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睡莲中闪闪发光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劳德·莫奈是法国印象派画风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1893年初,曾饱受艺术权威机构强烈鄙视的莫奈来到巴黎郊区的吉维亚小镇定居,远离外界尘嚣的他,开始专注创作睡莲。
  莫奈买下吉维亚茹河边的一块沼泽地,并想将河里的水引入沼泽地,但遭到当地乡民的强烈反对,他们说,茹河里的水是用来灌溉庄稼的。莫奈只好自己掏钱修建了一个挡水坝,在一块狭窄的滩涂上蓄雨水,再将水引入池塘。
  为了在池塘里种植睡莲,莫奈高薪请来了法国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让他将白色耐寒的睡莲和颜色更新颖的墨西哥睡莲进行杂交,变成粉色、黄色、蓝色的彩莲,这在欧洲历史上还从未有过。经过两年多的准备,1895年冬天,莫奈第一次在睡莲池边支起了画板,开始画睡莲,但没有一幅令他满意。
  一年多后,莫奈又把睡莲池边相邻的土地买了下来,然后扩建,使池塘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三倍。他还专门为睡莲搭起了温室,配备了特有的加温系统,并且在周边搭了桥,支起紫藤棚架,插上柳条,还增加了竹子、樱桃树、苹果树等,一个植物花园就这样诞生了。为此,莫奈还聘请了几个园丁,天天打理睡莲。
  不久后,睡莲池边新开通了一条马路,路上的灰尘总是把睡莲叶弄得很脏。莫奈再次自己掏钱,将马路铺上小石子,并让园丁每天擦一遍莲叶。每年,他需花费四万法郎用于维护睡莲,堪称是疯狂的“天价维护”。
  莫奈是一个对光影有极致把控的人,每天凌晨4点,他就起来画画,一连几个小时坐在睡莲池畔,感受自然,捕捉不同气候和一天不同时刻里,睡莲与水在光的闪烁和风的流动中变换颤动的瞬时效果,并将这种稍纵即逝的印象复制到画布上。在他的《睡莲》组画中,美丽的睡莲一片片向水面遠处扩展开去,莫奈利用了光的变换、柳树的倒影,衬托出睡莲和波纹的层次色彩。不过,这种追求梦幻的形状和色彩,无异是一次次自我毁灭——莫奈前后大约画了五千多幅睡莲草稿图,每天他都会因为不满意而刺破画布。
  莫奈的视力开始严重下降,神经衰弱,变得忧郁起来,但他依然不肯离开睡莲池,吃饭和理发都在池边完成。他不仅要描绘出水面的莲花和倒影,还要反映出若隐若现的水下景象,甚至是植物在水下晃动的韵律,水的色彩在光线和莲叶的作用下,不断变换颜色,或暗紫,或灰绿,或浅红……他要画出完美绝伦的水景画。
  在莫奈看来,单纯的抽象艺术没有未来,他笔下的画作并不是对大自然进行抽象的表现,反而是尽可能地真实还原,哪怕只是一闪而过的瞬间。他偏执地专注于视觉效果,让外界对他技艺的精湛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灵动的笔触与和谐的色调,超越了乏味的写实功能,高超技法和变幻迷人的色彩唤起了观者内心极大的热情。”很多人开始争相用莫奈画的睡莲来装饰整个房间,卢浮宫也破例展出了他的十四幅睡莲画。莫奈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二十九年中,一共创作了一百八十幅《睡莲》,还有其他和睡莲相关的画作,如《柳下的睡莲》等七十多幅。
  有人以为莫奈的睡莲是一挥而就的作品,殊不知,他在作画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且经历过艰难痛苦的挣扎,他无法抗拒艺术的诱惑,无法接受自身平庸的技法,而一头扎入睡莲池中那闪闪发光的深渊中。
其他文献
你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形:几个人一起走,半路碰到一只陌生的狗,这只狗看上去很凶,但它只朝着你们当中的某个人又叫又咬,对别人似乎视而不见。让你郁闷的是,有时候,一只狗特别喜欢咬的人就是你。最近,英国《流行病学和社区健康》期刊发表文章说,英国人实际被狗咬的次数,或许比官方统计的数字高三倍。  这是怎么回事呢?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心理焦虑的人最容易成為狗的攻击目标。本次研究首席撰稿人、英国利物浦大学流
