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新型林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来源 :浙江林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新型林技推广队伍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林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组织保证,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我省林业生产实际,于2013年开始在临安市开展新型林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临安市作为全省唯一的新型林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以来,着力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素质高、懂技术、善沟通、能推广的村级农民技术员,延伸林技推广体系的“触角”,切实解决林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问题。
  林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术人才严重断层。当前,临安市林业科技人才和各类林业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林业科技队伍青黄不接。由于政策因素,多年来林业科技队伍更新处于停滞状态,在老人员退出后,没有新生力量补充进来,造成林业科技队伍不断减缩,层次和专业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用人体制和分配制度方面的原因,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乡镇队伍严重不足。1999年4月,临安市乡镇林技员在编在岗人员74人。目前,在册(原林技员编制)66人,实际从事或涉及林业岗位人员35人,与1999年相比,人员总数缩减50%以上。同时,乡镇林业队伍中年龄结构严重老化,50岁以下的仅有4人,53岁以上的31人,占88.6%。
  工作重心发生偏移。在岗基层农技人员“行政化”现象普遍,部分农技人员一年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从事与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的镇街中心工作。由于农技人员职能的错位,不但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致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对农技人员专业技术的提高也十分不利,甚至导致一些常规性工作难以完成。
  新型林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
  着力构建三级网络体系。2013年起,临安开展了新型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坚持完善市、镇(街道)两级林技推广机构的前提下,以市、镇(街道)两级林技推广队伍为主体,以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为基础,建立以“产业首席专家为龙头、林技指导员为骨干、农民技术员为基础”的三级联动新型林技推广体系。目标是通过2至3年的努力,在全市竹笋、山核桃、香榧产业中,分别确认农民技术员50至60名,通过不断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支觉悟高、懂政策、技术强、善服务,以产业首席专家为龙头的200人左右的新型林技推广队伍,促进服务更到位、服务更到家、服务上水平。
  着力加强农民技术带头人建设。临安市对农民技术带头
  人给予相关的课程培训,加强农民技术带头人现代林业新技术、现代林业技术推广服务、现代林业信息化服务三方面的能力,并强化他们的职责任务。除此之外,临安市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年度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对合格的农民技术带头人颁发聘书,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对新型林技推广队伍采取“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对经实践工作检验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及时解聘。为鼓励和调动农民技术带头人参与林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对于经考核合格的农民技术带头人,每年可以定期安排集中培训、交流研讨、参观考察,同时在各类林业先进评比、申报农民技师和林业项目等方面享受优先待遇。


  着力服务三大产业。临安市不断加大对山核桃、竹笋、香榧产业的投入,目前,全市已建成山核桃省级园区3个、杭州市级园区5个、本级园区30个,总面积达到3.5万亩,辐射带动农户1.5万多户。大力推广山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开展山核桃干腐病防治试验、农药筛选试验,筛选低毒高效的推荐农药品种,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2014年临安市山核桃产量1.15万吨,亩产23.9公斤,一产产值8.63亿元,全市山核桃产业总产值43.7亿元;全市有竹林面积100万亩,其中毛竹33.8万亩、菜竹45.2万亩、笋干杂竹21万亩,有本地竹种10属55种(引种19属96种)。近年来,临安市积极实施竹产业效益提升工程,每年推广雷笋早出覆盖5万多亩,推广雷竹可持续生态化经营技术,科技推广成效显著。2014年,全市竹笋一产收入已突破10亿元大关。雷笋早出覆盖5.4万亩,雷竹笋产值7.35亿元,提高竹笋经济效益10倍,为临安农民增收3亿元以上。此外,全市香榧种植面积4.9万亩,种植株数122余万株。全市已建成香榧育苗基地375余亩,基本上能满足全市每年12万株香榧种植需求。同时,全市还培育了21个香榧示范村,成立香榧专业合作社42家,社员1100户以上,家庭农场25个。已建成香榧加工厂3家,年加工8.5万斤香榧鲜果,二产产值达230万元。
