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由“心”生:压力背后的健康危机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_2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昭光(卫生部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
  杨菊贤(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
  徐 飚(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
  徐可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郭国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季建林(上海医学会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心理科教授)
  
  早在上世纪 70年代,医学界就已提出:现代医学应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也就是说,现代医学不仅要关注躯体疾病,更应关注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转眼30多年过去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因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越来越多,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转归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但这一问题却远未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调查一: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中国城市非精神科病人抑郁、焦虑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患病率研究》:
  抑郁/焦虑普遍存在于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病人中。20%~25%的病人有抑郁/焦虑症状。
  在发现的具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病人中,抑郁/焦虑的诊治率低,分别为5.4%~15.8%、0%~5.7%。
  
  调查二:
  为寻找综合医院抑郁/焦虑诊治率低下的原因及解决良方,本刊组织了一次有关“综合医院抑郁/焦虑诊治现状”的调查,共有80位专家参与,结果显示:
  * 100%的医生都曾遇到过因各种躯体不适反复就诊,但查无是处的病人,并认为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 遇到这类病人,71%的医生给予口头教育,仅8.75%的医生认为需要使用药物。
  * 65%的医生所在的医院开设了心理门诊,35%的医生所在的医院没有开设心理门诊。
  * 有关抑郁/焦虑诊治率低的原因,89%的医生认为,大众对该问题认识不足是主因;74%的医生认为,社会偏见问题不容忽视;也有49%的医生承认,忽视也是一大原因。
  
  从这两份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 因躯体不适去医院就诊的病人中,每十个人里就有两个人患有“心病”,但大多数病人和医生对此一无所知。
  * 在综合医院中,90%的“心病”病人未被明确诊断,未得到正确治疗,并因此承受着心理阴霾、躯体痛楚的双重折磨。
  * 多种躯体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心理问题,焦虑/抑郁可以是躯体疾病的一种直接后果,也可能诱发、加重躯体疾病,并导致常规治疗效果欠佳,但被很多医生和病人忽视了。
  * 心理问题与躯体疾病之间的关系正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尚显不足。
  
  如果说,因长期患病引发的心理问题还较易被识别、被诊断的话,以各种躯体不适为“表象”的心理疾病识别起来就非常困难了,稍不注意就会漏诊。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心理疾患(抑郁/焦虑)与躯体不适的关系,掌握早期识别抑郁/焦虑的方法,以期将抑郁/焦虑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本刊特邀国内知名临床医学、心理学专家分别从各自的领域发表观点,期望能帮助大家远离病痛、身心皆健康。
  
  流行病学专家的发现
  徐飚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上海卫生学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主要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和慢性病流行病学的现场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承担多项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结核病、肿瘤等方面的研究。
  
  现状:诊治率低
  在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去综合医院就诊的病人中,近1/4的人伴有心理问题(抑郁/焦虑),但绝大多数病人和接诊医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的存在及其严重性,针对性治疗更是无从谈起。于是,病人不得不被迫承受反复就医,但疗效不佳的后果。
  根源:病人、医生都有错
  在我国,心理和精神健康医疗服务多局限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多数综合医院尚未设立精神心理专科,临床医生在治疗躯体疾患的同时,很少考虑心理问题的影响,而公众对心理、精神疾患的歧视、偏见及恐惧,又使这一现象更趋恶化。
  
