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案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特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师要深度挖掘生活中的案例,针对生活案例展开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生活中的案例具有多元性,教师应结合生本和文本的需求,多角度对案例进行选择、呈现、设疑、评价,促成课堂教学的系统体系,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的正能量。
  关键词:初中教学 思想品德 生活案例
  一、案例选择,做好教学调查工作
  生活案例的内容非常宽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调查工作。教师通过研究教材的专题特色、学生的接受维度,选取适合的教学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的生活形成对接。
  (一)展开教情调查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有品德、健康心理的内容,也有法律和国情层面的知识,但这些内容全部以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为依托。在学习教材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协调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关系,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以教情为参考。
  在教学“走近法律”时,教师综观文本,明确教学的内容应该围绕规则和法律展开。因此,教师应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与生活对接,选取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教师选择学校门口的交通状况,通过观察发现,平时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状况良好,但是每到星期五,家长接学生回家时,交通状况异常糟糕:机动车占非机动车道,红绿灯成为摆设,每个人都强行加塞,乱成一团。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对比,明白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然后,教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身边有关规则的案例,师生一起感受规则,纠正学生内心对规则的认识偏差。
  (二)展开学情调查
  初中学生正经历着身体和心理的急剧变化,在生活中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同时学生又充满着热情和抱负,闪烁着独立思考的火花,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在生活案例选择时,教师应设计好,把出现的问题当成思品课堂的路标,把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活成课堂教学的推动力。
  在教学“感悟青春”时,教师根据青春期学生的一些常见现象,展示案例:“小明的妈妈发现最近小明总是喜欢一些很花哨的衣服,打了耳洞,留着很长的头发,还染成黄色,嘴里总说自己很个性。小明的妈妈说过他几次,但都被小明顶回来,小明的妈妈很无奈,你是怎样理解小明的行为呢?”学生对这个案例很有感触,因为从小明的身上看到自己或同伴的影子。因此,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学生逐渐了解到个性不是表现在外表,而是内心的独立,是具有敢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勇气。
  二、案例呈现,抓住教学展开契机
  课堂处处有精彩,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步骤,是教师为达成课堂效果而精心优化设计的。生活案例的呈现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教师精准把握时机。在施教过程中,教师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对课堂和生活案例蕴含的多元因素进行考量,筛选出最佳呈现方式和时机,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让学生对生活案例的特质有更深入的感知。
  (一)优化案例呈现方式
  即使是相同的生活案例,也会有数十种呈现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和课堂需要,设计适合初中学生的呈现方式,作为课堂重要的教学契机。学生在教师的预设中感受生活案例,并逐渐建立对案例的感性认知,从而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在教学“礼貌显魅力”时,教师让学生表演了《顾客》中的生活案例:“顾客甲和顾客乙去饭店吃饭,顾客甲说话有礼貌,举止得体;顾客乙说话粗鲁,表现得不耐烦。服务员先招待了甲,乙不满意服务员,在饭店和服务员大声争吵。”教师找三名学生扮演顾客甲、顾客乙和服务员,其他学生都是观察者。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学生用演绎的方式把案例展示出来,学生直观看到不讲礼貌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同时深刻体验到举止优雅、有礼貌的魅力。
  (二)抓住案例呈现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教师的语言,引入的资料,还是文本的内容,都是教师提前为学生设计的启发方式,目的是给学生带来心灵的触动,但是效果的好坏关键还是看呈现时机。如果时机把握得不好,学生会无动于衷,甚至反感。如果恰好在关节点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学生思路,使课堂教学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在教学“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时,为更好地启发学生,教师设计了“侵害知多少”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侵害现象有一个系统感知。此时,学生特别想知道:作为青少年,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呢?教师如果简单地讲解办法,学生不会有深刻认知。此时,教师呈现精选的生活案例,当遇到家庭、社会、意外侵害时,案例中的主人公是怎么做的。这样就可帮助学生学会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
  三、案例设疑,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在课堂的一切活动都要秉承这个理念。生活案例是教师运用的教学载体,教师要让学生对案例有更深刻的认知,可以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围绕学生的疑惑,需要对案例设置问题,然后发动学生探究案例中的问题,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创造条件。
  (一)围绕学生设置问题
  课堂教学因学生而生动,课堂提问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讲究问题设计的技巧,准确把握学生接受能力。案例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在设置问题时选准初中学生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问题的适合度,让学生获得有价值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教师引入以下案例:“小刚在电视广告和打折出售的鼓吹下,买了一个电话手表,但是回家之后发现不能打电话了。小刚的爸爸主张让商家负责,妈妈则表示太麻烦了,当手表用也不错。”结合教材内容,教师设计梯度问题:“你赞同爸爸还是妈妈的想法?为什么?”“假如你是小刚,你会怎么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从小刚的经历中,你收获了什么?”这样问题层层深入,照顾到全体学生,并能让学生学到切实可用的生活技能。
