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泛智教育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u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泛智教育的产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思想特点以及对后来教育的影响进行简述。
   [关键词] 泛智教育 夸美纽斯
   一、泛智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17世纪的欧洲,盛行的最突出教育思想是泛智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当时的学校是为富人设立的,学校教育的对象仅限于上层贵族子弟,而捷克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农民和平民群众的孩子连最起码的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而学校的教学内容多是呆板无趣,学生没有受到认真的和广博的教育,没有获得真正的知识,反而把生机勃勃的青春浪费在学校无益的事情上,因此学生对学校厌恶和反感。故当时的学校教育无论从管理体制还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不能满足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之下,深受英国哲学家培根等思想家、教育家影响的夸美纽斯开始研究泛智论,并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试图寻找一条在周密的教育体系上恢复祖国文化生活以及改善人类社会的道路。
   二、泛智教育思想的特点
   泛智教育思想提倡普及性国民教育,其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认为“学校应该不问社会地位和性别,对所有人开放而不加歧视,一切城镇乡村的儿童都应该进学校”。泛智教育反映了教育的普及化,照顾到了绝大多数下层贫苦百姓的受教育要求,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而全民的受教育现象,对于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应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泛智教育思想的普及化对世界教育有巨大影响,当代各国推行的中小学普及化、义务化教育可以看出是深受其影响的。
   泛智教育思想提倡学校教育,并采取以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采取分班教学制。在同一个学校学习,有利于同龄孩子在相互学习中交流,共同成长。分班制的教育对于以后教育具有很大影响,乃至现在各国的教育仍是采取这种班级教学制。但是同一个班级里几十名学生在一起,有时教师不能顾及全部学生,难以针对不同学生特性施以指导,故师生交流有时不够理想。但同时,泛智教育思想提出的按不同水平对学生的进行分班教学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班级制教学参差不齐的缺陷,对现在的学校教育,仍有巨大借鉴作用。
   泛智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是周全的教育,重点强调基础知识,并且认为要形成一个人,必须靠教育完成,提倡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所有人都应该学习一切。夸美纽斯提出“周全的教育”应该包括博学,德行和虔信三个方面。博学包括一切事物、艺术与语言的知识;德行不仅指外在的礼仪,而且指内在与外在的动作的整个倾向;虔信指一种内心的崇拜。通过这种周全的教育,人可以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和自己的能力以及使自己和万物归于上帝。
   泛智教育思想认为只有通过受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通过周全的教育,使一个人能够有效地利用现世的人生,并适当地预备未来的人生。对此夸美纽斯对教育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该学习和理解的东西,知道一切该熟悉的东西,懂得一切事物真正有益的用处;二是行动熟练,也就是使对行动的准备和认识活动结合起来,对一切事物都能胜任,精炼和勤奋,对此夸美纽斯说“认识事物必须加上实践活动”。三是语言优美,能够准确运用语言,使语言达到能言善辩的地步。绅士教育思想认为,通过教育才可以使人变成身体健康,精神健全的活动家和事业家。
   三、泛智教育的历史意义
   泛智教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分期教育,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先进性,对于当代的世界教育方法论而言,也具有不变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分析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并就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通过安徽省化学除草工作历史回顾、现状分析,提出了化学除草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以及实现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实训教学是技工学校教学的主体。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的实训教材、学材,以促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本文提出,在实训教学中可采用信息化教学方
摘 要 针对产后母婴健康检查,评估母婴精神与心理状况,产后访视的健康教育和技能指导进行综述,提出科学、合理地康复训练,并建立多元化的健康教育体系,可取得满意的产后康复效果和母乳喂养的成功。  关键词 康复指导 喂养 母乳 婴儿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产妇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母乳喂养教育成功之基础,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