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泥绘作品“秋栖玉露微”之创作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37618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泥绘是一种用紫砂泥浆来代替画于宣纸上的墨水颜料,用不一样的物料及不一样的器物来作画的装饰手法。作品“秋栖玉露微”由两幅泥绘画面组成,有着它独有的装饰语言及手法,在古朴中透露着别样的韵味。
  关键词  秋;装饰;紫砂泥浆;对比;刻画
   岁月,沉缓冗长,徐徐走过春夏,秋来了。没有春的艳丽、夏的炙热,宛若它只有人们所说的寂寥与凄凉,但细细寻味,它却也有着另一番不一样的素丽与希冀。这种美不仅仅是外表所展现出来的,它更是那庄稼地里沉甸甸的收获,枫叶林里红彤彤的树叶,树上压弯枝丫的果实。秋,更是默默传递着生命的永恒,它不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而是充满了活力。
   秋的山谷,树叶红胜火,抬头遥望天空,这美好的天色似是一块覆盖大地的巨大蓝色宝石,一小池塘的秋日残荷绰绰摇曳于风中。风吹过云,似水一般的清光,冲洗着这柔和美好的秋,分外宁静。那荷,在繁花逝去后只留下了一池的枯叶与那宁静的水相依为伴,波澜不惊、花茎残叶,就这样随意地散落在萧瑟秋风中。
   看着这样的景色,“秋栖玉露微”在心中有了些许轮廓,这是一套取之精华,在紫砂生坯圆片上运用紫砂泥绘画出的作品,主要描绘的则是深秋时景。这套作品由两幅泥绘画面组成,分别是“仙乐初鸣瑞鸟来”及“荷香风善圣之清”,它们描绘的皆是深秋时节的美景,一幅为栖在树梢上休憩的群鸟,一幅为晚秋荷塘。
   在绘制“仙乐初鸣瑞鸟来”时(见图1),选用了黄色紫砂泥浆为树叶打底,同时运用棕色泥浆画出枝干,为凸显枝干的苍劲,适当使用堆起的手法,使树枝更具立体感。在平涂打底时,要将毛笔浸润泥浆再以作画,手法要轻柔、平复且均匀,要使底色尽量平整从而不影响后期的褪染效果,这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一步。接着再用绿色、红色分别为树叶进行染色,层层褪染,用薄薄的颜色染叶子第一层,然后再用稍深的颜色染第二层、第三层,以此类推,层层递进,以画出由深到浅的颜色过渡,慢慢达到最佳效果。鸟儿的绘制,则是选用白色泥浆作为打底色,绘制时要时刻注重形态及立体明暗,再加以丝毛这一传统工笔技法,用长峰勾线,依照鸟儿的羽毛走向逐根画出,一笔笔、一丝丝,画时经常会为了达到最后精细逼真的效果,一遍一遍地反复描绘,最终将小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画面之上。
   而另一幅作品“荷香风善圣之清”(见图2),画面的主体为残荷、莲蓬、鸟儿和飞虫。画中的枯叶和莲蓬都选用了土黄色泥浆打底,再用棕色泥浆染色,特别要注意的,莲蓬上的莲子需要一颗颗精雕细琢,画出莲子的立体感及其饱满感,但也要时刻注意莲子的明暗对比,接着再用深色描绘出莲子尖,最后再对莲蓬进行最后一遍的统罩,使之色彩看上去更加和谐。而荷叶的刻画则是更加需要耐心,荷叶在进入深秋后会变得残破,叶片周围有时甚至只有几缕茎叶,但它又并不是完全脱落,而是层层剥开,形成一种不规则的形状,绘画时要不那么刻意地留出这些空缺,颜色选用与坯体看上去相近的黄色来打底,让叶片看上去更加自然,而如何画出这残破感则是重点。在进行第一遍打底后,就用浅浅的棕色泥浆染色,因为荷叶本身是有一定的凹陷度的,所以要一层层地从叶片中心向外发散开来染,使之出现自然的明暗,在画到叶片的边缘时就可适当减轻棕色的运用,保留一些原有的底色,这样一层一层的过渡,最终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枯荷上的虫洞是需要在第一遍打底平涂时就预留出来的,在所有的过渡褪染都完成后最后进行绘制,虫洞如何表现,在于颜色深浅的运用,要注意画出层次感和纵深感。整幅画的灵动之处莫过于在空中飞动的那一只小虫了,鸟儿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的方向,确定它为囊中之物。小飞虫的绘制一定要细腻生动,要将它身体的圆柱形、翅膀的透明度和它的触角等都勾勒表现清楚,这样它才能为整幅画面添彩加分,与荷叶、莲蓬的静态发生对比,一动一静,从而散发出别样的情致。
   紫砂泥绘是一种以中国画的形式、以中国画的构图,用紫砂泥浆来代替画于宣纸上的墨水颜料,用不一样的物料及不一样的器物来作画。紫砂有着它独有的古朴、典雅和不一样的意味隽永,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微立体感,以绘代工、以绘代笔,区别于其它的原料,这种以紫砂泥为原料的装饰技法有着它独有的装饰语言及手法。
   当时在完成“秋栖玉露微”这幅作品后,切合题意选用了“荷香风善圣之清”及“仙乐初鸣瑞鸟来”两句意味悠长的诗句,并采用无框装裱的手法将这两句诗文加以装裱,付于圆片两侧画龙点睛。完成后又经过反复斟酌考量,决定将原有木框上的玻璃镶嵌取下,使观者能更加清晰直观地感受到紫砂泥绘的魅力和它特有的质感,配以与紫砂圆片边框同色调的精致木框加以呼应烘托,让受众能更贴近作品本身。这样的装裱手法使作品整体既有了对比又充满着和谐,在古朴中透露着别样韵味,回味无穷。
   用紫砂泥浆来作画还是需要克服许多的难题,像黏、涩、不易表現这些都是难题。而在紫砂生坯上作画更是需要区分,不同于在普通宣纸上作画,它需要作画者时刻掌握坯体的各种状态,太湿容易使载体开裂,太干则会枯涩无法描绘,同时还需要掌握紫砂泥浆在经过高温烧制后的收缩率及色差等问题,要想使作品尽量达到像在宣纸上作画那样的行云流水,还得需要投入更加多的时间与精力,细细揣摩、实践、学习,再加以创新、探索,以达到更高的层次,让画面在不同的紫砂载体上生动、活跃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 传统陶瓷装饰艺术既包含有时代延续的传统美,也有现代新兴的时尚元素,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与观赏价值,适合布置在居住空间的品种和类型也十分多样,是家居陈设的重要元素,也能给人们带来愉悦舒适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确定和强化空间风格类型,提升空间的整体文化氛围,还可以影响主人的艺术品位,以其蕴含的特殊内涵来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所以在应用方法上除了简单的图纹选择,还可以对传统陶瓷装饰艺术的意形