   “痛在身,伤在心”:各科专家谈“心病”
  杨菊贤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授
  医疗专长: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的诊治,内科疾病患者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上午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国外有学者报道,以心血管病为主诉的病人,在排除器质性疾病或虽有疾病,但症状与客观检查结果明显不符时,宜优先考虑是否为焦虑或抑郁所致。”
  生活实例:夫妻胸痛的故事
  那是杨教授于数年前接诊过的一对夫妻胸痛病人:丈夫55岁,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人偏胖,除血压略偏高外,身体还算健康。妻子54岁,是一名营业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但发病前血压、血糖都控制得不错。他俩的病情非常相似——剧烈胸痛,日益加剧,先后看过多次专家门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用药无数,均无济于事。渐渐地,丈夫越来越急躁,妻子越来越沉默,两人吃不下,睡不着。后来,在一位心内科专家的建议下,他们找到了杨教授。杨教授首先接诊的是丈夫,在与病人的交谈中,他明显感到了病人的焦虑,更让他吃惊的是,病人的胸前竟贴满了消炎止痛膏!可想而知,如果不是胸痛难忍,怎会如此?然而,病人的一大堆检查报告却未提示其有心梗、严重的心肌缺血或胸膜炎等问题,根本无法解释剧烈胸痛的原因。通过耐心细致的交流,杨教授终于找到了他胸痛的真正原因:发病前三天,他的岳父突发心脏病去世,一连几天晚上,他都梦见死去的岳父对他说:“小罗啊,你才50出头,太年轻了,千万不要这么早来找我啊……”醒来后,他越想越怕,开始觉得心脏不舒服,后来渐渐变为胸痛,并日益加重。妻子的情况与丈夫如出一辙,只不过丈夫表现为焦虑,她表现为抑郁失眠,兴趣减退,甚至还流露出自杀的念头。
  真相大白之后,杨教授停了所有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分别给予抗焦虑、抗抑郁治疗。两星期后,他俩完全像换了个人,胸痛也渐渐消失了。
  
   专家感言
  介绍这个真实案例,并不是说我个人在治疗心脏病方面比别人要高明,而是我的脑子里比别人多一根弦,有多种心理因素可导致或加重躯体疾病这个概念而已。
  心内科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在半数以上,但高达99%的抑郁/焦虑病人仅因躯体不适就医。如果没有及时识别,将导致严重后果。焦虑症常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常表现为胸闷、胸痛、气急、心动过速伴肢体发麻、出汗、发抖、头晕、恶心、失眠等;抑郁症常表现为疲劳、精力减退、丧失兴趣、失眠伴胸闷、气急,甚至有绝望感。这些病人往往会反复主诉其症状,不厌其烦,多次到“好医院”、找“好大夫”、要“好药”。
  一般地说,抑郁/焦虑在心内科病人中有以下几种表现:胸痛、高血压、类似左心衰(气急、心慌、心动过速、出汗、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和心律失常等。
  
  徐可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在胃肠病和肝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周四下午
  
   “在消化科,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占本系统所有疾病的40%以上,近年来有逐步上升趋势。在消化内科门诊,经常可以遇到一些因种种消化道不适(如纳差、腹胀、腹泻等)反复就诊但查无异常的病人。但若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在这些病人中,心理因素占了很大比重。”
  生活实例:事业不成,肠胃也“落井下石”
  金先生今年35岁,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总监,平时工作非常忙。在他看来,创作灵感是越多越好,吃饭则可有可无。时间久了,胃病便找上门来了。前年冬天,他去医院做了胃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吃了些药以后,胃病就没再犯过。
  可最近几个月,金先生的胃病又犯了,吃点东西就觉得胀,有时还会恶心、想吐。他上网查了些有关胃病的资料,谁知越看越觉得自己的症状像胃癌,连忙去医院检查,做胃镜、查B超、验血……能做的检查全做了一遍,均未发现异常,用了些药,也不见好。“我明明这么不舒服,怎么会查不出病来呢?莫非是我得了绝症,医生瞒着我吧?我一定是没救了!”金先生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有道理,便不再继续看病,整天窝在家里,班不上,饭吃不下,当他被家人强行拉去徐教授那儿看病的时候,已经虚弱得连路都走不动了。
  从病人家属提供的病史和病人无助、无望的表情中,徐教授察觉到了隐藏在胃病背后的东西。撇开病情不谈,徐教授和金先生拉起了家常。慢慢地,金先生向徐教授吐露了心声:三个月前,他所在的公司人员大调动,他的职位被一个有“后台”的年轻人抢占,突然毫无缘由地被降为普通职员,巨大的心理落差令他感到难以承受,不但觉得没脸见人,而且心有不甘。渐渐地,他的胃病又犯了,且日益加重。去医院看病,明明有病,却偏偏看不出个所以然,用药又没效果。前途没了,身体也完了,人生似乎已经没有意义了……
   “你的病可以治!只要你按我说的做。”徐教授的话就像是一针强心剂,让金先生看到了希望。其实,金先生患的是以消化不良为表现的抑郁症,给予抗抑郁治疗四周后,他的情绪大有改善,胃口也渐渐好起来。
  
