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灵的力量

来源 :上海人大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1981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春节假期,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回山东老家陪双亲过年,虽是憾事,但也因此有了读书的时间。
   关注心理健康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社会对心理学、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咨询师还有不少误解。在阅读了毕淑敏老师的《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后,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故事将我深深吸引。手记告诉读者,很多人身体健壮也和本身的心理状况有关,当心理负荷很重的时候,身体也会有相应的不良反应。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走过他人生中最艰难、最迷茫的沼泽,重新建立来访者对人生的进取态度,即使以后风浪再大也会有能力自己去迎接。在这里分享两个印象深刻的观点。
   婚姻在差异中成长
   心理学家萨提亚说,我们因为相似而在一起,却因差异而成长。生活中有很多婚姻触礁的男人和女人,曾经也拥有摧枯拉朽、山崩地裂的爱情,然而激情可以让人走到一起,却不能保证持久的粘合。热恋中光鲜亮丽的双方在结婚后无形之中都松了一口气,个性张扬,差异充分暴露,再加上柴米油盐,争吵在所难免,如果处理不好,久而久之婚姻难免出现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两人的个性和成长经历不同。先“你” “我”,再“夫” “妻”,这就决定了考虑问题时会先从思维习惯出发,而爱并不能改变这一切。二是婚姻雙方对婚姻的期许与理解不同。有人期待花前月下、琴棋书画的情感交流,有人则觉得浪漫就该向生活投降。由于期望值不同,本来的耳鬓厮磨演变成了矛盾摩擦,缺乏沟通更可能会酿成经久不息的纷争。三是沟通方式和讲话艺术的欠缺。有人觉得在自己家里,直言直语不必掂量轻重缓急,絮絮叨叨也不必在意。要知道这些都会腐蚀婚姻的黏度,甚至让婚姻走向崩溃和破裂的边缘。
   那些关系良好的夫妻同样存在争吵,只是争吵中学会了如何面对差异。首先要从了解原生家庭入手。原生家庭让我们对婚姻有了潜移默化的最初价值观,形成了差异中的基础。其次双方要开诚布公地讨论彼此对婚姻的期待。很多时候自以为理所当然的相互包容,实际事与愿违。争吵不可怕,也是一种交流手段,可怕的是一争吵就不可收拾、无限扩大。因此婚姻生活包含着更深层次的心理契合,比如支持、信任、爱与包容。第三,解决差异最核心的方法是“求大同,存中异”。面临“大异”,和平分开就好,也不必旷日持久地争吵;鸡毛蒜皮的“小异”,虽一时火光四溅,但也会随着交流的深入而逐步化解;倒是那些“中异”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手法来化解。
   越会倾听,越有魅力
   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交流至关重要。但交流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倾听,因为听比说更重要。在倾听这门功课上,许多人不及格。从虚与委蛇地听、毫不客气地打断,到厌倦言不及义、讽刺一知半解,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听是需要学习的,只有认真地听,才能对周围有更确切的感知,才能拓展自己的眼界和胸怀,说到底,沉着安静地听是人生的大境界。读书是一种更加广义的倾听,借助文字可以倾听已逝哲人的教诲,借助翻译可以得知远方异族的智慧。倾听使人谦虚,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安宁,知道了孤独和苦难并非自己独有;倾听是实实在在的活,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做作;倾听是对真诚直截了当的考验。
   倾听更能给予力量,当你的朋友向你诉说刻骨铭心的往事的时候,请你目光和煦,身体前倾,屏息关注他的眼神,随着他的情感冲浪起伏。如果他高兴,请你报以会心的微笑;如果他悲伤,请你陪他垂下眼帘;如果他落泪,请你递上纸巾;如果他沉默,也请你和他缄口走过那段艰难的长路。当他说完了,你倒是可以问问他的感受。我猜你的朋友会告诉你,是你给了他尊重,给了他关爱,给他的孤独以抚慰,给他的无望以曙光,给他的快乐加倍,给他的哀伤减半。他会记得和你一道度过的难忘时光。
   我想这就是倾听的魅力。
其他文献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已是当下中国最热门的话题.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以来,碳达峰、碳中和即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今年政
期刊
宏观经济增长目标导向下的信贷扩张与微观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消费信贷决策的有效理性,是现代社会个人过度负债、信用违约的根源。崇尚拯救文化的现代个人破产法旨在挽救“诚实但不幸”的债务人,有关“诚实”“不幸”的涵义及边界,一般由现代个人破产法通过适用要件、免责范围等具体规则予以限定。在全球化复杂相互依赖的背景下,现代个人破产法的制度构建应从三个维度入手:一是本着教育预防、缓解债务与更生复兴的价值目标,发挥正式破产程序与非破产程序的协同功效;二是基于债务人重生理念下的特殊债务人利益之考量,设置多元化重整程
一年来,“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到了上海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一年后,“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的城市名片建设再次揭示了上海开路、示范、攻坚的重点所在。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近日审议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实现,城市成为品质生活的高地、成就梦想的舞台,使在上海者引以为豪、来上海者为之倾心、未到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