所谓路痴,就是方向感极差,认不出路,记不得路,迷路是常态。即使在一个地方待很久,还是不熟悉周围的路。地图对我们来说是没有用的,因为看起来难度极大,就像文科生的《荷马史诗》、理科生的三重积分一样,这给出行带来极大的麻烦。即便如此,作为路痴也还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可以感受到来自别人的關怀,也会有意外的发现。  路痴嘛,坐错车、下错站都是家常便饭。一次不小心坐过站,到了一个小区里面,我知道这个地方离我
在宋朝,从皇室贵族、文人墨客到平民百姓,各类香方、香料、香器大行其道。在他们看来,香,是高雅情趣的载体,是诗意生活的灵魂。  更将花谱通香谱  自五代时期蔷薇水传入中国以后,花香与沉香结合的调香理念开始流行起来,在宋代被发展到了极致。  与南唐宫中的“花浸沉香”不同,宋人将“蒸花取液”“花液浸香”合二为一,把沉香与鲜花一起密封在容器中,放入蒸锅里缓蒸,这种制香的方法叫作“蒸沉”。凡是带有香味的花,
在中国四大古桥中,洛阳桥恐怕是其中最独特的一座了。第一次听到洛阳桥的时候,人们都会以为这是一座建在河南洛阳的桥。其实,这座桥不在洛阳,而是在与洛阳相隔千里之远的福建泉州。  泉州的洛阳桥始建于宋代。在洛阳桥建成之前,当地的洛阳江口仅有一座万安渡口供两岸的百姓渡船过江,然而由于该地是洛阳江的入海口,风高浪急,往往“水阔五里,波涛滚滚”,因渡江而造成的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巨大的风浪经常导致沿岸的百姓连续
我是一条生活在海洋里的鱼。对我而言,眼睛是一种装饰。因为在深海里有时看不见光,也因为我的生活不需要眼睛,我只要和所有的伙伴一样,跟着鱼群就行了。尽管没有谁知道要去何方,尽管大家都知道危机四伏,但我们都没有任何意见和想法。因为,我们全部都不是主角。  鱼群常常会来到浅海区。每当这时,我才会觉得我的眼睛有些作用。水中陆离的光在我眼前跳动,很好看。虽然我不确定这到底是我自己觉得好看,还是别人也一样觉得好
朋友看着电视,不无感慨地说:“你看,伴舞的那几个女孩多没意思啊。舞台上,聚光灯都在歌手身上,她们连个脸部镜头都没有。结束了之后,她们下了台,掌声、名声都是歌手的,她们什么都得不到。”  “年纪轻轻的,干点儿别的不好吗?干这个,一点儿也不体面,真的没价值。”朋友依然喋喋不休。  我说:“她们活得好不好,有没有价值,其实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任何旁人说了都不算。”  “那谁说了算?她们自己?!”朋
我开始独居生活了。  我的房间在五楼,里面藏着我的小日子。  天气很好,是春天温暖的季节。它的风从夹缝里透出来,光线很淡,隐约停在米色的窗帘上。这块窗帘布原来是奶奶私藏的,她和我一样,总爱收藏一些小杂物,最后越积越多,整个柜子都是“无用”的东西。但是,我们总会说:“看什么时候需要用,就一定会派上大用处!”  果然,我的出租房里什么都没有,所有的一切都是白色的,映入眼帘的总是那一块草绿的窗帘,这是原
瑞典姑娘西蒙娜·格尔茨今年27岁,是一位科技发明爱好者,以制造无用的机器人而著称。她的YouTube账户上已有97万订阅者,而她本人更是被称为科技界的“卡戴珊”。  西蒙娜小的时候,喜欢向大人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并制作一些好笑的东西。自从看了电影《机器人五号》后,她野心勃勃,发誓要自己制造一款机器人。8岁那年,她在树桩上凿了一个口,塞进一根木棍,这样木棍的一头会随着另一头自动动起来。伙伴们对着这
在中小学语文和历史等课本上,你一定见过秦始皇、汉武帝、屈原、李白、杜甫等人物的画像。這些古人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受当时条件所限,有的不可能留下画像,即便留下画像,也很难流传到今天,所以我们课本中的古人画像都是后人画的。你有没有想过,后人如何给古人画画像呢?  唐代大画家、书法家、中书令阎立本有“丹青神化”“冠绝古今”的美誉,他流传下来的画作有一帧《历代帝王图》。画卷共包含了西汉昭帝刘弗陵、东汉光武
1.余生很贵,经不起浪费  中国中央电视台曾经发布过一个令人扎心的视频:  如果按人均75岁来算,我们的人生,其实只有短短的900个月。  拿出一张普通的A4纸,画上一个30×30的表格,每隔一个月,就填满一个格子,我们的一生,变得如此显而易见。  如果你今年刚好20岁,240个月,占整个表格的4/15,此时书生意气,未来可期;如果你已经30岁,360个月,占了整个表格的2/5,从表格上一看,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