  专家感言
  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功能易受内外环境刺激及情绪因素的影响。当人处于焦虑、紧张时,胃液分泌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多,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黏膜损伤;当人处于忧郁、沮丧、悲伤时,胃血流量、胃酸分泌均减少,胃运动减弱,长时间停留在胃内的酸性食物也会损伤胃黏膜。
  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有消化道症状者,在排除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后,应考虑是否为精神因素(抑郁/焦虑)引起的功能性胃肠病。抑郁/焦虑状态可引起体内某些激素分泌改变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早饱、食欲减退、排便不畅、腹泻等不适。
  
  郭国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医疗专长:长期从事脑血管病、老年病(含痴呆)及综合医院心理障碍(含睡眠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在神经内科,大多数抑郁/焦虑症病人以头痛、头晕、失眠、疼痛等不适就诊,医生若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就事论事或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是否患有某种躯体疾病,致使相当一部分抑郁/焦虑症病人被漏诊或误诊。”
  
  生活实例:失眠半年,原来是“心理感冒”了
  小美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神经内科的一个老病号了。半年前,她患了失眠症,辗转就医,看过很多专家,不得不依靠安眠药勉强度日。当她找到郭教授的时候,已经瘦得不成样子,眼圈发青,目光呆滞,根本不像一个才20出头的小姑娘。
  “知道晚上睡不着的感觉有多恐怖吗?躺在床上,双眼盯着天花板,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声,仿佛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你。坐等天明的感觉,非常凄凉。”小美一口气把话说完,接着便低下头,不再言语。“跟我说说你病前的情况吧!”“啊?”郭教授的话让小美一愣:“看过这么多医生,还没有一个人问过这个问题呢!”她抬起头,回想起半年前的那段往事,不禁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泪。
  “半年前,我在公司上班,工作很忙,经常出差。一天早晨,正在北京出差的我,接到爸爸的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里哽咽地说,孩子,你妈妈突发心脏病,快不行了,你快点回来,见妈妈最后一面吧!当时,我一下子懵了。但是,我手头有个合同必须签,否则公司将损失一大笔钱。怎么办?我左右为难。最后,我做了一个让我终身遗憾的决定:先签合同,随后飞回武汉。然而,就在我心急如焚地走出天河机场的时候,手机响了,爸爸说,妈妈已经去了……到了医院,爸爸说,妈妈走的时候一直在叫我的名字,她不舍得走……太平间里,我抱着妈妈冰冷的身体,放声大哭……妈妈走了,似乎把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辞了工作。之后,我便失眠了,整夜整夜睡不着。后来,我开始吃安眠药,从一片、两片增加到五片、六片,从国产的安定换到很贵的进口药,但效果越来越差,我想我快死了,我想妈妈,想去陪她……”
  听到这里,郭教授已经对小美失眠的病因完全明了——她患的是以失眠为表现的抑郁症,给予抗抑郁治疗后,小美的情绪稳定多了。两个月后,小美已能完全摆脱安眠药,自行入睡。
  
  专家感言
  因失眠来神经内科就诊的病人很多,如果不找原因,仅用一些安眠药对症治疗,就会导致相当一部分抑郁症病人被漏诊。其实,如果医生能做个有心人,注意“察言观色”,当发现病人有异样,能主动询问的话,病人便会感到有人理解他,便会对医生产生信任感,会愿意主动叙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那些被躯体不适掩盖着的心理问题就会浮出水面,治疗也就有了针对性。
  一般地说,抑郁症病人因生命功能抑制,会表现出三低(情绪低落、兴趣与快感丧失、容易疲劳)和六无(无趣、无能、无助、无望、无意义、无价值)。焦虑/抑郁症病人还有5大特征:①反复就诊;②全身不适,如失眠、头晕、头痛等;③反复进行各种临床检查,皆无异常发现;④过分关注自己的病情;⑤曾用过多种常规治疗药物,但效果不佳。
  
