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论中“趣”字考释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2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趣”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术语,泛指人们的审美理想及审美情趣,包括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趣尚、趣味以及对艺术美的认识、理解。“趣”字在历代书论中最早出现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中。唐代书法得到长足的发展,促使书论大家频出,出现了许多经典书论,“趣”字也多有出现。
  【关键词】:“趣”;书论;意味
  一、唐朝前代书论“趣”字分析
  通过研读历代书论,不难发下“趣”字在唐代以前的书论中有两个方向,一是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术语主要靠名词来表达其审美作用如:索靖《草书势》“玄螭狡兽嬉其间,腾猿飞鼬相奔趣。”其中“趣”作名词理解,是趣势(趣味)是褒义词,褒赞书法有趣味:是作為名词来表达中国书法古典美的褒赞之意。二是“趣”以动词的形式出现运用如: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趣”是趣骤,即趋骤,是一种大力的动作,像这样“趣”作为动词多以通假字方式运用出现,“趣”字在唐代书法理论中也经常得到运用,通过下文分析考释,了解“趣”字在唐代书法理论中的意思。
  二、唐朝书论“趣”字考释
  1.唐欧阳询《用笔论》
  “然去之数百年之内,无人拟者,盖与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欤?”
  今译为:以往数百年间,无人能相比者,因天资、功力缺乏,对用笔笔法的奇幻莫测,不能达到其妙趣,可不是吗?欧阳询在这里的“趣”是作名词运用的,指趣味、意味,情态或风致。如趣尚(情致,风格);趣致(情趣风致)。是指书法作品的情態、情致、风格。
  2.唐欧阳询《用笔论》
  “用笔之趣,请闻其说。”
  今译为:书法用笔的妙趣,想听听你的见解。欧阳询此处“趣”字用法与上文用法相仿,都是表达的趣味、意味之意。
  3.唐欧阳询《用笔论》
  “用笔之趣,信然可珍,窃谓合乎古道。”
  今译为:用笔的乐趣,确实可珍,私心以为这就是合乎古代(笔法)的道理了。欧阳询此处“趣”字作名词运用是,趣味欢乐之趣,趣兴乐趣之意。是指用笔的乐趣。
  4.唐虞世南《笔髓论·释真》
  “然则体约八分,势同章草,而各有趣,无间巨细,皆有虚散,其锋圆毫蕝,按转易也。”
  今译为:这样看来,(写正楷)它的体裁像八分而笔势如同章草,不过各有各的情趣,不管是大是小,都要有空灵虚散之致(写真书时)它的笔锋要圆转,毫端要小,这样就容易按转运笔。虞世南“趣”字作名词运用,是趣味、意味之意,指书法的情致、风格、情趣风致。这里的“趣”是言楷书应具有八分之体与章草之势,由此而产生的趣味。
  5.唐孙过庭《书谱》
  “夫潜神对奕,犹标坐隐之名;乐志垂纶,尚体行藏之趣。”
  今译为:对全神贯注下棋的,可标榜为一“坐隐”的美名;逍造自在垂钓者,能体会“行藏”的乐趣孙过庭此处“趣”字作名词运用,是趣味,意味情态或风致如趣尚(情致,风格);趣致(情趣风致)等。“行藏之趣”指书法中阴阳、开合、收放、惨舒、动静等关系中所表现的趣味。
  6.唐李嗣真《书后品》
  “趣长笔短,差难缕陈。”
  今译为:有限的笔墨蕴含无穷的旨趣、风味与情韵,很难详细描述出来。李嗣真这里的“趣”是作名词运用是旨趣、意趣之意。“趣长笔短”是指以有限的笔墨蕴含无穷的旨趣、风味与情韵。
  7.唐李嗣真《书后品》
  “索有《月仪》三章,观其趣况,大力遒竦,无愧珪璋特达。”
  今译为:索靖有《月仪贴》三章,观看其书法意趣,劲道儒雅,真是资质优异,才德出众。李嗣真此处趣作名词运用,可作趣味来解释,亦可理解为意趣。这里以“遒辣”形容索靖书法的风神趣味。
  8.唐张怀瓘《书断·书断上》
  “禽兽之情,悉应若是,观其趣向,不远于人,其有知方来,辨音节,非智能而及,复何所学哉!”