  (二)发动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问题设置成功,但是课堂教学并没有完成,还要发动学生解决问题。虽然初中生已经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教师还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順利突破难题,这样课堂才能获得应有的高效。
  在教学“无形的财产”时,教师以学生生活中经常买盗版书籍和光盘的行为作参考,设计这样的问题:“这些盗版的书籍和光盘到底该不该买?”这个问题针对性很强,为了发动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展开课堂辩论,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对盗版的危害有更清晰的认知,学会了更加理性地对待别人的智力成果。
  四、案例评价,实施积极激励机制
  对于教学的评价,要突出个性化特征,评价的实施要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案例教学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只看学生一堂课的表现,而要明确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应创新评价形式,把学生、家长也引入评价,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评价方式,发挥出评价机制的无限潜力。
  教学评价的方法并不是越花哨越好,丰富评价方法要讲求效果,要能给学生发展带来真实可见的积极效应。在教学“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时,教师通过很多生活案例,告诉学生依赖的危害、自立的重要。教师采取科学的评价策略,在课堂上主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同时又把评价延伸到课外,让同伴和家长参加。经过学习,看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态度是否有变化,是否真正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种多边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案例的选取、呈现、设疑和评价环节入手,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重新审视成长中的问题,这对学生更好地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对于学校管理,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有一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倦。虽然管理之倦接踵而至,但是效率已明显改善提升。学校坚持以打造好一支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目标,奏响学校发展的乐章。  一、打造好管理团队  学校的美好前景,绝不是靠校长单枪匹马一个人孤军奋战,它更是一种团队精神的凝聚与彰显。在此过程中,管理团队的精神则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每一个管理成员,既是学校管理策略的提出者,又是制
期刊
和谐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而形成的结果,它包含以下内容:班主任与学生是两个具有主体性的个体,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想法和创造性,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正确处理好班主任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与学生相互关爱,共同促进,彼此获益。  一、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正确的管理理念,采取单一管理模式。从目前班级管理的
期刊
博客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工具,我们如何把它引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呢?博客的功能有很多,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主要是利用其交互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是信息技术学科特殊的课堂模式。  一、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信息课堂引入博客后,笔者根据课程特点,重组信息技术课堂内容,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信息技术课很少有课后作业,所有任务都在课堂上完成。为了拓展课本知识,让学生接触到
期刊
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探索性学习能力的一门课程,教师通过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展开探索式学习和开发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展现自己的综合能力,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现状,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新型教学资源展开教学活动,而不同教学资源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新型教学资源的应用展开分析研究。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
期刊
针对实际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配系统需要辅助校准系统来实现参考系共享,增加了系统复杂性,不利于组网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参考系无关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配协议,分析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科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思考,科学教育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案例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虚拟智能实验室的兴起,更是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整合推到风口浪尖。科学教育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实验课程,能促进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正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字:信息技术 科学教育 实验探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家庭计算机的全
摘 要: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数学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新型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 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法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