   透过现象看本质”:心理专家教你远离“心病”
  季建林
  上海医学会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
  医疗专长:擅长心理治疗与咨询、综合医院精神病学、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四下午
  
  “许多以躯体不适为表现的抑郁/焦虑病人长期“泡”在综合医院的门诊和病房,他们症状多、体征少,主观不适多、客观检查阳性结果少,越治疗,症状越多。其实这些人最需要的,是心医、心药。”
  
  抑郁/焦虑如果得不到正确治疗,不但会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影响躯体疾病的康复,而且还会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如无法正常工作,无法与人正常交往,家庭关系紧张等。面对这些病人,一部分医生逐渐失去耐心,开始抱怨病人太敏感、太缠人、无病呻吟;部分病人家属也认为病人在无理取闹、无中生有;而病人本人却感到十分委屈,埋怨医生医术不高,态度差,觉得没人能理解自己。
  
  支招:抑郁/焦虑早发现
  在美国,临床医生对抑郁/焦虑的诊断率可达50%~60%。而在我国,医生对抑郁/焦虑的诊断率不到20%。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早期识别抑郁/焦虑呢?季教授建议应从病人、医生两方面同时入手。
   病人可以做这些——
   首先,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段时间自己的情绪、行为是不是有所改变?比如遇事是不是变得比以前急躁了?有没有觉得心里一直窝火却无处发泄?有没有觉得自己最近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如果有的话,建议做下面的自测题。
  
  自测:你有抑郁/焦虑倾向吗?
  1.我感到紧张(或痛苦)(A)
  几乎所有时候 3
  大多数时候 2
  有时 1
  根本没有 0
  8.我对自己的仪容(打扮自己)失去兴趣(D)
  肯定 3
  并不像我应该做到的那样关心 2
  我可能不是非常关心 1
  我仍像以往一样关心 0
  2.我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有兴趣(D)
  肯定一样 0
  不像以前那样多 1
  只有一点儿 2
  基本上没有了 3
  9.我有点坐立不安,好像感到非要活动不可(A)
  确实非常多 3
  是不少 2
  并不很多 1
  根本没有 0
  3.我感到有点害怕,好像预感到有什么可怕事情要发生(A)
  非常肯定和十分严重 3
  是有,但并不太严重 2
  有一点,但并不使我苦恼 1
  根本没有 0
  10.我对一切都是乐观地向前看(D)
  差不多是这样做的 0
  并不完全是这样做的 1
  很少这样做 2
  几乎从来不这样做 3
  4.我能够哈哈大笑,并看到事物好的一面(D)
  我经常这样 0
  现在已经不大这样了 1
  现在肯定是不太多了 2
  根本没有 3
  11.我突然发现恐慌感(A)
  确实很经常 3
  时常 2
  并非经常 1
  根本没有 0
  5.我的心中充满烦恼(A)
  大多数时间 3
  常常如此 2
  时时,但不经常 1
  偶然如此 0
  12.我好像感到情绪在渐渐低落(D)
  几乎所有时间 3
  很经常 2
  有时 1
  根本没有 0
  6.我感到愉快(D)
  根本没有 3
  并不经常 2
  有时 1
  大多数 0
  13.我感到有点害怕,好像某个内脏器官变坏了(A)
  根本没有 0
  有时 1
  很经常 2
  非常经常 3
  7.我能够安逸而轻松地坐着(A)
  肯定 0
  经常 1
  并不经常 2
  根本没有 3
  14.我能欣赏一本好书或一项好的广播或电视节目(D)
  常常 0
  有时 1
  并非经常 2
  很少 3
  评分标准:
  将单数序号,即标有(A)的项目得分相加,用于筛查抑郁。将双数序号,即标有(D)的项目得分相加,用于筛查焦虑。当总分大于等于9分时,提示有抑郁/焦虑症状,应尽早去心理医生处寻求帮助。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自测记分时应注意两点:①上述症状在过去的两周内几乎天天如此,不是偶尔发生;②最近没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如亲人去世、罹患癌症等。也就是说,偶尔的、暂时的心情焦虑或者抑郁,不能算分。
  