  着力打造新型服务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基层林技推广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林技通”,利用互联网、3G/4G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集行政管理管控、林技推广服务、视频自主学习、突发事件即时沟通、信息采集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用移动终端武装基层林技推广人员,创新基层林技推广与管理手段,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为种植户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林技推广服务,实现信息到村,服务到人,技术到林。2015年7月这一信息平台的启动,为全市基层林技推广工作提供了更为精确、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手段,对临安林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真正提供了有效解决林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问题的途径。


  对进一步发展新型林技推广体系的工作建议
  强化林技推广服务基层基础建设。积极探索由高校联合县(市、区)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免除学费等方式培养林技推广人才的模式。建立规范的林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制度。根据林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不同层次林技人员的服务能力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多形式的培训,使基层农技人员普遍得到培训机会。推进乡镇林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实现有办公场所、有服务手段、有下乡交通工具的建设目标。建立健全严格的公益性服务岗位林技推广责任制、考核评价制度,量化考核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切实提高基层林技人员待遇,实现在岗人员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乡镇林技推广机构聘用人员的工资与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挂钩,按岗定酬、以绩付酬。
  改革创新林业社会服务工作体系。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面向林业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建设,林技推广单位要积极将研究的成果进行转化,变成生产力。充分融合农林专业知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创新服务手段,变传统和单纯服务为复合型服务,向产前信息咨询及产后贮藏、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全市技术优势,培育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品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速新技术推广,把科技兴林战略真正落到实处。市、镇(街道)二级林业服务体系要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扶持民营林业技术推广实体,发展多元化的林业技术服务、农民教育组织,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林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新格局,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林业产业化经营。
  建立林技推广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提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资金逐年增长”、“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据当地服务规模和绩效确定,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等相关规定,在确保科技推广的人员经费和专项经费纳入预算的前提下,重点加大对林业重点工程和生态公益性项目科技推广、科技示范园区、林业科技入户工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科技培训、科技推广网络和示范体系建设的投入。
其他文献
风是煦煦的孟夏的软风,透着山间清新的草木气息,在漫山的松林里穿行,松针间便有了清音,时而呜咽,时而激越。风因松而有了舞动的形态,松因风而有了相异的声韵,松风相悦而活出一番生气。  晚归的小雀蹦跃在枝间,嘴中唧唧着脆脆的山歌,在充盈了绿色的山谷里回萦,最后像一片飘飞的细叶悠然落于绿中。小鸟就如此悠闲地在枝头边唱边跳,终于惊动了一只蜘蛛,蜘蛛慌忙地垂下身子,一缕莹莹的细丝悬着它的身躯,晃悠悠,秋千似的
媒体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尤为必要,特别在社会深刻转型和充满风险的当下中国。本文以"媒体建立危机应对机制"为分析框架,从"社会舆论引导"、"政府管理"、"危机事件"三个基本角度,阐述"媒体建
相较于厦门岛内低矮的丘陵,同安的高山有着君临天下的气势。连绵的山呈梯状往中间聚拢,塑造了一个拥海的马蹄状。这种地形在闽南人眼中,是个聚财之地,诚如长泰,因此便有“金长泰,银同安”的说法。但不同于长泰拥有大片富饶的冲积平原,同安的山更为“攻城略地”。千百年孕育出来的村子撒落在群山间,班次屈指可数的公交显示出山给现代生活带来的不便,但更不能忽视的,是以交通不便为代价所争取来的安全与舒适。出世与自我,尤
在我国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的背景下,旅游人才尤其是酒店人才的供需失衡亟待破题。酒店专业教育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亟待破题。本文在分析福建省酒店专业教育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新植1亿株珍贵树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在全省启动实施这一行动。此前,在今年全省“两会”政府报告中,已将此列为浙江省“十三五”发展重大工程。珍贵树种与一般树种相比,有其突出的优点。它们不仅是材质好、树形美、价值高的经济树种,更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特需的战略资源。发展珍贵树种,既符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也是实现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