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但班主任工作辛苦、繁杂、责任重大、工作难做,特别是在农村的初级中学,由于家庭因素,周围环境的影响,班主任工作就更困难,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当班主任。我却认为,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虽然难做,如果在平凡的工作中,能在学生身上倾注满腔慈母般的爱心、无微不至的细心、平等交往的诚心,倾听沟通的耐心和给自己工作的信心,也一定能够做好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
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学校特别是初级中学的班级管理日益复杂,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深入,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工作方法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推进班务工作,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农村班主任教师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本人在酉阳山区中小学长期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的经验来看,要改变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跟不上教育的发展形势的这一弊端,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最大限度的放宽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寻找轻松和快乐
目前,由于校际之间存在着激烈而微妙的竞争,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单一的强调学生的成绩,而轻视了学生在平时的养成教育,成为影响学生自我发展的障碍,学生在浓重的、紧张的学习气氛中,显得空虚和无奈。班主任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俨然一个全职的保姆,对学生管得太死,管得太严,容易造成学生的身心疲惫。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中学生自我发展和个性特点,学生在班主任的百般"呵护"下,走不出狭小的、封闭的空间,无法释放自我,要么事事顺着意思强迫自己去适应教师的管理;要么就叛逆,与教师的意向走向反面,事事与教师"对立",这一点在农村中学中最为普遍,原因是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内心的反向发展。这两个方面,都容易造成班级管理的无序化,由此一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学得过于紧张、苦、累;而班主任在管理中也显得疲备不堪。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教师要放开学生的手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健康、有益的发展。让学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去自我把握,自主成长,教师在管理中做到有张有弛、严而不厉、严而有格,尽可能的包容学生的缺点,尽量的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不是事事都参与管理。班主任教师只有充分的相信学生,学生才会懂得理解教师的工作,才会在学习中获得轻松和快乐。
二、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实际上,学生的自主管理的效果比教师的管理要自由一些,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年龄上在一个层次上,容易沟通;而教师与学生在这方面却缺乏年代的共性,与学生有代沟,这虽然能用时间和爱心去融合,但是要想学生把心交给对方,他们可能会去找最要好的同学朋友。在现实教育中,许多班级设置的各个工作岗位形同虚设:班长的主要任务仅仅就是打打考勤,喊声"起立";科代表的任务就仅仅是收发作业本;文娱委员的任务就是音乐课堂上给同学们起个唱歌的头,如此而已。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真正应该还做些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实际上,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要相信"三个臭皮匠,顶得一个诸葛亮",教师应该多召开班委会议,对班干成员进行班级管理的培训和指导,教给他们如何去协调矛盾,如何在平时去关心、帮助其他同学,要让班干部在同学当中树立起应有的威信,这样,班干部的角色就不仅仅是同学心目中的"打小报告"的讨厌的人。
三、注重家访工作
有一个小男生,坐在角落里,很少在课上发言,也不愿与同学接触,却有时弄出一些怪声,引起同学大笑影响了教学。我对他进行了批评,效果不好。性格内向自卑感强的他,经常拿小刀割自己的手,发出声音来引起他同学的注意。看到这孩子我顿生怜爱之情,于是我决定去家访这孩子。我敲响他家门,他惊讶的喊了一声"老师"后低下头。他拽着我走进屋内,屋内一片狼藉,脏兮兮的被子摊放炕上,破桌子上放着一个饭盆,菜汤洒了一桌子……他仍低着头,有时惊讶,又有点不好意思。 我跟他说说明了来历,帮他收拾了下屋子。这才慢慢的好起来,但他始终还是不太爱说话,我知道只有他和父亲俩生活,父亲靠卖小杂物维持生计,生活很艰苦,我心里当时很不好受。临走时,我悄悄的把200元钱夹在他的书里。当我快走出院子的时候,被他喊住,"老师谢谢你来看我,你不嫌弃我家这么穷,不嫌弃我这么脏,我知道这世界上除了爸爸,还有你关心我,老师谢谢你"。
从那以后,他变了,常常能看到他脸上微笑,上课常常举手回答问题,感觉了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对他的关心、爱护,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一些教师单纯地认为,家访工作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用不作当真,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家访工作就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常规工作检查,班主任教师只对学习好的和差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家访,家访的面不广。家访工作是搞好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一定要多采取措施,搞好家访工作,应该多渠道多形式,要有目的性地去家访,教师对家长的语言要和气,对学生的评价要公正、客观,特别是对"问题生"的家访,说话就要具有艺术性,多一些鼓励语言,少一点批评教育,否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只不过就是会"告状"的教师,对下一次的家访制造困难。家访工作进行得好,有时比仅仅在课堂上的教条要有效得多,成功得多。
四、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协同配合作用
有些班主任,自认为自己可以把班级管理得好,忽略了其他科任教师的作用,于是,在班级管理方面,其他科任教师也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上好自己的那堂课就行了。实际上,我们一个人的眼睛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我们一个人考虑的问题更是有限,科任教师的协同配合,实际上,就是给班主任教师,找了"第三只眼",原因很简单:一个班主任一个星期在班上活动的时间最多占三分之一,那三分之二的时间就在其他教师的手里,也就是说,一个班主任如果只是孤军作战,那么,他一个星期在班上观察到的现象只有三分之一,大部分的情况还在其他科任教师的手里。因此,班主任教师要经常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同时也要自觉和不自觉的告诉其他科任教师:你也是本班管理者之一,在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你有责任有义务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要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第三只眼"的作用,经常和科任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在该科任教师的教学时间里的表现和成绩。
