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tianjin99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阐述了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綜合分析平台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设计出系统的技术路线,完成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撒拉族非遗资源的网络共享,最终达到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的目标。
  关键词: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2-0230-02
  撒拉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总人口较少约为12万,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肃省积石山的大河家一带、新疆乌鲁木齐市和伊宁县等地。撒拉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在婚姻、丧葬、节日、服饰、饮食、居住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并代代相传,久而久之形成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
  1研究意义
  撒拉族众多的文化遗产是撒拉族人民在青海独特的环境中,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融合、发展与传承而形成的,因此它具有显著的民族性、独特的宗教性以及综合性等特性。撒拉族民间有许多口头传承的文化精品,多以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生活寓言、谚语和撒拉曲、宴席曲等形式呈现。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青海高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实现创新型社会中珍贵的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与商业价值。
  受到我省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的制约,对撒拉族非遗的保护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方法,很多珍贵的资源被保存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专业研究机构等单位,保护手段过于单一,其展示和传播的体验性、交互性和娱乐性都较差,难以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撒拉族非遗面临着巨大的传承难题,许多原始资源日益衰弱,生态文化空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急需以一种全新的角度与思维来进行保护。对此本课题将采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来建设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对撒拉族非遗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达到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利用的目标。
  2采用的关键技术
  1)3D建模技术:该技术是解决撒拉族非遗虚拟体验展示的主要关键技术之一,负责三维数据模型的建设及实现撒拉族非遗模型三维虚拟情景的建设,以增强虚拟展示平台的立体感、交互功能及清晰度,从而使虚拟展示更加丰富与生动。
  2)云存储技术:本系统采用云存储技术,主要解决了撒拉族非遗数字化后,系统资源庞大,本地服务器存储空间有限等问题,可节约我们对存储类硬件设备建设巨大资金投入,降低我们开发该系统的经济成本。我们使用云存储技术,可以提高平台系统的运行效率,此项技术为我们建设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数字压缩技术:此项技术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项数据处理技术,具有节约储存内存、长期保存,可以弥补传统存储方式的不足等优势。此技术通过去掉数据中的冗余来减少比特数,尤其是对于视频、图像等数据,由于信息量大、数量庞大,在处理、存储与传输等过程都很困难,因此数据压缩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数字压缩可以解决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的存储与处理等问题,是数字化数据库建设的基础,节约了存储空间,以更加安全与长期的方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4)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该技术改变了传统视觉体验,给我们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交互性、想象力、临场感特征和数字化展示及传播等功能。实际上VR技术是集仿真、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于一体的可以构建三维立体模拟环境的新技术。VR技术解决了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展示的问题,实现了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体验,使系统应用与体验更为便捷,使得大众可以进行数字化视觉体验。
  5)增强现实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内容包含三维建模、多媒体展示、多传感器融合、场景融合、实时视频显示及控制、实时跟踪及注册等,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进行“无缝”对接。该技术是我们使用的主要核心技术,解决了传统非遗保护工作存在的技术含量低,立体感差、对用户缺乏吸引力和交互性等问题。不但展现了撒拉族非遗的真实信息,还将虚拟信息也显示出来。我们从人机交互、三维场景构建和虚拟体验展示等重点方面人手,使用该项技术增强用户对撒拉族非遗的信息资源视觉体验和感知度体验。
  3系统的技术路线
  将撒拉族非遗原始资源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技术相结合,实现对撒拉族文化遗产原始资源的数字化。综合运用三维跟踪注册技术、vR技术、AR技术、云存储技术及数字媒体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使系统实现了三维场景构建、人机交互等功能,从而完成搭建一个可视化、交互式的撒拉族非遗数字化资源展示与应用平台。具体技术路线如下所示。
  4结论
