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情绪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i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可以说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起着调控作用。因而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方法的效果也会随教师的情绪波动而不同。正因为如此,教师的情绪与课堂气氛有密切关系,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连锁反应 学习效率 驾驭情绪
  前言: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情绪必然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学习技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情绪无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是一种内心体验,并通过教师的外部表情、语言和行为反映出来,并具有一定的感染效应。
  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师生双方都表现出积极的情绪,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学生是教师情绪的直接感受者
  当过教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
  有的研究发现:教师专断型的行为,会使学生产生较高水平的挫折,并对教师表示一定的反感,教师在场,纪律较好,活动性较强。教师不在场,纪律涣散,学习气氛低落,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民主型的教师行为,学生心情舒畅,关心集体,纪律较好,有较高的独立性。放任自流的教师行为,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纪律松弛,在集体内产生较多的攻击行为,课堂气氛较差,教学效果极低。因此,学生是教师情绪的直接感受者,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
  二、教师的情绪决定事情的结果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相同行为特征的两个同学在不同的老师情绪影响下,有着截然不同两种效果。某女同学平时内向胆小,对老师经常体罚学生行为产生反感情绪,造成讨厌老师所教的课、不做本科作业,到学校后又害怕老师体罚,就撒谎说作业忘在家里。老师对学生的撒谎行为没有具体分析和调查,却把未做作业和撒谎两罪并罚,最终导致和家长、学生产生矛盾难以化解,学生被迫转学。再有,某男同学由于父母离婚转入新的学校,连续两次家庭作业未交,引起老师注意。经过和家长、学生分别谈心,了解到父母离异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其家庭环境确实不利于孩子做作業。在和家长的交流中,老师一方面要求家长给予孩子安静的家庭环境,一方面和学生谈心表示对孩子的理解,并主动帮助学生补上转学前落下的课。一个星期后,该同学能积极主动学习,对新环境也适应良好。案例中,学生不交作业,引起老师一定程度地消极情绪,但后以案例中,老师从内在原因来分析,做了一系列工作,正是这种积极情绪化解了学生来自家庭的消极情绪,改变了学生不做作业的行为。
  教师情绪是左右学生行为的关键,工作中,教师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人物,教师本身的人格特质,班级管理技巧与教学技巧等,都在影响着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很多时候,教师的情绪决定事情的结果,教师情绪必然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驾驭情绪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每个人难免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特别是教师,束缚于社会对教师"专业、正义、神圣、道德感强烈"等印象中,职业本身的局限也造成教师很大程度的负性情绪。对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对自己的情绪加以克制,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搞好教学工作。那么,教师应如何控制自我情绪呢?
  第一,要驾驭愤怒情绪。愤怒是一种激烈的情绪的表现,他可以有一些好处,人是可以愤怒一下的,但是经常发怒就不好的。经常发怒对学习不好,对工作不好,对生活不好,对人际关系不好,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有人说了,怒伤肝,我们经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呢?加强心理的控制,提高修养。发怒了,情绪失控了,又处于边缘的时候,一个小的技巧,拖延法,拖延一下,还有一个方法是什么?转移法,转移一下。例如,数数,一二三四五六七,慢慢数,一直数到不发火,有人说数数字数到60位的时候,一般有火也就发不起来了,试一试,数到60位。
  第二,理性的控制,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避免急躁情绪,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忍性,目标适当,张弛有度,沉着冷静,学会冷处理。
  第三,摆脱消极情绪,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热情的心态,开放的心态,成就感的心态,自己找乐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激励、唤醒、鼓舞的前提是什么呢?我以为,是我们师者的爱与责任,以及由此而生的那种向上的态度、高涨的情绪、昂扬的精神。为了促进学生主体的良好发展,建议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双向的互动关系,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和宽松的教学环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激励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应努力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成长予以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度,允许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犯错误,出现反复;鼓励学生广泛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结论:教师的情绪确实给一部分学生带来了影响,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育办法,注意多鼓励、多激励、多表扬、多微笑,使全体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适当的批评会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而过分的批评则会成为学生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充分展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教学水平,师生优势与互补,良性与互动,以获得事半功信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以"学科为本",以"知识为本",片面夸大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学生仅仅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一味灌输,学生就知道死记硬背,老师不注重发现、点拨、引导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否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略了人文精神,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政治课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仅关注教师的教
期刊
曾经有人对中学生的思想现状做过调查,调查表明,新世纪的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乐意学习、掌握和接纳新思想、新理论。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因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亟待加强的问题。作为德育核心和主渠道之一的思想政治课,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
期刊
大学一毕业,便进入学校,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如今细数来,已有七八个年头。初入职场,只当学生为工作对象,以为师生关系一如医生之于病人、商家之于顾客。后来才慢慢悟到,教师职业使你无法回避学生对你的精神与情感的影响,而你也会慢慢开始倾听学生的声音,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这宛然是一场心与心的对话。  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无尽的知识在这里传递,无数的学生从这里成
期刊
【摘 要】:所谓"阳光德育",就是借用阳光的本质喻义,是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是针对"灰色教育"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融德于智、德智一体、德智互动的德育方式。  【关键词】:德育 管理  一、阳光德育的"纬线’  阳光德育的"纬线’主要是针对德育内容而设计的横向序列。沿着这条纬线
期刊
在政治课教学中,围绕教材中心内容,适当拓宽知识,开阔视野,进行穿插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能使课堂中充满生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的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穿插教学是否搞得巧妙灵活,便是教学艺术的展现。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如果不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而教师若能满怀激情,生动
期刊
大家不要误会,我说的这个爱,不是爱情的"爱",也不是亲情的"爱",我说的这个爱,是一个人对她所选择的职业的"爱"--即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爱。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念小学时,教师就在我心中深深生了根,发了芽,现在它终于长大了,我成了一名真正的老师,而且从教快四年了。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源于我本身对学生的爱!虽然我将来不会有令人羡慕
期刊
摘要:目前,思想品德课仍处在以升學为目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模式,枯燥无味的理论文字,空洞的法律条文,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导致学生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消极的心理定势?只有创设快乐教学情境大胆创新,优化课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创设情境 优化教学  中学思想品德课承担着想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三大任务,在中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思想品德
一、幼儿争吵告状现状及其分析  课间休息时,教师刚坐下,小红跑来告诉"老师,小军打我",老师说"知道了",可刚转身,小军就又来了"老师,是小红先打我的"。这是幼儿园比较典型的因同伴之间争吵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告状行为有很多,如因同情心驱使告状,因嫉妒好胜而告状,害怕批评推脱责任而告状,为表现自己而告状,为保护自己而告状。  案例中,小红告诉说"老师,小军打我",而小军又说"老师,是小红先打我
期刊
一、对后进生心里的分析  后进生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家庭、社会、智力、学校四方面的原因。由于成绩差,使后进生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奚落,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他们大多对学习毫无兴趣,上学只是不敢违抗父母之命。他们贪玩好耍、自控力差、容易产生敌对情绪。在学校、家庭很难得到表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形成了强烈的自卑感,对老师、优生有一种排斥心理,所以他们常常安于现状,同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