总之,农村中学生思想、条件等各方面都比较复杂,班主任只有以一变而应万变的智慧,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各种力量,才能有效地把班级管理得更完善、更至善至美。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
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学校特别是初级中学的班级管理日益复杂,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深入,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工作方法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推进班务工作,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农村班主任教师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本人在酉阳山区中小学长期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的经验来看,要改变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跟不上教育的发展形势的这一弊端,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最大限度的放宽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寻找轻松和快乐
目前,由于校际之间存在着激烈而微妙的竞争,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单一的强调学生的成绩,而轻视了学生在平时的养成教育,成为影响学生自我发展的障碍,学生在浓重的、紧张的学习气氛中,显得空虚和无奈。班主任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俨然一个全职的保姆,对学生管得太死,管得太严,容易造成学生的身心疲惫。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中学生自我发展和个性特点,学生在班主任的百般"呵护"下,走不出狭小的、封闭的空间,无法释放自我,要么事事顺着意思强迫自己去适应教师的管理;要么就叛逆,与教师的意向走向反面,事事与教师"对立",这一点在农村中学中最为普遍,原因是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内心的反向发展。这两个方面,都容易造成班级管理的无序化,由此一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学得过于紧张、苦、累;而班主任在管理中也显得疲备不堪。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教师要放开学生的手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健康、有益的发展。让学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去自我把握,自主成长,教师在管理中做到有张有弛、严而不厉、严而有格,尽可能的包容学生的缺点,尽量的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不是事事都参与管理。班主任教师只有充分的相信学生,学生才会懂得理解教师的工作,才会在学习中获得轻松和快乐。
二、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实际上,学生的自主管理的效果比教师的管理要自由一些,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年龄上在一个层次上,容易沟通;而教师与学生在这方面却缺乏年代的共性,与学生有代沟,这虽然能用时间和爱心去融合,但是要想学生把心交给对方,他们可能会去找最要好的同学朋友。在现实教育中,许多班级设置的各个工作岗位形同虚设:班长的主要任务仅仅就是打打考勤,喊声"起立";科代表的任务就仅仅是收发作业本;文娱委员的任务就是音乐课堂上给同学们起个唱歌的头,如此而已。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真正应该还做些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实际上,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要相信"三个臭皮匠,顶得一个诸葛亮",教师应该多召开班委会议,对班干成员进行班级管理的培训和指导,教给他们如何去协调矛盾,如何在平时去关心、帮助其他同学,要让班干部在同学当中树立起应有的威信,这样,班干部的角色就不仅仅是同学心目中的"打小报告"的讨厌的人。
三、注重家访工作
有一个小男生,坐在角落里,很少在课上发言,也不愿与同学接触,却有时弄出一些怪声,引起同学大笑影响了教学。我对他进行了批评,效果不好。性格内向自卑感强的他,经常拿小刀割自己的手,发出声音来引起他同学的注意。看到这孩子我顿生怜爱之情,于是我决定去家访这孩子。我敲响他家门,他惊讶的喊了一声"老师"后低下头。他拽着我走进屋内,屋内一片狼藉,脏兮兮的被子摊放炕上,破桌子上放着一个饭盆,菜汤洒了一桌子……他仍低着头,有时惊讶,又有点不好意思。 我跟他说说明了来历,帮他收拾了下屋子。这才慢慢的好起来,但他始终还是不太爱说话,我知道只有他和父亲俩生活,父亲靠卖小杂物维持生计,生活很艰苦,我心里当时很不好受。临走时,我悄悄的把200元钱夹在他的书里。当我快走出院子的时候,被他喊住,"老师谢谢你来看我,你不嫌弃我家这么穷,不嫌弃我这么脏,我知道这世界上除了爸爸,还有你关心我,老师谢谢你"。
从那以后,他变了,常常能看到他脸上微笑,上课常常举手回答问题,感觉了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对他的关心、爱护,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一些教师单纯地认为,家访工作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用不作当真,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家访工作就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常规工作检查,班主任教师只对学习好的和差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家访,家访的面不广。家访工作是搞好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一定要多采取措施,搞好家访工作,应该多渠道多形式,要有目的性地去家访,教师对家长的语言要和气,对学生的评价要公正、客观,特别是对"问题生"的家访,说话就要具有艺术性,多一些鼓励语言,少一点批评教育,否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只不过就是会"告状"的教师,对下一次的家访制造困难。家访工作进行得好,有时比仅仅在课堂上的教条要有效得多,成功得多。
四、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协同配合作用
有些班主任,自认为自己可以把班级管理得好,忽略了其他科任教师的作用,于是,在班级管理方面,其他科任教师也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上好自己的那堂课就行了。实际上,我们一个人的眼睛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我们一个人考虑的问题更是有限,科任教师的协同配合,实际上,就是给班主任教师,找了"第三只眼",原因很简单:一个班主任一个星期在班上活动的时间最多占三分之一,那三分之二的时间就在其他教师的手里,也就是说,一个班主任如果只是孤军作战,那么,他一个星期在班上观察到的现象只有三分之一,大部分的情况还在其他科任教师的手里。因此,班主任教师要经常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同时也要自觉和不自觉的告诉其他科任教师:你也是本班管理者之一,在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你有责任有义务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要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第三只眼"的作用,经常和科任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在该科任教师的教学时间里的表现和成绩。
总之,农村中学生思想、条件等各方面都比较复杂,班主任只有以一变而应万变的智慧,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各种力量,才能有效地把班级管理得更完善、更至善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