摘 要 对于宜兴的紫砂艺人来说,紫砂壶就是他们世代传承和安身立命的根本之所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紫砂壶的发展也迈进了新的阶段,创新成为传统艺术品创作的重要动力。紫砂壶艺术极受关注和喜爱,是新时代最具活力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宜兴紫砂凭借其悠久且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融合了多种文艺元素,成为了紫砂匠人连接艺术与生活的纽带。  关键词 紫砂壶;祥云;造型   紫砂是宜
摘 要 陶器的出现是世界文明产生的重要特征,在漫长的陶瓷发展历史过程中,陶塑作为其中重要的部分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瓷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陶瓷手工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对陶塑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本文以陶塑题材中的瑞兽为创作元素,通过对写实瑞兽进行卡通装饰,设计制作一系列现代萌版陶塑文创产品,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具有趣味性。结合本次创新实践成果,以期为今后陶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提供
摘 要 陶瓷题材记录片是记录和传播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以记录片《瓷路》为例,从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的多维叙事视角,人物故事、情景再现和悬念设置的叙事手法,以及画面、声音叙事语言三方面探讨其成功的叙事策略,同时指出缺少英文字幕不利于其国际传播之不足,可以为制作出更好的陶瓷题材记录片提供借鉴。  关鍵词 陶瓷题材记录片;瓷路;叙事策略  基金来源:本文为2020年江西省社会
摘 要 宜兴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实践积累过程中,把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中的许多题材用紫砂的形式演绎出来,让我们在饮茶论道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艺人们蕴藏在壶中的情感表达和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引起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中,受到唐代茶道的深刻影响,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福在眼前飞羽壶”,把唐羽的形态经过一定的创新之后,融入了更多的创意设计和艺术
摘 要 鼠在十二生肖中排行为首,关于鼠的创作题材被艺人们广泛运用。庚子鼠年,新年伊始我国遇到了新冠肺炎的爆发,在这突如其来的这场抗疫中,对中国政府、中国人民都是一场大考验,因而产生了这款壶的创作灵感,记录这一历史事件。  关键词 老鼠;鼠文化;处之泰然   我国民间早在几千年前就流传着对动物的原始崇拜,鼠在十二生肖中排行为首,有小小身子能耐大的象征,古怪精靈的鼠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并不讨人欢喜,源于它
摘 要 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紫砂泥料独特的可塑性,在千百年来的世代传承中,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把紫砂抟制成为变化万千、包罗万象的喝茶实用器和文人雅器,使得我们在今天非常重视饮茶健康和饮茶文化的大环境下,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紫砂壶“世间茶具称为首”的地位。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佛手壶之皆大欢喜”,通过简约的小花器设计,主要突出了紫砂壶的实用性,腹部非常饱满,适合各种茶叶的冲泡,在壶
摘 要 紫砂壶之所以能够很长久地打动人心,最重要的就是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可以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作为茶座之上的主角和生活之中的陪伴,紫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实用价值,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劲风壶”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姿态,作者把传统器型和雕塑、陶刻艺术完美地融入其中,呈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艺术享受,也让我们在惊讶和错愕之中想到紫砂艺术还可以这样的传神和写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