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的原因出发,结合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状况,重点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應该从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设计的灵活性和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通过机构投资者引导资本市场对内控信息的高质量要求、 提高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和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的监管等五方面来解决。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一、引言
  自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随着美国上市公司陆续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行为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目前,国外大多数研究以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为切入点,集中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比如 Ashbaugh- Skaife et al.(2007)发现经营业务复杂、近期组织结构发生变动、财务风险较高、审计师辞职频率较高、内部控制可投入资源较少的企业更有可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Doyle et al.(2007a)则仅关注内部控制重大性缺陷,发现成立时间较短、财务状况较差、快速成长或正经历重组的小型企业更可能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的原因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的原因亦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建立在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和信号传递三大理论基础之上的。
  (一)委托代理理论
  股份公司的产生导致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必然形成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形成“委托—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内部控制信息给委托人就成为他们的职责。 同时,一旦企业成功上市,由于信息是公开的,那些与管理当局没有直接受托责任关系的人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这就是委托代理理论下信息披露的外溢效应。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是指互相影响的交易双方之间信息分布不均衡。在证券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会降低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加大市场运行成本。为了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就要求企业管理层披露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内部控制信息就是这些信息中的一种。
  (三)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高质量的公司通过信号的传递可以与那些低质量的公司区分开来,市场也会对此做出积极反应。因此,从内部控制角度来看,那些内部控制有效性较高的企业就有更大的动力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以便与有效性较差的企业区分,刺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积极市场效应的生成。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内部控制体系发展还很不成熟,因而信息披露工作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范很多,其中最早的是由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体现在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要求中;此后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分别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最后是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于2008和2010年相继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及其配套指引。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可比性较差
  由于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的“内部控制指引”和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出台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可比性较差。比如沪市指引鼓励披露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审核报告,而深市指引主要要求公司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发表意见,导致大多数深市上市公司披露了公司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评估意见而没有出具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监管机构和投资者难以把握上市公司的内控水平。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混乱
  从近两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中可以发现,两市上市公司在对内部控制责任主体的认定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定位不一致,不仅导致内部控制责任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还会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流于形式,起不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初衷,也不利于对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四、相关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体系。目前,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刚刚建立,很多企业仍处于自愿披露阶段,其缺陷披露动机较弱,内部控制披露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而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作为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行为的最重要因素,理应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初期发挥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构建内部控制信息监管体系,积极促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从而推动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逐步实施和完善。
  第二,积极发挥证券市场对内部控制有效信息的识别作用,促进企业自愿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缺乏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证券市场无法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给出准确的反应。企业无法从正确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行为中获利,因而选择隐瞒内部控制缺陷信息。鉴于此,引导投资者理性解读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积极发挥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促进企业自愿进行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才是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问题的根本之计。
  第三,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督,提升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促进注册会计师外部治理功能的实现。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正处于起步阶段,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管力度不足,内部控制审计质量较差,以至于未能发挥内部控制审计应有的保证作用。在当前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督,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审计风險,促进内部控制审计治理作用的实现,从而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作者简介:闫怡达(1992-),男,河南洛阳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参考文献:
  [1]田高良,齐保垒,李留闯.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4):134-141.
其他文献
我们找到了Odense和Canberra两个城市的政府最近几年的增长计划,即在各个行业领域的资金投入,并研究它与第一问中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五部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以此反映现有的增长计划是否符合智能增长的十个原则。  一、相关系数矩阵的计算  Odense和Canberra两个城市的具体计划如表所示:  我们选取了GDP、第三产业比重(T)、教育投入(EI)、文化产业投入(CI)、卫生机构个数(HI)、
期刊
目的:分析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患者的检出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明确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患者,分别采用CT影像技术诊断和核磁共振影像技术诊断,观察和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C T扫描影像学特征:非叶间胸膜转移以大结节(长径>5 m m)为主,结节形态多呈类圆形,肺-结节界面清晰;胸膜呈带状或(和)不均匀增厚。磁共振成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的准确率为100.00%,显著高于CT诊断的73.33%(P<0.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条件、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央行开展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基层央行意识形态工作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基层央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思考,促进基层央行意识形态工作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2002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的开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本课教材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我国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的重大现实问题
期刊
【摘 要】2014年11月9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明确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经济改革与发展是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产业要抓住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机遇,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加快改革的步伐实现产业政策功能的转型。所以为了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应该改变过去扭曲要素价格的方式,创造认为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在内
期刊
【摘 要】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的阻碍性问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其中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是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实现顺利、有效发展的重点因素,甚至可以关系到企业的行业竞争力,特别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只有对自身的市场经营战略目进行积极转变,制定新的市场营销新方案,才能逐步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针对新经济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