  今译为:像禽兽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看它的趋向,与人不远,它知道什么方向来,辨别音节,并非只有智慧才能做到,又为什么学呢!张怀瓘这里的“趣”是作动词,通“趋”,趋向、奔向之意。这里指的是禽兽的动作。
  9.唐张怀瓘《书断·书断中》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虽古之善政遗爱,结于人心,未足多也。”
  今译为:点画之间,多有生趣,真可以说是幽深无际,古淡典雅有余,自秦、汉以来,仅此一人而已。张怀瓘此处“趣”是作名词运用,是趣味、意味情态,情趣风致之意。指的是书法点画之间富有趣味情调,有活力。钟睬的楷书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其点画之中,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趣味,这不同趣味具体地讲,是“幽深无际”与“古雅有余”,这正是玄妙之道所带来的.在评郡情章草时云:“纤浓得中,意态无穷,筋骨亦胜”。“意太无穷”同“幽深无际”、“古雅有余”一样,皆体现书法中所蕴含的无穷妙旨与情趣。
  10.唐张怀瓘《书断·书断中》
  “真书甚得其媚趣,若瑶台青锁,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不任罗绮。”
  今译为:楷书甚得其优美趣味,如瑶台青锁,深井映春林,美人婵娟,不需要华丽霓裳。张怀瓘这里的“趣”与媚是一词语,“媚趣”作为书法美学术语经常出现在古代书法文章中如《晋书·王献之传》:“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等。“媚趣”其意思都是相近的都是褒义词,指书法作品优美动人的意趣。
  三、唐代书论“趣”字与前代“趣”字含义的变化
  说到唐代书法理论史,不得不提到张怀灌,通观张怀灌论书极重一“趣”字,而这个“趣”体现在其构建“神”、“妙”、“能”品评体系之中,并得到很好的落实。前文已经考释了张怀瓘的《书断》、《六体书论》中“趣”字,张怀瓘对“趣”字的理解运用代表了唐代这一时期的“趣”字理解运用。
  唐代由于统治者阶层的喜好,书法得到长足的发展,促使书论大家频出,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书论。通过上文的对“趣”字在唐代书论的考释我们不难发现“趣”字在唐代基本都以名词来运用,并且基本都作为美学术语的出现。“趣”字在唐代书论中多以兴趣、意趣、媚趣来释意。相比较于唐代以前的两汉魏晋书论,唐代书论对“趣”作动词运用减少很多,可见“趣”字释意随时代的变化其运用也在变化。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河内利治:《汉子书法审美范畴考释》,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贾庆昊(1992—),男,汉族,山东聊城人,现就读于聊城大学,为2014级美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书法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郭璞的游仙诗通过华美的语言,独特的意象,丰富多变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渲染出浪漫自由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和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古代诗歌浪漫主义风格承上启下的一个转折点。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产物,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郭璞;游仙诗;浪漫主义  郭璞,字景纯,两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尤以游仙诗成就最高。郭璞游仙诗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
期刊
【摘要】:《三次偶遇》是辛格以“背弃——回归”为主题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和莉芙基尔两条线索推进。小说中的“我”的经历和辛格本人经历相符,受哥哥约书亚的影響以及对犹太民族苦难的思考,辛格本人的思想也经历了对犹太教的质疑与回归。辛格安排人物回归宗教的原教旨倾向正体现了他“民族忧煎情结”的创作思想。  【关键词】:背弃;回归;原教旨;犹太教  一 、从背弃到回归  在《三次偶遇》中辛格安排“我”
期刊
【摘要】:《庄子》作为先秦散文巨作对《七发》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本篇立足文本,从道家及养生的思想和大而为美、独特结构和语言修辞等艺术特征方面,来探讨《庄子》对《七发》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七发》;思想内容;艺术形式  《七发》假设楚太子有疾,吴客去问候并为太子分析了病源在荒淫娱乐,指出太子之病,只有要言妙道才可医治。接下来,吴客描述了音乐的美妙、饮食的可口、车马的名贵、游览的豪华、田猎
