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4-0117-01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种植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其发作原因和症状又被广泛称为烂麦头、麦穗枯,主要分布在潮湿、天寒区域,特别是在气候较为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严重时可导致苗枯、茎秆腐烂等现象发生,对农业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作原因;防治对策
  小麦赤霉病一般因感染多种镰刀菌所引起,病菌可在病残体存活,还会在小麦扬花期的子囊壳中蚕食。通过气流、风雨等途径进行传播,首先营腐生生活,而后侵染小穗。小麦盛花期感染率最高,且该病能在种子内越夏过冬。
  1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及病因
  1.1   发生情况
  赤霉病类属于真菌性病害,从小麦的发苗期到接穗期均有出现,可造成大规模的苗腐、穗腐,其中对收成量影响最大的是穗腐,一般出现在灌浆后期。赤霉病发作初期,个别小穗的外壳会呈现大量的淡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展到整株小穗。染病的小麦穗呈现枯黄色,且病源处有粉红色霉状物,当病症发展到一段时期时会出现黑色颗粒[1]。染病小麦的籽粒皱缩或干秕,且具有毒性无法食用。冬季赤霉病会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田间的植物中生存,早春便会在小麦等植株残体中生成紫黑色的子囊壳。待子囊孢子成熟后,便会随着空气传播载体侵入到花药或颖壳中,称为初次侵染源,病穗产生的孢子可再次引发病害。迟熟、不耐肥的小麦品种在感染赤霉病后其病症更为严重,且地势低洼、排水性能不好的土壤都会造成大批小麦染病。
  1.2   产生原因
  一是菌源的基数较高。我国地势分布辽阔,特别是在平原地区,每年都有病害程度为4级以上的赤霉病感染基数,具备大规模的侵染条件。 二是降雨湿润的气候有利于赤霉病的发作。据调查,4月中上旬的降雨时段与小麦穗扬花期吻合,为赤霉病病菌的侵染提供了条件,且具有反复作用的特征。 三是选用的小麦品种抗性较差。栽种多以郑麦、鄂麦和豫麦为主,这些品种感染赤霉病的概率较高,抗性差,因此需要着重考虑。四是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到位。受地方气候、经济、人员等因素的制约,在进行赤霉病防控时无法对抽穗期的小麦展开病害预防工作。一般情况下,为了有效防止在小麦齐穗期感染赤霉病,使用药物治理,遇到雨期时则要抢在停雨的间隙加以防治,对防治技术和人员知识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受到超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小麦在抽穗时期都会出现较大雨量,不利于防病工作的开展[2]。虽然部分地区实施了抢晴防治,但雨后对药物的冲刷作用较强,降低了药物效果。
  2   小麦赤霉病的主要防治对策
  2.1   选用优良品种
  应当优先考虑抗性好、免疫性高的品种,如苏麦3号、湘麦1号、西农88、皖麦27号等,不同地区应综合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以达到高质、高产的目标,满足市场需求。播种前可用石灰水浸泡。此外,要合理安排农业灌溉,湿地土壤应主动开沟排水,从源头上降低赤霉病的发作率。收成后应对土壤进行深耕灭茬,消除病源。选择恰当的时间播种,避开扬花期与雨季相遇。推广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合理搭配营养元素的比例,忌偏施氮肥,以提高抗病能力。
  2.2   药物防治
  使用增产菌与小麦种混合,添加0.21 g/m2左右的固体菌剂,混合时间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所使用的农药应具备渗透性好、耐雨水冲刷、持久性的优点。每667 m2田地可选用25%的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喷,或者使用浓度为28%的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喷用。根据气候变化、品种特性和发育期状况,制定用药量和间隔时间,注意交替轮换用药,以免病菌产生抗性,减小药物的作用效果。小麦成熟期容易出现赤霉病、虫害和麦蚜混合发作的状况,对此需要提前配制好40%浓度抗蚜威混合60%的禾枯灵,施以尿素、丰产素等营养素,提高防治效率。在雨季时,则要在喷药后的7 d再喷1次,喷药部位为小麦穗部,均匀喷药。栽培人员要牢记防治关键在于时机准确、药物足量、二次防治,施药时期为麦穗扬花初期、降雨前24 h和7 d后。
  2.3   强化防治管理
  在小麦品种赤霉病发生的关键期,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加强防控工作,遏制病害大范围流行,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各地农业生产部门要广泛动员部署,落实监督、指导责任,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作物病害测报网的作用,加密监测,全面掌控苗情、病情和墒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各地实时开展科学防治。对于小麦赤霉病常发区,由于病源基数较高,加上雨季降水量较大,需要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原则,喷施高效药物,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做好对路药剂调整,以便发生连续阴雨天气时可及时打药,降低病害流行的风险。
  总体而言,有效减少小麦赤霉病的發生情况,就要推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施药作业的防治措施,精准指导人员栽培,巡回治理。综合运用各类防治手段,做到蹲点包片,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 1 ] 张广照,郭贵东,杨瑞清,等.不同施药时期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比较[J].湖北植保,2018(06).
