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要与时俱进

来源 :中学文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wang_w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大将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其基本形态一定会比较稳定地反映在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因此,这些基本形态又必然会在各个历史时期中有具体的、特殊的表现形式。
  民族精神在古代是源,在今天是流。古代中国的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相联系,指的是它们均是民族精神洪流的组成部分;相区别,指的是它们原本均为民族精神的支流,分别于不同的历史入口处汇入到今天的民族精神的洪流之中,反映着某一时代的特征和要求,是特定历史时期时代特征的精神表现形式。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无疑必须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以贯之的优秀精神文化传统,也必须继承在不同历史阶段上表现出来的具体的民族精神中那些优良的形式和内容。然而,需要明确的是,继承本身并不是我们终极的目的,我们并不需要为继承而继承,我们今天的继承是为了今天的事业,是为了达到今天甚至明天的宏伟目标。一言以蔽之,继承是“为我所用”,“为今所用”。在一定意义上说,继承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包括古代的传统和现当代的传统,都是为今天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因此,继承传统必须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今天我们所弘扬的民族精神,应当是能够反映时代要求的民族精神,应当是有创新境界、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因此,我们今天对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反映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的有机统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目标。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要为实现这一根本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现阶段来说,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就是要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从长远来说,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就是要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其次,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要求。我们所从事的一切,都要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出发。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要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培育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再次,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反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市场经济不仅对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引起了人们精神上、思想上的深刻变化。因此,在民族精神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相适应。通过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创造优良的精神上、思想上的条件。
  最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要求。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这也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方向。只有坚持这样的文化发展方向,才能使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才能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并以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总之,我们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问题上,必须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新的民族精神为基本立足点。
其他文献
[热点概览]    2007年11月7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世界遗产地代表在四川峨眉山召开会议,联合发表《峨眉山宣言》。这次大会声明了世界遗产保护的责任和承诺,关注旅游给世界遗产地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会,有利于让世界遗产地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14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51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660处文化遗产、166处自然遗产以及25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期刊
热点概览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内涵丰富、充满新意。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意味着国家不仅要着力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还将创造条件增
期刊
一篇文章审题立意构思布局结束后,就要进行对作文的具体展开,即行文过程。行文过程最能体现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那么,在行文中我们应该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呢?    一、行文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语言表达规范即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语言准确,要求语言表达恰如其分,能切合原意。语言连贯,指句子之间语意贯通,顺序合理,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  如2007年高考北京考生《细雨闲制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期刊
2007年全国高考英语有13套高考试卷中都考查了情态动词,对情态动词考查密度较大,说明了情态动词是高考的一个考查热点,考生在备考时应加以重视。  下面对在200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英语试卷中涉及情态动词的试题进行归纳盘点并加以分析,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2007年高考情态动词考查大盘点  通过对2007年高考情态动词盘点分析,我们发现高考对情态动词的考查侧重于以下几点:  1. 情态动词表
期刊
请看下面一道高考题:  ________ I really don’t like art, I find his work impressive.(07 山东卷)  A. As B. Since C. IfD. While  分析:答案是D。此题考查关联词的用法。前一分句意为:“我真的不喜欢艺术”,后一分句意为:“我发现他的创作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很自然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条
期刊
have既可作一般实义动词,又可作使役动词,还可作助动词,其热点句型如下:    一、have sb do sth让/使某人做某事  If you can’t work out this problem, you can have your brother help you. 如果你解不出这道题,你可以让你的兄弟帮助你。  You can’t have me do what I don’t lik
期刊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装帧 旋律 声名鹊起 谈笑风声  B、欣赏 九霄 洁白无瑕 趋之若骛  C、亵渎 雕琢 弥天大谎 鸦雀无声  D、迁徙寒暄 人情事故 有恃无恐
期刊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各省市共18套考题,其中全国一、二卷分别为河南、河北、广西、陕西、甘肃、黑龙江、吉林等10多个省区所采用,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为海南、宁夏两省区用,广东、山东两省各使用自己命题的课标卷。所有高考语文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在内容考点和命题形式上与2006年大体相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18套试卷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大致情况是:选一段的有16套,每段平均六七百字,长的八九百字如重庆卷
期刊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期刊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恣意 烦燥 欲盖弥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B、勘察 惬意 暴殓天物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肇事 睿智 大材小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斑驳 端倪 戳力同心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