期刊
【摘要】:《断魂枪》是老舍短篇小说里的一篇极重要的作品,寥寥五千多字蕴含着丰富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从小说名——“断”“魂”枪入手,以“魂断”与“魂归”为切入点,分析其艺术价值的成因以及留给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老舍 ;断魂枪;魂断;魂归  《断魂枪》作于1935年,老舍本是想写一部武侠长篇小说《二拳师》,后未成,写成了短篇小说。全文仅仅有五千多字,故事也不复杂,三个人完成一件事的讲述。三个人:
期刊
【摘要】:“慧眼如炬笔如刀”的同时,人们往往集中关注鲁迅深厚的文字底蕴与文化内涵,而其背后,更多的是先生“黑夜里起飞的人格意志”。就好像古时的猛禽“枭”,在黑暗中奋起飞翔怒号,它是智慧的哲思,更代表在“越文化”的点滴熏染下,先生身上那“敢为天下先”的儒家士子的品格。  【关键词】:鲁迅;越文化;人格意志;大爱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这里也是他初步成长和观察世界的最早的窗口,孕育了他思想和文学的胚胎
期刊
【摘要】:郭璞的游仙诗,立足于游仙的主题,以歌咏隐逸、畅游仙境为内容,塑造了一系列诗歌意象。本文旨在以诗中的人物意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些意象的人物形象特征,探讨郭璞游仙诗中的人物形象与游仙主题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郭璞;《文选》;游仙诗;人物形象  郭璞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学者,在文字学、训诂学、文学及道学术数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游仙诗为其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郭璞所作《游仙诗》,《文选》
期刊
【摘要】:阅读鲁迅的杂文,时而觉得晦涩难懂,时而又如醍醐灌顶,被其中精辟的段落或文字感染,从而产生共鸣。通过阅读杂文集《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中的部分文章,再联系曾经学过或读过的鲁迅的小说,能感受到鲁迅是一个时刻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的人,他不会像普通人一样盲目草率地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充满怀疑与否定地看待世界和自我。  【关键词】:鲁迅;“非此即彼”;质疑   一、对经典和权威的质疑  “
期刊
【摘要】:五四早期文学是早期启蒙思想和中国传统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有机融合,其现代性主要表现为对旧传统、旧道德的分裂。早期由于政治环境以及创作主体的限制,这种现代性的特征是不成熟的。本文从五四早期小说现代性特点入手,分析其在小说思想和内容的表现,对于探索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源头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五四早期小说;现代性;真情實感;女性  一、五四早期小說的现代性  1918年,《狂人日记》发表之
期刊
【摘要】:晚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通过描写金雯青,傅彩云及周遭各人的生活经历,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科场士子,封建官僚的众生态揭露十分深刻,讽刺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除却讽刺和批判之外,其中的女性形象傅彩云也刻画得十分成功,在她身上显示出强烈的对于女性解放和地位争取的抗争,然而这种抗争又是盲目的的,不成熟的。这个人物也正因此具有复杂的魅力。  【关键词】:孽海花;傅彩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文章从来就是和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文人的始祖孔子,一生著述就致力于把礼义教化渗透到黎民百姓的心中。白居易的“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时而吟”将文人的良知与使命体现的淋漓尽致。所有文学作品都应该真实地反映社会情况,为民生着想,从而使得为政者能够通过作品真实地感受时下的社会情况。一个优秀的作家是人类灵魂的清道夫,是国家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每一个文学创作者都应具有社会责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