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俄边境黑河口岸地区蜱携带病原体调查研究

来源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ling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中俄边境黑河地区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2012年4~10月份在中俄边境黑河口岸地区采集蜱类,种类鉴定后进行病原体检测。除森林脑炎病毒采用RT-PCR法检测外,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贝西虫、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土拉菌均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在731只蜱类标本中森林脑炎病毒、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巴贝西虫、土拉菌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CR方法检出71例立克次体,最小检出率是9.58%。可见,中俄边境黑河口岸地区蜱携带立克次体病原体,且立克次体携带率较高,应有针对性
其他文献
采用恙虫病胶体金快速诊断试剂对安徽省合肥市一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进行检测,从该病人血块中提取DNA为模板,用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出56kDa外膜蛋白部分基因,将扩
动态观察小鼠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并接受阿苯达唑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循环抗原CAg、IL-5水平变化,探讨阿苯达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免疫学效应。将160只BALB/c
高通量测序方法筛查媒介昆虫携带病原体是一种新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小RNA高通量测序可用于昆虫携带病毒的检测。本工作尝试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法筛查昆虫携带的病毒,发现该方
笔者从我国莱姆病媒介蜱种中华硬蜱中鉴定出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A受体TROSPA。中华硬蜱幼蜱体内的两个cDNA克隆I.sin-1(258bp)和I.sin-2(462bp)经序列比对和分析属于TROSPA.其中,I.si
为在口岸传染病防控方面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采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开发的风险管理标准,对境外的虫媒传染病及其媒介生物传人我国口岸的风险建立评估
本文针对病媒生物防治过程中存在的抗药性、安全性、环境污染等问题,着重就近些年来已经研发和推广使用的信息素诱导、植物源制剂、微生物制剂、天敌培育、转基因构建、基因
选择雌雄交尾吴氏角叶蚤Ceratophyllus wui标本10对,采用加碘改良贝氏液封片,在45℃温箱内烤干后并继续置于阴暗处平放,直至色泽变浅清晰后观察.结果表明:雄第9腹板前臂在交尾
为提高孕蚊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进行白纹伊蚊产卵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室内养蚊笼内放置7个产卵杯,其中1杯做为测试杯.测试杯中为自来水时,其中产卵量百分率平均值为(6.01±1
为了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在活体内对疟原虫的抑制,实验选取了感染虎纹伯劳Lanius tigrinus的伯劳疟原虫Plasmodium(Novyella)lanius作
本研究测试了26个松节油基萜类化合物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活性,并分析了定量构效关系。20个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向驱避活性,其中薄荷醇的驱避活性最高,驱避率为69.8%。利用Gau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