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底内侧皮瓣治疗手掌痛性瘢痕
【机 构】
:
330006 南昌,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出 处】
:
中华手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6年12期
其他文献
采用闭合性屈指肌腱第一环形滑车逆行切开技术治疗扳机指71例(84指),其中儿童7例(7指),成人64例(77指),治愈率达99%。详细介绍了闭合性屈指肌腱腱鞘逆行切开技术,认为屈指肌腱腱鞘闭合逆行切开术是治疗扳机指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目的:了解斜角肌切断术治疗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76~1993年间手术的19例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7年,随访10种症状的恢复情况,主要以患者的主观感觉评价疗效。结果:手及前臂尺侧麻木术后改善的有效率分别是82.4%和76.5%,手部肌肉萎缩改善的有效率为53.3%,手术后时间超过5年的则达到80%。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为75%。结论:斜角肌切断术对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症状的改
目的:研究屈肌腱损伤后预防粘连的问题。方法:用鸡趾屈肌腱损伤模型,观察壳聚糖膜的防粘连效果。结果:用壳聚糖膜包裹的肌腱愈合良好,缝合部表面光滑,肌腱与周围组织有明显间隙,无粘连或仅有轻度粘连。腱鞘缺损部有假鞘形成。肌腱愈合后该膜可自行降解吸收,不遗留异物。防粘连效果经解剖显微镜下观察粘连性状,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测定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壳聚糖膜具有明显的防粘连效果,是较理想的防粘连材料。
目的:报告采用带血管蒂第2、3掌骨骨瓣转移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于手背切口显露第2掌背动脉,在第2、3掌骨近、远端切取0.6cm×0.4cm×0.5cm带血管蒂骨瓣,将其转移植入以腕舟骨骨折线为中心的骨槽中。石膏固定3个月,去石膏后辅以康复治疗。结果:1991年至今,共治疗25例,经7个月至5年随访,23例达骨性愈合,1例失访,1例舟骨头部硬化。功能按刘树清〔1〕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5
目的:报道采用自行设计的减压和血管束植入法,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月骨进行钻洞减压和骨间前动、静脉腕背支植入的方法,共治疗11例。结果:平均随访36个月,系列随访X线片显示:坏死的月骨不断地被修复,密度明显下降,骨囊性变皆完全消失。全部患者均恢复了原工作和劳动。结论:结果证实,采用该术式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业已坏死的月骨确已获得新生。对30例成人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研究结果表明,骨间前动
目的:设计10种以指动脉为轴型血管的岛状皮瓣,为修复指部不同创面提供合适术式。方法:用顺行、逆行带蒂,三角皮瓣推移及游离移植4种指固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修复15例(20瓣);顺行、逆行带蒂,逆行桥式交叉转移3种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8例;顺行、逆行带蒂,逆行桥式转移3种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5例。结果:33块皮瓣全部成活,逆行转移时,蒂部附加三角瓣的设计保证了转移时血管蒂不受压;桥式交叉转移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颈7神经根移位术后感觉影响的比较研究,以寻求一种最大限度利用颈7神经根的运动纤维,减少术后感觉影响的方法。方法:对切取健侧颈7全根及保留前股前内侧分的颈7神经根移位术后,颈7支配区感觉影响区域的检测,并对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保留前股前内侧分纤维束的颈7神经根切断后的感觉影响明显低于全根切断,且同样能最大限度地提供运动纤维。结论:运用保留前股前内侧分纤维束的颈7神经根移位术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