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院校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ju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专院校的电子技术教学经过发展和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有教学模式传统、实践环节缺失、课程体系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本文主要从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摸索实践教育模式等三个方面探讨教学对策。
  关键词:中专院校;电子技術教学;对策
  G712.14
  我国的中专院校电子技术为电子、信息化、制造业等培养了大批的劳动人才,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各院校的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改革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一、中专院校的电子技术教学
  中专院校的教育,侧重点在于专业技能的培训,学生在学习后会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胜任某种职业。
  中专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旨在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劳动人才,电子技术课程重点在于教授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学校学习的期间,把握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才能在走出校园之时,迅速的投入到工作、社会中。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中专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因为中专院校的教育特点及学生的特点,在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以某中专电子技术教学为例,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某中专电子技术专业共有3个班级,每学年一个班,共有学生96人。
  通过摸索,学校探索出现有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上,一年级主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如《电子技术基础》等;二年级开始注重实践学习,在理论的同时教授学生的动手操作;三年级开始安排社会实践课,让学生步入企业、公司进行实践活动。
  这些年来,学校为许多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提供了大量的电子技术人才,这些学生步入到工作岗位后,有的从事基本的生产工作,有的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成为车间主任/组长,有的从事研发工作,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学校的电子技术教学方面仍存有一定的问题,阻碍了该专业的变大变强,不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1.教学模式传统
  因为中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大多是14-16岁的青少年,他们关注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学习没有兴趣,而我们教师授课的时候,大多是照本宣科,采用传统的讲解方式,希冀学生能够吸收知识,而在我们的了解中,大部分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提不起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课堂纪律比较松散,被动的听课和接受知识。据统计,在课堂上只有15%左右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授课中,有的老师不能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电子技术教学需要大量的实践环节,需要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但是在我们的教课过程中,首先是实验课课时较少,学校的实验室利用率不高,有的教师在教课过程中以讲解代替直接动手操作,让学生得不到锻炼,而在每次的考核中,实验所占的比重较轻;其次,实验室的设备相对比较缺乏,只有简单的电工电子实验设施,不能满足电子技术实验课的要求,而实验课只在课时开放,课余时间不能使用,如针对模拟电路实验及数字电路实验,实验室只有仪器供学生调试制作电路使用,缺乏实验台、配套的实验板、元件器材等,这都使得实验教学环节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课程体系与实践脱节
  在学校的电子技术课程体系设计上,随着信息化、电子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更新换代的电子技术,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及应用,但是知识要跟上社会、工作岗位发展的速度,与实践相结合,所需的条件与实践要求不相适应,则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中专院校电子技术教学的对策
  1.因材施教,注重方式方法
  中专院校的学生之所以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是和自身、学校的教育有关,我们在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未来发展及就业的信心。
  在教育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主动了解班级成员的现有电子技术水平,抓住学生的特点和长处,因材施教,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引入主体式教学法、模拟训练等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课程体系
  学校的教育要进行项目化的课程改革,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和课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改进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和相关专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及进度,设计更贴合实际的课程体系结构,既满足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需求,又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教师在传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时,要注重与时俱进,将新技术、新要求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紧密贴合实际,把握最新的电子技术知识。
  3.理论结合实际,探索符合工作需求的教育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实践环节比重,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实验的要求,组成实验小组,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要在教课过程中,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并带领学生有目的的,按照课程要求进行实践,锻炼学生相应的技能水平。
  学校要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应工作需求的教育模式,根据用人单位对这一部分人才的需求重点确定学生的实践目标和实践方案,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总结
  教育是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并形成体系的,我们中专院校的电子技术教学,要结合实践,不断的探索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设定、实践需求等,通过努力,促进电子技术教育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祝红英,薛伟.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01)
  [2]谭琦耀.职业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2(08)
其他文献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所以,能正确自如地处理运用数学信息的能力就尤为重要。下面就从教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点滴经验,谈一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理解,掌握数学信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数学信息不仅仅局限于数字,图
期刊
摘要: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的以讲授为主,很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政治教学内容,同时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开展具有实效性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帮助、发散思维,解决政治问题,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策略  G633.2  合作学习是在素质教育要求下开展的具有实效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理科类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普通中学生开始接触物理基本上都是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与数学不同并不是从小就开始接触,因此很多学生虽然数学学习的很好,但在物理学习中却一直无法有较好的表现。特别是高中物理学科的内容更深,知识更多,如果单单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课来学习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提升高中物理成绩一定要从课下抓起,把握好课后复习和习题练习。  关键词:物理;理科;复习;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