  医生应该做这些——
  首先,应该形成这样一种意识:抑郁和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但如果抑郁/焦虑持续时间过长或过于强烈,就会影响人的健康,引起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
  其次,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除了要治疗病人的躯体疾病外,还应该重视病人的情绪反应。但也不要草木皆兵,把病人表现出来的抑郁/焦虑情绪当作“洪水猛兽”。
  第三,当发现病人有心理问题以后,如果觉得自己无法处理,可以建议其去心理医生处就诊。
  第四,当各项检查均不能解释病人的症状,又排除病人有心理问题时,应该建议定期随访,而不是进一步给予更频繁,更高、精、尖的检查,因为这样做不仅会加重病人的负担,还会造成无谓的医疗资源浪费,得不偿失。
  
  解忧良方:助你度难关
  “温柔的精神按摩”:心理医生会帮你
  形象地说,心理治疗的作用就像是一根“拐杖”,当你感到焦虑、抑郁时,心理医生的正确引导能帮助你尽快走出情绪泥沼,重现开朗心情。
   1.心理疏导:理解万岁
   去过心理门诊的人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心理医生与临床医生不同,他们把大量时间花在与病人的“交谈”上。在看似随意的交谈中,他们会找到病人的心理症结所在,然后利用他们掌握的专业技巧,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比如说,一个检查全都正常,但确实有周身不适的人,临床医生认为他没事,不需要治疗,家人也认为他没事,是无病呻吟,是装病,没人能理解他,他感到痛苦、无助。而被誉为“温柔的精神按摩”的心理治疗,可以通过心理医生的劝导、启发、安慰和教育,使病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行为等发生良性转化,增强信心,能使“山穷水尽疑无路”者,步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2.药物治疗: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抑郁/焦虑状态持续时间过长、反应过强时,就会导致抑郁/焦虑症的发生。这时候,仅靠心理疏导已不能完全奏效,必须借助药物治疗。目前,可供选用的抗抑郁/焦虑药很多,副作用也很小,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完全不必担心。
   3.消除顾虑:看心理医生就像看感冒那么平常
   当前社会对心理疾患普遍存在歧视与偏见,认为去看心理医生的人都有精神病,都是疯子。其实,焦虑、抑郁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并不是意志薄弱或人格缺陷的表现。患焦虑、抑郁症就像患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平常,需要吃药、需要治疗,完全没必要自卑、讳疾忌医。
  
   自我调节:自己试着帮自己
   1.转移注意力,别老想着自己的病
   一个人如果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就会把一些常人都有的症状病态化、严重化。比如一口气从一楼跑到五楼,很多人都会有气喘、胸闷、腿发软,但正常人不会把这些同心脏病联系起来,而一个过分关注自己身体的人就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心脏病,是不是该去医院看病。如果这个人恰巧是曾经患过心肌炎,他就会联想到自己的病是不是又犯了、是不是更严重了?当躯体不适被担心、忧虑不断强化,病人的自觉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心情也会越来越焦虑。其实,只要体检未提示病情有加重趋势,不妨允许某些躯体不适存在,不必刻意去治疗,病人照常工作、生活。不久以后,绝大多数人会发现,注意力分散了,不适感也会随之减轻。
   2.当紧张、焦虑来袭时,试试自我处理法
   焦虑自我处理法(AMT):深吸一口气,随后慢慢呼气,通过深而缓慢的呼吸把内心无规律的、看不见的紧张、焦虑打断,变成自己能控制的一张一弛的呼吸运动。在深吸气的同时握紧双拳,可起到加强效果的作用。
   SWAP技术:停下来(stop)、等待(wait)、集中(absorb)、继续(preceeding)。也就是说,当你感到焦虑、不舒服时,请停下来,等一下,把注意力集中到外界的一个具体事物上,如广告牌、路上的行人、公共汽车、商店等,不再关注自己的不适。几分钟后,你就会感到心慌、紧张感明显减轻,随后继续往前走。
   记住:战胜焦虑的过程如同爬山。当你爬到半山腰,感到气喘吁吁、体力不支的时候,是选择下山还是继续往前走?就像感到焦虑时,你是选择逃避还是勇敢面对?绝大多数的爬山者会选择继续前进,因为山再高,只要坚持走,总会到达山顶。同样道理,焦虑再让人恐惧,只要有勇气面对它,就一定能战胜它。相反,如果你总是选择逃避,那么你将永远生活在焦虑的阴影里。
   3.“健心”三法,给你每天好心情
   培养兴趣爱好:琴棋书画、养鸟养鱼、写作、旅游、垂钓……都是减轻或消除压力感的好方法。
  运动:利用一切机会多运动,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有消解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疲劳的效用。
   倾诉:心情不好时,主动向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配偶或长者倾诉内心的痛苦,一“吐”为快,可以获得安慰、帮助和支持。
  
