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改革、企业成本与企业资源错配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wu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素资源有效配置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话题,而减税降费政策是实现该目标的主要手段.企业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显著降低企业所得税的有效税率水平,进而使得企业资源错配状况得到改善,而且企业成本加成能力提升将有利于增强上述政策效果.因此,应保持减税降费政策的连续性,加快实现减税降费措施的落地实施,同时提升企业成本加成能力.
其他文献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维方式的显著特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表达,实事求是既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思维,也是一种涵摄主体性旨趣的价值思维,是科学认识的客观实证性和实践的价值主体性的有机统一.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基本依据的务实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形成了辩证的、有机的、动态的统一,从而表现出极具民族特色的实践智慧.以此实践智慧为中介,毛泽东不断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进行理论概括和升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中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凝结而成的大家庭,而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毛泽东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要克服近代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残余,让各族人民培育共同的革命荣誉感与历史记忆;另一方面要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制度功能,以及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的思考,为当代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之道是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上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防止狭隘民族主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人心防线,战略上要强化对
基于2012—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和机制.研究认为,新《环保法》在实施初期并未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形成引致作用,对年龄较小企业、中西部企业、非国有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新《环保法》促进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挤出了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新《环保法》并未显著抑制企业TFP和企业绩效,由此验证了“弱波特假说”.
准确把握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目标是全面建成文明乡风的逻辑起点.从乡风文明建设目标追求的历程看,由于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目标关照不够,而致乡风不纯,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协调推进.乡风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功能、传统乡风培育的主要经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等文明乡风形成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乡风文明建设内在目标的本质内涵,即把新时代乡风建设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以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为场域、以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宗旨的乡村隐性文化场.乡村隐性文化场大致由思想政治育人文化场、经济理念育人文化场和社会交往行为育人
在地区间数字经济投资“竞赛”日益激烈,并且增速上形成中西部对东部地区赶超之势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要素禀赋是否可以支撑其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随机森林算法,基于地级市层面数据对24种投入要素进行分析,发现职工平均工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占比4种要素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投入要素.进一步运用4种最重要要素的偏效应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在要素禀赋上,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同东部地区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