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何处去?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yz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宜的农地产权制度不仅能有效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保障。关于中国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变革的方向,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论点:农地国有化、农地私有化及完善论。在对各种论点进行评判的基础上,应该认为,农地国有化与农地私有化都不可行,应继续坚持当前的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并看牢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完善当前农地制度的关键还在于强化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建立各类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恰当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并进行配套制度的变革。
其他文献
经济增长和社会代价之间的内涵关系可以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而建模进行实证分析。具体而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选取代表性的社会代价指标试图从更加全面的角度
<正>要不是天猫和京东的6·18年中电商大战,很少有人意识到,2017年已经过去整整一半。3·15、6·18、双11、双12,这些以消费而命名的日子,已经成了日历上的重要一页,可见消费
内需变量和外需变量二者之间存在相互积极的动态作用。以中国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VAR(2)模型进行进一步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内需和外需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并且存在着双向因果关
借鉴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主要思想,把能源、环境质量引入生产函数,并将技术因子与劳动力、能源、环境质量相融合,得到更贴近现实的反映经济增长的产出方程式,从而可测定技术因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