建蓝图”时,在儿童的心灵深处已经有蓝图存在了。儿童具有“缪斯心性”——诗人的能力。
  如果我们承认儿童的心灵中具有潜在的灵性的话,我们的教育面对儿童就不应该以成人为中心和主体,而是要考虑激活“种子”的生命力,从儿童的心灵深处激活出来。“聊读”儿童文学就好比给“种子”带来阳光、雨露和养料。
  二、课堂追求:回到母语
  笔者以“聊读”的方式改革课内阅读教学、尝试课外阅读指导。现通过例析针对“儿童文学”文本的相关实践,论证其价值所在。
  (一)“聊读”——心怀虔诚,走进文学文本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教师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依据词义和特定情境读出不同语气,通过个性朗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助对文本的发现。
  (二)“聊读”——咀嚼文字,感悟生命世界
  “聊读”儿童文学不拒绝“细读文本”。《九色鹿》是四年级教材中的一篇民间故事,文本解读须要认识九色鹿的机智、正义,调达的灵魂肮脏,但又不可缺失关键词句的品析。(三)“聊读”——升华情感,照亮人生道路
  课外阅读指导是小学母语教育趋势。笔者尝试班级读书会等策略,也以“聊读”的方式带着学生畅游书中。以“聊读”方式贯彻交流过程,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感悟作品主旨,渗透方法指导。
  三、意义探寻:回到原点
  综上所述,“聊读”的阅读教学方法,应具如下意义:
  (一)阅读讨论深入多样,引领儿童潜心阅读
  面对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文本,我们的话题讨论,不再会老问这样的问题: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分段?哪里是你最感动的句子?以“聊读”的方式可以设计一些使学生“沉入”文本,细致品味文本的问题。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潜心去阅读文本,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教师不仅在内容理解的层面下工夫,更在形式层面下工夫,因为这些文本语言往往具有典范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
  (二)深读儿童文学文本,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学习文学文本对于儿童学习语言有重要意义。儿童丰富语言的形成过程,依赖于获得充分的语言滋养,多种风格的、有张力的语言,才能真正唤起儿童语言表达的激情和潜能。经典的儿童文学文本就是这样的文本,它表现的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也理所当然地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材料。
  (三)尊重儿童情感体验,引领儿童生命成长
  学生语言能力的成长依赖于学生情感的体验。不少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满足于展示个人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硬拽学生达到自己理解的深度。儿童文学作品为学生喜闻乐见,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有比较活跃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尊重和引导。因为学生情感的共鸣点一般就是语言的生长点,所谓“情动于衷而发于外”。通过“聊读”之法,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经历酣畅的情感体验和成长的同时,获得语言发展、生命成长,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教材的编写是一项系统,科学而又复杂的工作。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2012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测量平均速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物理 教材 测量 速度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刚接触物理,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学好物理。从教材方面来看: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八年级物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现象多,要记忆的概念多,物理规律逐渐
【摘 要】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通过四个方向讲述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提高 教学效果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那么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呢?以下笔者浅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  以前由老师一手包
通过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并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20项评分(NBNA)评价治疗作用,同时观察临床副作用,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辩证推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新编《数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的课程总目标
【摘 要】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倡以学生的体验为重心,将知识的传递通过学生的体验内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的培养是体验式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多为学生创设体验环境,帮助小学生们获得积极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小学;数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中最为活跃、最积极的心理因素。体验要以兴趣为起点。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是积极的体验还是消极的体验,其自身的兴趣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