  我们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处理技术,把撒拉族非遗原始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打破以往只重视原始资料的采集与整理的方式和仅对资源表面作描述的研究现状,实现了非遗资源的可视化及互动与虚拟再现的具体操作,全视域地再现了撒拉族非遗文化,让用户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搭建完成了交互式强、综合性高、可视化的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平台,在网络上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用户可以直接从资源库中提取创意元素,创作与设计出更好的文化创意作品,使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提高社会公众对撒拉族非遗的学习兴趣,调动社会公众学习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随着二维码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教学档案管理也需要采用新的二维码技术来创新管理模式,以便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体验服务。通过对二维码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优势进行分析,讨论了二维码技术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实现途径,并提出了二维码技术在高校档案资源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摘要:随着VR旅游产品开发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者在视觉追求上的提升,在新一代的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时不能只追求旅游产品的模拟仿真,还应追求良好的交互性,强烈的沉浸感与完美的视觉效果。因此在前期三维模型设计与实景场景开发的基础上,后期可以通过AE进行标题与LOGO动态设计、交互uI界面设计、调色处理、背景音乐及音效处理等,使VR旅游产品展出现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与更智慧、更贴心的服务。该文以仙都4A风景旅游V
尿沉渣检查是对尿液进行有形成分识别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及时有效地检查出肾脏疾病和泌尿道疾病,尿沉渣图像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度以及检测速率的快慢,成了现阶段在医学研究上的重要讨论话题,尿沉渣显微图像中有形成分繁多,所以在进行有形成分的识别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图像处理,才能够分析出显微图像中各成分的占比,并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该文首先分析了尿沉渣显微图像的特点,并展开了关于尿沉渣显微图像有形成分聚类分析识别
摘要:近年来,智能问答系统的研究热度急剧飙升。区别于传统搜索引擎,智能问答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对基于中医的智能问答系统进行研究,可以为受限领域的问答研究提供经验。将中医知识智能问答系统划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问句的分析理解,信息检索和答案返回,并使用基于传统规则的方式完成智能问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对13类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回答。  关键词:中医;智能问答;知识库;传统规则;
摘要:人工智能AI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被确定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少儿编程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少儿的计算思维,进而培养大量人工智能人才储备。当前我国少儿编程教育严重滞后,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可视化编程工具及其课程体系f以“编程猫”为例),以游戏化学习方式进行少儿编程教育,能有效弥补我国少儿编程教育教学体系陈旧
为实现真实质感,材质的应用在各种产品设计中都很普遍,Photoshop针对材质的应用与处理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方法,文中结合一款手镯产品的设计,对一些材质的创建和使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希望能与更多的爱好者共同分享。
现如今可视媒体应用需求巨大,针对可视媒体资源具有的海量、多源、异构的特点,研究高效智能的可视媒体处理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重点综述了可视媒体技术中的编辑处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寄望于解决编辑处理中的结构问题,从而提升可视媒体应用的质量和效率。鉴于人们对可视媒体资源深度开发的迫切需要,本领域的研究对促进影视后期、动画创作、互动娱乐等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意义。
过去,人们接收新鲜的讯息往往是通过文字或者长视频等形式,相比较这些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看的内容,短视频的内容要更加多元化且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同时用户还拥有更多的自
摘要:文章以怎样才能在大规模场景中渲染出高效率和高真实感的烟雾效果为出发点,以GPU渲染管线流程为可编程基础,利用以纳维一斯托克斯流体动力学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简称NS方程)为基础,用大规模场景中的烟雾形态表现为密度场,通过基于光照的计算和硬件加速的体绘制算法来实时模拟场景中的烟雾效果。在实时渲染过程中,随机的加入风的扰动来使渲染效果更加真实。实验表明,该方法能高
摘要: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内容,Maflab具有强大的信号处理功能。本文利用Matlab仿真了I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中抽样间隔的选择和频谱混叠问题的实例,通过分析频谱图形和衰减数据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IIR数字滤波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IIR数字滤波器;脉冲响应不变法;频谱混叠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