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个性化阅读”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o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语文阅读不是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的;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调动丰富的经验,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读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个性化阅读”更应如此,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沉入文本,实现“个性化阅读”
  新课程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也是读,第三还是读。”“不仅把书读起来,而且要读出味来。”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全神贯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这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基本条件。
  “读得通”,指的是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经反复诵读,达到基本读通的要求,也就是能读得不错、不漏、不添、不倒、不破(读破词破句),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应当说“读通文本”在阅读教学全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位置。它为阅读教学全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把文本读通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为进一步“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
  “读得进”,指学生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步步深入地读。这种读既包括朗读,又包括默读。如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所要求的那样:“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咏。”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完成对文本语言的玩味、赏析和内化,从而进行“个性化阅读”。
  “记得住”,阅读的基本功能就是吸收和储备。学生通过阅读能积累丰富而又精彩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使得“个性化阅读”成为可能。
  “用得出”,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集对语言的理解、吸收、内化和运用的综合性训练。只有沉入文本,读得通,读得进,才有可能用得出,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初读课文后,教师问一位学生,文中有句话:“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其中的“攒”是什么意思?孩子没有回答,只用双手做了一个合拢的动作,教师鼓励孩子继续读书,最后,孩子开口说话了,“攒是聚集的意思”,孩子的“个性化阅读”是在沉入文本后实现的。
  二、引发好奇心,促成“个性化阅读”
  好奇心的敌人是习惯,习惯不会引起兴奋冲动,思维不起波澜,教师要善于引发好奇心,创设“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意境,善于巧设悬念和设置学习障碍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微烛幽,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怀疑意识,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求索。例如《三个儿子》,精读时可以从最后一个自然段入手:“‘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课文明明写了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我用老爷爷幽默而含蓄的话设置了一个悬念,很自然地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然后让学生体悟妈妈们打水提水的辛劳,懂得帮妈妈提水、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表现。学生这才领悟了老爷爷话中的意思。我做进一步引导:老爷爷的话里似乎批评了“翻着跟头”“唱着哥儿”的两个儿子,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有的说“翻跟头、唱歌儿”是表演给妈妈看的,可以消除妈妈提水的疲劳,他们也是好儿子。这种解读也许是连作者、老师也不曾想到的,小朋友却有了个性化的解读。有的说,这两个儿子也很爱妈妈,但是这时候妈妈最需要的不是看儿子翻跟头、听唱歌,而是希望儿子为自己提水。因为妈妈的“胳膊痛了,腰也酸了,提着的一桶水直摇晃”。
  三、鼓励个性化练笔,延续“个性化阅读”
  由于课时有限,我们将阅读教学延展到练笔写作中,鼓励学生在练笔中延续“个性化阅读”。《去年的树》写了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鸟儿和树相约明年春天再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后,怎么也找不到树,最后对着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歌。文章歌颂了小鸟忠于朋友、信守诺言的好品格。随文练笔要求说出自己想对鸟儿说的话。一个孩子却写道:“人们呀,请你们不要再砍伐树木了,让小鸟找不到朋友,好凄惨哪!我可不愿看见好朋友生离死别。”对于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
  四、课外阅读,丰富“个性化阅读”
  在教学课文之前,让学生查阅课文的作者情况,包括生平、主要作品、经历等。查阅课文中人物的情况,以便全面地了解人物。查阅时代背景,更全面、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丰富“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之后,进行延伸性阅读,即把课文之外的内容纳入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解读有一种广阔感和纵深感。例如学了《鲁滨逊漂流记》一文,让学生读笛福的原著《鲁滨逊漂流记》,评说文章与原著的区别,谈谈“我最佩服的鲁滨逊”,学生的生命体验被激活了,所学远远超过了一篇文章所要求的。再如学习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为了更好地理解“好好活儿”,了解史铁生现在的精彩人生,我让学生读《我与地坛》、《病隙随笔》等,这样跳出课文来解读,不但扩大了阅读面,而且激活了生命体验,使学生大大加深了对课文的领悟。
  五、积累生活,深化“个性化阅读”
  生活即语文,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阅读即生活的体验,解读文本就是解读生活。古人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要由“万里路”的生活经验来解读。“万里路”的体验要由“万卷书”来承载。要深化“个性化阅读”,必须让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品评生活,积累生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阅读中,让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文本材料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解读文本。阅读教学一旦顺利地激活学生的相似积累,把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知识经验的积淀付诸于对文本的理解,把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与切身感受移植到文本之中,就会产生“超原型”的阅读,使其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深入化、系统化。
  “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教学不懈的追求,然而对于一些偏离正确轨道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发挥其正确的引导作用。例如:在教学《景阳冈》一文时,当学生读到武松打死了老虎时我问:“你们有什么感受?”有学生说:“我是店家,武松打死老虎立了功,他所得到的赏银有一半该分给我,因为我的十八碗老酒功不可没。”面对这样的“个性化体验”我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细读文本有关店家的描写,正确感受文本的意义。“店家筛酒,只筛三碗,怕客官喝醉。”“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后出了店门,店家叫他回来看景阳冈上有虎伤人的官司榜文。”我引导学生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店家对顾客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小学生处在未成熟时期,具有可塑性、潜在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教师对他们所表现的早期智慧,以及他们对文本意义有创见的体验表示惊喜与支持的同时,也要对他们的偏颇与不足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的独特体验正是在教师的鼓励、指导、帮助下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褊狭、肤浅走向全面、深刻。
其他文献
摘 要: 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健康的性格、完善的人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语文教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做好语文情感教育工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渗透方法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而文言文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却存有畏难情绪,一提到文言就头痛,我结合文言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感悟。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形式新颖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必须注意课堂导入
要改变学生创新意识薄、实践能力差的现状,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剂良方。高中语文教材中大量的古诗文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古诗文教学中拓宽视野,加强课内外沟通,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路。  1.个体研究  针对单个或是一组有关联的古代文人作进一步深入的
思想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因为其综合性、思想教育性等特点,在思想教育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常常被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式的教学尤为关键。教师应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师生在交往互动中即兴创造,强调学生本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时间、开放的方式下,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言文,更快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开放式 阅读教学体系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然而,多年来,文言文教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与教学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要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每一位教师必须从教育情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彻底变革。语文素有“百科之母”的美誉,因而,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走在新课改的前列。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该如何实施呢?  1.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告诉学生自己和教
摘 要: 自2002年语文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者对各种文本的阅读教学纷纷进行了探讨,但对科技文这一块却有所忽略,本文从开放式阅读的角度探讨了科技文在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新路子。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科技文 开放式阅读    自2002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阅读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人
阅读能力生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价值观相应从对文本的“一元解读”转变为“多元解读”,“多元解读”要建立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并强调注重个性化阅读。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时,每一名学生所带到新的学习环境来的原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都是不同的,而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依据其原有知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