  [ 2 ] 郎立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9(01).
  (收稿日期:2019-03-18)
其他文献
背景:脑内投射至海马结构的胆碱能系统与学习记忆有关.吡拉西坦具有保护和修复大脑神经细胞的作用,可抵抗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所致的脑功能损伤,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目的:制备
背景:嗅鞘细胞作为一种可再生且自体取材的移植细胞,在脊髓疾病移植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关于脑出血的移植治疗目前有待实验结果的进一步积累.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后脑出血
摘 要:机械深松技术在棉花种植中的应用,打破了犁底层,而且改善了土壤,不仅让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而且使土质松软,利于棉花扎根,从土壤中汲取更多的养分,进而提高棉花作物的产量,保证棉花的质量,让农民真正地实现增产、增收。传统种植模式下棉花产量为225 kg/667 m2左右,随着机械深松技术的应用,棉花产量提高到275 kg/667 m2左右,由此可见,机械深松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9-0143-01 中图分类号: S721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林木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致使我国森林资源被过度开发、消耗,严重破坏着森林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导致我国一些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基于此种情况,为了能够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林业造林工程是必然而为之的一项重要工程。  关键词:林业;造林工程;
背景:肱骨骨折治疗中经常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于应力加载的方向与应力加载的力值.目的:分析天鹅记忆加压接骨器固定肱骨时不同应力加载的选择,为今后肱骨骨折治疗时内固定器械的
背景:黄芩是一味常用中药,传统药用其根,茎叶一0是被废弃,为充分利用黄芩茎叶资源,本研究所对黄芩茎叶的药理药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目的:探讨黄芩茎叶的主要药效部位总黄酮对大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以及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对各个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林业的发展是我国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林木种苗不仅能够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防护林的建设,是推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首先分析了防护林的概念及其培育技术的要求,其次分析了林木种苗在防护林建设中的意义,并提出培育林木种苗的有效途径,促进我国防护林的建设。  关键词:林木种苗;防护林建设;重要
摘 要:从插条技术、苗木嫁接以及分植技术等相关方面,总结出几种比较常见的育苗技术,然后在做好育苗基础分析、合理选用育苗树种以及加强苗期管理等相关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了增强林业育苗技术和苗期監管的措施。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苗期监管  林业工作中,育苗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决定了林木存活和生长情况。幼苗的健康对于苗木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将林业育苗作为基础。除了可以发挥
摘 要:在东北地区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树木栽培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相关种植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根据具体的技术要点,采取合理的栽培方式,以提升林业树木栽培工作的效果与水平,为后续工作的合理实施夯实基础。  关键词:林业;树木;栽培技术;要点  树木是生态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林业结构的改进与调整,提高森林的覆盖面。近几年,在东北地区的林场,以人工栽培方式为主,虽然已经采用了先进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