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联合研究找到肾癌发病机制的核心因素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刘江课题组与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肾癌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揭示在低氧的生理条件下,核蛋白SPOP(speckle-type POZ protein)的过表达和错误定位是引发肾癌产生的核心因素。相关学术论文在《癌细胞》杂志在线发表。
  肾癌是泌尿生殖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左右,死亡率占癌症死亡的2%。肾癌起病隐匿,往往缺乏早期临床表现。大约30%的肾癌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发生转移。肾癌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肾根治性手术切除。
  据了解,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癌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占肾癌的75%。SPOP是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Cul3 与底物结合的接头蛋白,介导了Cul3对许多蛋白的泛素化降解,从而参与调控细胞的多种功能。刘江过去的研究发现,SPOP在99%的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组织中过表达,阐明SPOP是肾透明细胞癌的标记分子。因此,课题组以SPOP为核心,深入探索肾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以期望找到更加有效的肾癌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标。
  课题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肾癌中,过度活化的缺氧诱导因子HIF可以转录调控SPOP表达。低氧微环境可以驱使过表达的SPOP蛋白在肾癌细胞质中大量累积。累积在细胞质中的SPOP介导了对肿瘤抑制因子的降解,激活了相关信号通路,促进了肾癌细胞增殖和肿瘤形成。
  该研究成果阐明了SPOP在促进肾癌形成中的重要机制,即作为一个关键枢纽蛋白连接了低氧应激反应和泛素化降解肿瘤抑制因子。该研究揭示了肾癌中SPOP的原癌基因功能,为SPOP作为潜在分子探针或药物靶标提供线索,同时也为肾癌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此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等有关项目的资助。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在
期刊
化学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随着化学的发展,生活中很多神秘的事也逐渐被揭示。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在化学学习的一开始就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化学知识,不但可以对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重新体认和感悟《论语》思想,就是要求学生工作者重新检视自己的工作,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拥有
期刊
地下采矿活动引起覆岩移动、变形和破坏,其表现形式之一是地表浅部产生斑裂(或裂缝),对建筑物危害极大。本文研究了地表斑裂的物理场响应特征,通过电阻率法和地震法的观测试验,进行隐伏斑裂的实地探测,为建筑物加固和地基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本文通过不同地质采矿条件下的条采地表移动实测资料与各种预计结果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在不同的地质采矿条件下应采用相应的预计方法和预计参数。
根据新汶矿区浅部观测站资料,以岩石力学为基础,采用了弹性力学有限元法反演了地层力学参数,由反演的采动地层力学参数,预计了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值,获得了深部采矿地表岩移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安全开采深度的实用计算方法,建立了岩层与地表移动、变形与岩体力学性质之间的联系问题,为深部安全开采探明了一条新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根据岱庄生建煤矿具体的地质采矿条件对关键层在减缓宽条带开采地表下沉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践表明 ,在特定的覆岩结构条件下 ,可以利用关键岩层来控制地表下沉 ,实现宽条带安全、高产、高效开采。
本文通过对铁法矿务局供应处第二仓库 6号库加固实例 ,论述采动区现有建筑物新技术加固保护理论、技术及施工方法
本文结合徐州坨城煤矿在大运河下采煤的实测资料 ,系统地研究了水体下采煤时地表及河床河堤的移动规律 ,获得了各类变形参数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