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生成的三重逻辑

来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eng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有着内在的三重逻辑机理。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吸收借鉴了苏联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其理论逻辑;在具体实践中坚持文化建设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良性互动是其现实逻辑。中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力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障自身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才能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实现文化强国目标。
其他文献
西域都护的设立是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重要标识.本文介绍近年在新疆轮台县卓尔库特古城开展西域都护府考古相关工作的基本收获.通过考古钻探、发掘,对卓尔库特古城的形制布局有了全新认识.已知其为形制罕见的三重城结构,时代为战国至魏晋,主体年代为两汉.高台城址内建筑体量大、规制高.可以确认卓尔库特古城为汉晋时期塔里木盆地北沿一处最高等级城址,对寻找西域都护府治所遗址有重要推进.
本文利用中文、满文和俄文相关档案资料,尽力复原乾隆、光绪两朝惠远城的城市面貌,希望通过对惠远城历史脉络的勾勒,展现出清朝中央政府对惠远乃至新疆地区有力管辖的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动力因素、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优化路径.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重要意义:校园冰
希印双语币是印度—希腊人国王及其后继政权的统治者在印度西北部发行的兼有希腊文和印度当地文字的钱币.这类钱币由早期印度—希腊人国王阿伽托克莱斯和潘塔莱昂初创,使用希腊文和婆罗米文双语铭文,采用方形,使用印度神祇图案.阿波罗多托斯一世在位时将其改为使用希腊文和佉卢文双语铭文,且创立印度—希腊重量标准,币图兼采希腊、印度元素.后为欧克拉提德、米南德及其他印度—希腊人国王继承并发展,又影响了此后进入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斯基泰人、印度—帕提亚人的钱币.希印双语币的起源和演变不仅是印度—希腊人的统治政策和族群认同的反映
茅盾在《幻灭》和《子夜》等小说中,反复描绘了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派遣“铁军”继续北伐的战斗场景;而《子夜》却并未正面描绘1930年的“中原大战”的战争场面.茅盾小说对两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遗址位于新疆轮台县东南约20公里的荒漠中,地表可见平面呈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墙垣,城中有一高台.以往有学者推测此遗址可能为西域都护府所在地.经过三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明确了该遗址城墙、高台构筑方式与基本结构.该城址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后废弃,是这一时期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一处重要城址,是目前新疆地区经科学考古发掘的年代最早的城址,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北缘城邦文明提供了重要资料,对研究新疆史前文明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于阗是佛教东传的重要中转站,曾是古代大乘佛教的中心.为了更好地发展佛教,抬高本地佛教在世界佛教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佛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于阗佛教徒们编造了大量与当地有
长期以来,《遐域琐谈》并不为人所熟知,此书更耳熟能详的名称是《西域闻见录》。关于《西域闻见录》的作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其“姓氏”进行探讨。至于《西域闻见录》的版本,本文认为,刻本《西域闻见录》并非初版,刊刻年代亦非《序》中所载之乾隆四十二年(1777),包括《西域闻见录》《西域琐谈》《异域琐谈》等其他版本皆为《遐域琐谈》修改之后的异名本。因此,《西域闻见录》最初的版本应是《遐域琐谈》。
传世文献在编纂过程中,原有的信息会不同程度地流失.我们运用史源学方法,对比《清实录·高宗实录》与《平定准噶尔方略》中有关乾隆年间开建伊犁惠远城的记载,发现前者对伊犁将军明瑞奏折的删改比后者多,甚至将明瑞于乾隆二十八年二月丙辰日上的奏折,用"寻奏"二字缀合,置于是年正月辛酉日上的奏折之后.此外,本文还从史源学的角度,分析了其他各种相关文献对惠远城建造时间记载不同的原因.
社会整合与政治整合是社会学和政治学中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重要概念,但是两者经常被混用,因而对于两个概念在主体、目的、路径等方面的区别需要进一步厘清.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看,政治整合是社会整合的组成部分.虽然两者的目的都是寻求"一体化",但是社会整合以系统均衡为导向,政治整合以政治目标为导向.利益整合、制度整合、文化整合是两者共同的路径,政治整合的路径还包括政治吸纳、政治嵌入和政治联合等.在整合实践中,整合主体应该维持好社会整合与政治整合的边界,既要防止国家淹没社会,又要防止政治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