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项目课外锻炼对学生灵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r——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为例

来源 :文体用品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snjz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敏性是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指标,儿童是身体灵敏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新的技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上的关键期.在学生发展灵敏性的关键期,通过让学生参与不同的运动项目,除了学习各项运动技能外,对学生自身的灵敏性的具体影响进行深的探索与研究.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一年级10个班中随机抽取篮球、健美操、击剑课余锻炼课的学生共60人,分别选定篮球组(20人)、健美操组(20人)、击剑组(20人),进行12周的实验研究,具体时间为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每周进行1h的相关内容的锻炼.通过学习、了解灵敏性的相关知识,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不同项目的课余锻炼对一年级学生身体灵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旨在为儿童发展灵敏性的关键期提供理论支持,丰富练习方式.通过研究显示:(1)本研究反映灵敏性的测试指标为T测试和PRO测试,分别对篮球课、健美操课、击剑课的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篮球课外锻炼反映灵敏性T测试P=0.031<0.05,PRO测试P=0.041<0.05,说明通过12周的篮球课外锻炼对一年级的学生灵敏性的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2)本研究发现健美操课程反映灵敏性T测试P=0.009<0.01,PRO测试P=0.007<0.01,健美操课外锻炼对一年级学生灵敏性的提高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12周的健美操课外锻炼对一年级学生灵敏性的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3)本研究发现击剑课程反映灵敏性T测试P=0.013<0.05,PRO测试P=0.023<<0.05,说明击剑课外锻炼对一年级学生灵敏性的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12周的击剑课外锻炼对一年级学生灵敏性的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
其他文献
篮球运动属于团队运动,在竞技比赛中,队伍获胜的关键就是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整体性较强的篮球队伍具有开放性、稳定性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但队伍成员之间也会相互弥补和促进,从而使队伍系统可以保持最好的状态,使能力可以最大化的发挥.为了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和,需要协调团队内部的各项因素.对于篮球队来说,应该促进队员之间密切合作,使每个队员都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近年来,丹麦选手安赛龙的运动成绩尤为突出,在第32届东京奥运会羽毛球项目男单决赛中,以2:0战胜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谌龙.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等,对安赛龙最近一年来,五场重要国际比赛的胜负场的后场技术特点、得失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得出:安赛龙后场区域进攻下压特点明显,胜场后场技术使用323个,负场252个;胜场后场区域杀球技术运用180个占56%,负场151个占60%,杀球中头顶区域最多,路线以直线为主;胜负场中杀球都是安赛龙直接得分的利器,胜场中杀球得分率27%,负场17%,其次是平
习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要强大,体育一定要强.作为我国的国球——乒乓球,从20世纪开始便在世界竞技体育取得优势,一直推动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乒乓球是一项持拍隔网对抗类的运动,球拍对于运动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那么,乒乓球底板如何去选择呢?就以上问题,本文对乒乓球底板的木材选择,结构介绍以及适合打法进行研究,以便于广大乒乓球爱好者以及运动员根据自身打法选择合适自己的球拍,从而提高技术或使其更合理的运用技术来赢得比赛.
为了解怒江流域“直过民族”小学生体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怒江流域“直过民族”小学生近年体质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014-2020年怒族男、女生身体形态呈增长趋势;与2014年相比,2020年7-14岁怒族男、女生肺活量增长幅度为60.82mmhg、58.46mmhg;2020年7-14岁怒族男生50m减慢幅度为0.76s,怒族女生50m成绩减慢0.86s;结论:2020年较2014年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呈增长趋势,身体素质除50m成绩呈下降趋势外,其他身体素质如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50×8呈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手段对2019年澳网公开赛中大阪直美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统计了女子单打八强、四强、半决赛、决赛这四场比赛的技术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大阪直美发球与第三拍技术和战术的结合,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从发球到第三拍抽球的各项技术中,正、反手抽球,正手侧身击球技术运用到了极点;大阪直美主要得分点是接发球.
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而且也深刻影响中国综合国力.体育科研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进步,为此,文章在阐述体育科研和体育事业关联的基础上,结合体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现现状,就如何通过创新体育科研来更好的促进体育事业发展进行探究.
近几年,新疆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体质测试状况不容乐观,体育锻炼参与度不高.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主要对石河子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对调查中发现的情况及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为提高新疆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供理论参考,为增强新疆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贯彻落实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临沂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开展现实困境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临沂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普遍存在学校领导对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体育设施设备和体育经费的供给不足,学校开设项目课程太少,家庭运动氛围不足以及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等问题.研究认为,为切实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应树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正确体育教育观,保障学校体育经费和体育场地器材供给,加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补充力度,积极营造家庭运动氛围,强化学校体育教育领导、管理和监督.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以体教融合为研究背景,以中美两国校园篮球运动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美两国校园篮球运动中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存在不足,结合我国现实背景和美国已有的优秀成果,得到以下启示:明确学校体育核心地位;重视社会体育推动力;充分完善体教融合模式;深化“学训赛”结合;重构人才保障体系.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2019届高水平运动员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选取广东省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11所学校进行调查,分别为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深圳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汕头大学.对广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环境和现状进行了概括和梳理,对其就业现状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存问题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发展提出针对性对策,以其为有关部门对研究高水平运动员这类特殊性群体的就业现状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