  权威忠告
  *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要懂得适当放松自己,随时调整好心态,别让重重压力把自己拖垮。
  * 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症状可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常见的有:胃肠道症状,如疼痛、打嗝、反酸、呕吐等;呼吸系统症状,如气急等;循环系统症状,如胸闷、胸痛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异常或过多的阴道分泌物等;疼痛症状,如肢体或关节麻木、疼痛等。
  * 当躯体症状久治不愈或体检结果与症状明显不符时,应想到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 当感到自己有抑郁或焦虑时,应懂得适时疏泄情绪,必要时可向心理医生求助,切莫讳疾忌医。
  
  
  
  
  
  
  
  采访洪昭光教授之前,记者知道他曾是北京安贞医院的副院长,是心血管病专家,现任卫生部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他的那些朗朗上口的健康理念,如“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三个半分钟”,早已传遍大江南北,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很多人的健康观和生活方式。
  采访洪教授时,从他的轻言细语中,让记者感受最深的,除了他敏捷的思路、深厚的学识、深入浅出的表达外,还有他那极其平和与乐观的心态。或许,这份好心态就是打开现代人“心结”的万能钥匙,也是洪教授给“病由心生”这种疾病开出的一张良方。
  
  洪昭光教你解“心结”
  本刊记者/黄 薏
  受访专家/洪昭光
  
  乐观:让你不得病、少得病
  “病由心生”这一说法由来已久,早在30多年前,医学界已提出现代医学模式应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近年来,“病由心生”这一问题愈发普遍且日趋严重,究其原因可能与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现代人在高负荷的工作中感到精神疲惫、心情浮躁、缺乏满足感,现代人际关系疏离,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等因素有关。
  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心态平衡时,免疫力、抵抗力、康复力均达到最佳状态。人本身其实有很强的抗病能力,但精神一崩溃,就全完了。
  人对社会有两种态度:一种人永远用乐观的、积极的态度看世界,世界始终充满阳光;一种人用悲观、消极的态度看世界,世界永远阴冷灰暗。正如一位哲学家说的那样:"生活像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相信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比如我今天高兴,全心身都很轻松,走到马路上,感觉阳光明媚,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满大街的人都很高兴,世界很美好;但如果我今天不高兴,心里特别难受,看什么都不顺眼,再好的湖光山色都无心欣赏,再贵的山珍海味都味同嚼蜡。
  心情愉快的人,一般很少得病,即便得了病,也能好得很快。所谓好心情,就是有好心,有好情。好心是爱心、善心和真心,爱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丽,真心使人快乐。好情是友情、亲情和爱情,友情使人宽容,亲情使人温馨,爱情使人幸福。有了这三心、三情,一定有好心情。
  无论处在何种境地,都应当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遇事从容不迫,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永远对社会抱有感恩之心,不与比自己强的人攀比,这样就能天天快乐。
  
  心理平衡:百岁老人的健康秘诀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四大基石,只要能做到这四点,能使高血压减少55%,卒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其中,心理平衡是最主要的保健措施。北京曾调查了部分百岁健康老人的生活,是吃得好,还是钱多?都不是。健康老人的生活习惯五花八门: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不吃肉,有人特爱吃肉,且专吃肥肉;有人不抽烟,但有人抽烟;有人不喝茶,但有人喝茶。不过有两条,所有健康老人都一样:每个健康老人都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没有一个健康老人心胸狭隘、脾气暴躁、鼠肚鸡肠、爱钻牛角尖;每个健康老人都爱运动,没有一个健康老人懒惰。
  人生在世上,财富、地位不可能人人平等,但在健康、快乐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快乐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钱多了,捐给希望工程;钱不多,要知足常乐;受挫折了,没关系,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没有一个人会永远走运,没有一个人会永远倒霉;如果失败了,不妨把它当作一次人生的历练,当作是生活给自己的一次考验;世界天天变化,要看到光明就在前面。
  
  健心:为自己熬一锅“养心八珍汤”
  养心八珍汤是真正健康心灵的八珍汤、八味药。第一味药:慈爱心一片,对世界充满爱心。第二味药:好心肠二寸。第三味药:正气三分。第四味药:宽容四钱。第五味药:孝顺常在。第七味药;奉献不拘。第八味药:回报不求。把这八味药放在“宽心锅”里炒,文火慢炒,不焦不燥,再放进"公平钵"里研,精磨细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淡泊为引,做事要三思而行,还要淡泊宁静;梧桐提子大小,和气汤送下,清风明月,早晚分服,可净化心灵,荣辱不惊。"养心八珍汤"有六大功效:第一,诚实做人;第二,认真做事;第三,奉献社会;第四,享受生活;第五,延年益寿;第六,消灾去祸。
  如果觉得压抑,不妨试试“话疗”,与朋友或家人作轻松彻底的交流,把自己的苦恼统统“倒”干净,然后轻装上阵,以自信、开朗、向上的心态重新出发。如果时常气恼,不妨把“和”字放心头:对别人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诚心,多一些理解。如果觉得不公,不妨牢记“三个快马加鞭”: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如果觉得自己很倒霉,在任何时候都要想到,这世上有比你更倒霉的人,千万别攀比。记住:攀比攀比,首先伤害自己。
  
  专家忠告:调整心态,关键得靠自己
  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到精神疲惫,应该懂得适时“刹车”,把脚步放慢,抽出时间来做做运动、看看书或与朋友促膝谈心,让自己在这些平凡的细节中,感受到心的宁静、生活的美好。
  一份好的心态对健康很重要。用乐观的、积极的态度看世界;保持心理平衡;对别人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诚心,多一些理解;牢记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多喝“养心八珍汤”,都是帮助调整心态的好方法。然而,健康心态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论方法多好,对别人多有用,真正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一切都得靠自己慢慢摸索与体会。不过,一旦这种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在你心里扎了根,你就能品尝到它所带来的健康效应,并因此受用终身。
其他文献
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好朋友沫沫突然在朋友圈里伤感地说,我好像要一个人跨年了。我在底下小心翼翼地给她留言,你喜欢的那个人呢?直到过了很久,沫沫才告诉我说,她把他给删了。  原来,沫沫喜欢的那个男生,之前一直很主动地每天都找她聊天,在持续了两个月的暧昧以后,沫沫发现自己已经对他产生了爱和依赖。沫沫说,看到他在别的社交软件上撩妹,她会难过。看到他与其他异性朋友走得太近,她会难过。看到自己的信息没有被
走过莱斯特广场的喧嚣,越过伦敦西区的歌剧院,绕过这一个世界的车水马龙,那些古老的二手书店就坐落在伦敦市中心的查令十字街上,仿佛就像一盏门钥匙,通向另一个世界。  几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古旧书籍的汇集之地,可直到今天,不论世界怎样变化,这些书店依然保留着从前的地位。  好朋友特别要求,这一天的伦敦之行我们要去找一找那些二手书店,期待一番充实的收获。即便是满街气氛依然热烈的圣诞时节,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穿
照明拐杖保老年人安全    国外一家公司生产出了一种照明拐杖,特别适合于上了年纪的人使用。除了具有舒适、易用等特点外,这种拐杖内部安装了微型照明灯,只要轻轻一按手柄上的开关,就可以打开照明灯,照亮使用者的路线及周围环境。这种拐杖容易拆分,便于携带。    功效牙膏和“平民牙膏”差别很小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日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28家企业生产的64种牙膏产品进行了比较试验,包括普通牙膏、含氟牙膏、
我手机里有段珍贵的视频,视频有点长,但贵在真实,不乏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是我在六月酷暑之中,身背60多斤的重装跟在女儿身后,攀险峰过悬崖,钻密林穿云海才拍到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视频既记录了古长城沧桑的面貌,也见证了一个曾经柔弱的小女孩如何真正成长为一个悍勇刚毅的女侠的历程。  我最近一直在加紧绘制一个新的绘本《故宫》,属于低头苦干阶段,一直没有出门,公众号也长草了。  又到了端午节三天小长假,我觉
也许您想不到,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便秘问题。虽说便秘算不上大病,却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大便不爽,令人浑身不爽,这是便秘者的切身感受。  便秘可引起肛肠疾患、胃肠功能紊乱、诱发心血管疾病发作等;长期便秘,促使毒素反复吸收,还可导致肠癌等肿瘤的发生。因此,便秘不可等闲视之。下面介绍的八种方法,综合起来采用,就能远离便秘。    1.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吃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
小陈和女友是大学同学,恋爱两年,感情一直不错,毕业后便准备结婚。然而涉及婚房,矛盾来了。  小陈的父母用尽几十年的积蓄,给小陈买了一套精装修的婚房。小两口还甜甜蜜蜜一起去看房,心里对未来充满的期待。  既然已经打算结婚,双方父母就需要见个面,认认亲,同时敲定一下婚礼的细节,选日子、订酒店什么的。  对这些问题,双方都有商有量有谦有让,气氛一直非常融洽。然后,女方妈妈尽量婉转地提出,婚房要加上女儿的
小友收集的上百枚钱币都放在他书桌上那个茶色的小盒子里。它们被拿出来时,发出叮叮当当金属的响声,好像小友的欢乐。  这些钱币,部分是他妈妈在网上给他买的,部分是我从国外带回来的。  每一样钱币都是不同的,就好像一棵树上的每一片树叶。我甚至觉得,这些钱币比一个国家、一个王朝更持久。王朝更迭,硬币还在,硬币上刻的东西还在。  硬币上刻着什么呢?一架能弹出美妙音乐但在硬币上只能保持安静的竖琴;一顶仿佛在空
一道道香味四溢的鲍鱼美馔,看了令人食欲大动。吃鲍鱼,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潮流,对人体更有很好的保健食疗效果。节日里,何不自己动手制作美味佳肴,让小巧玲珑的鲍鱼也当一回主角。    九孔鲍  台湾特产,被称为“台湾鲍鱼”,又称 “珍珠鲍”,是一种玲珑贝类。称其九孔,除了因壳体上有6~9个排水孔外,更有“最高”“最多”之意,指品质最好、最珍贵。  九孔鲍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低,味咸性温,有养血柔肝、通络、
郭纪森,河北冀县人。1928年,15岁的他离家到北京一家古书店学徒。  1943年,他在琉璃廠自东自掌开设了“开通书社”,经营古旧图书。其间结识了不少大学的教授、学者,并与他们交往甚密。其中,与燕京大学洪煨莲教授交情最深。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封闭了燕京大学,洪教授被日军逮捕关押。  郭纪森知道后主动跑到洪家,与洪的家人将家中的藏书装了十几大箱,暗中运往城里收藏,防止藏书被
《幸福的拉扎罗》可能是近几年最好的欧洲艺术电影之一。很多人对电影节影片的认识就是晦涩难懂、毫无头绪的大闷片,但《幸福的拉扎罗》却是一部清新、可爱、易懂、处处都透着诗意和浪漫、让人着迷的电影作品。  迷人的欧洲小镇和一群纯朴又原始的村民,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可这里却发生着一个让人超级震惊的故事。  电影的开始,一群男人站在院子里为楼上的女孩子唱情歌。歌词的内容嘛,相当直接,比如“你丰腴的臀部是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