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令教师们感到棘手,学生感到苦恼的一个难题。怎样使学生从苦恼中摆脱出来变“怕写”为“乐写”呢?运用“愉快教学法”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较好途径。该教法旨在整个乐教与乐学的活动中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地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思考而获取知识锻炼动脑动手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一方法,就会大大提高作文教学水平,达到提高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下面,我结合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加大阅读量,为“乐写”打基础
阅读是我们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写作的基础。阅读重在理解和获得知识,为写作提供材料来源和表达技巧的借鉴。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说明了读书对写作的作用。要让学生乐写习作,首先,必须引导他们广泛深入地阅读。“广积粮”可以丰富文化积累,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语言积淀,为自由习作磨制生花妙笔。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按照各单元的教学要求,讲清讲透每个单元的讲读课文,教会学生在弄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逐步了解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和如何写成这篇课文的,使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了获得习作材料,我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量。我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并予以指导。首先,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让学生有意识地阅读好书好报,不是盲目地借书看,而是指导他们该看哪些,不该看什么;其次,我发动他们订阅好书好报,成立班级图书角,互相借阅;最后,我坚持每周用一定的课余时间,开设阅读指导课,或组织专题读书讨论会……形式各种各样。让学生在广泛深入地阅读之后,知识更加丰富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加活跃了。这样一来,他们在写作时,不再无话可说,胡乱编造,不再为写作苦恼了。
二、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写作文,使学生“愿写”
大部分的小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一谈到作文,就倍感头痛。对此,我的做法是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并指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取写作的素材。同时,我经常把某一次作文内容巧妙地寓于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活动中产生写作的灵感。比如,在一次指导学生写“一次游戏或娱乐活动”的习作时,我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娱乐、游戏或有意义的活动去做。在玩之前,我让他们先想一想这次游戏、娱乐活动先干什么,接着干什么,然后干什么,最后干什么,放手让他们去思考。之后把设计好的思路,口述出来,我再进行指导哪些应多写些,哪些应少写,重点在何处。然后,我让学生按自己设计好的思路亲身去体验一下。最后,学生把自己经历过的事写下来,交流互动后,就成了作文。
另外,我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表演相声、小品、对白,指导他们抓住人物的肖像、行为动作、神态、语言进行观察,描绘把人物写好;让学生亲手尝一尝柚子的滋味,写一篇《我爱家乡的柚子》;让学生亲手做一次实验,然后按先后顺序把实验过程写具体;组织学生们参加一次春游活动或环保活动,写一写活动过程及活动后的感受……各种有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学生带着浓厚的愉快心情投入习作,比以前也就“愿写”了。
三、巧用学习园地,妙用分数的魅力,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习作,让学生由“怕写”变为“我要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过,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还较差,缺乏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好胜心强,喜爱表扬。对学生的作文,我一改过去只张贴好的作文的做法,而是让全班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每月一次展示自己的作文,并且要求他们能从“学习园地作文展示栏”中对照一下自己的作文,找出优缺点。同时,妙用分数的魅力,在评价他们的习作时,只要看到一丁点进步,就予以肯定。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我力求使用富于鼓励性的语言,让他们体会到自己也在进步,逐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诱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和习作动机。如我刚接教六年级一班时,每次学生交上来的作文问题都很多,让人看了就颇感头痛,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的作文勉强合格。怎么办呢?我接任后采取多读多看多练,写好一篇习作后又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其不足之处的做法。然后,让他们在“学习园地作文栏”中展示自己的习作,并对照别人的习作,找出优缺点,再修改成一篇好习作。这种方法使学生交流互动,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乐写”
电化教学有声有色,图像鲜明,动静结合,灵活多变,情景生动,让人感受真切,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可把学生在传统教学中长时间面对单调的写作程序转变为形式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尽可能使作文训练化难为易,深受学生喜爱。例如,在指导具体、生动地写一件事时,我录制了一个主要人物具有明显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录像。我让学生先观看一遍,然后说出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中心。最后,让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提示,进行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该篇习作,达到了预想的要求。
五、修改方式多样化,评价民主化,使学生“不厌写”
批改作文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师批生改、集体批改、互读互改、自读自改和典型批改等几种,以自改为主。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修改和检验修改后的成功来激励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习作能力。所谓“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指导学生加工修改时,我采取在学生口述作文的同时,一边倾听一边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自己写在作文本上,这样不仅作者受益,旁听的同学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然后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打分,最后大家共同评价,使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正确地认识自我价值,还学生自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也避免学生产生厌烦不想写的情绪,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来。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由于采取了以上一系列愉快教学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能愉快而主动地投入习作,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萌发“我要写作文”的欲望。学生们能逐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将作文教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水平,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就会使作文教学从单一僵化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走向多元化。
(责编夏天)
一、加大阅读量,为“乐写”打基础
阅读是我们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写作的基础。阅读重在理解和获得知识,为写作提供材料来源和表达技巧的借鉴。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说明了读书对写作的作用。要让学生乐写习作,首先,必须引导他们广泛深入地阅读。“广积粮”可以丰富文化积累,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语言积淀,为自由习作磨制生花妙笔。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按照各单元的教学要求,讲清讲透每个单元的讲读课文,教会学生在弄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逐步了解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和如何写成这篇课文的,使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了获得习作材料,我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量。我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并予以指导。首先,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让学生有意识地阅读好书好报,不是盲目地借书看,而是指导他们该看哪些,不该看什么;其次,我发动他们订阅好书好报,成立班级图书角,互相借阅;最后,我坚持每周用一定的课余时间,开设阅读指导课,或组织专题读书讨论会……形式各种各样。让学生在广泛深入地阅读之后,知识更加丰富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加活跃了。这样一来,他们在写作时,不再无话可说,胡乱编造,不再为写作苦恼了。
二、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写作文,使学生“愿写”
大部分的小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一谈到作文,就倍感头痛。对此,我的做法是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并指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取写作的素材。同时,我经常把某一次作文内容巧妙地寓于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活动中产生写作的灵感。比如,在一次指导学生写“一次游戏或娱乐活动”的习作时,我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娱乐、游戏或有意义的活动去做。在玩之前,我让他们先想一想这次游戏、娱乐活动先干什么,接着干什么,然后干什么,最后干什么,放手让他们去思考。之后把设计好的思路,口述出来,我再进行指导哪些应多写些,哪些应少写,重点在何处。然后,我让学生按自己设计好的思路亲身去体验一下。最后,学生把自己经历过的事写下来,交流互动后,就成了作文。
另外,我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表演相声、小品、对白,指导他们抓住人物的肖像、行为动作、神态、语言进行观察,描绘把人物写好;让学生亲手尝一尝柚子的滋味,写一篇《我爱家乡的柚子》;让学生亲手做一次实验,然后按先后顺序把实验过程写具体;组织学生们参加一次春游活动或环保活动,写一写活动过程及活动后的感受……各种有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学生带着浓厚的愉快心情投入习作,比以前也就“愿写”了。
三、巧用学习园地,妙用分数的魅力,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习作,让学生由“怕写”变为“我要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过,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还较差,缺乏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好胜心强,喜爱表扬。对学生的作文,我一改过去只张贴好的作文的做法,而是让全班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每月一次展示自己的作文,并且要求他们能从“学习园地作文展示栏”中对照一下自己的作文,找出优缺点。同时,妙用分数的魅力,在评价他们的习作时,只要看到一丁点进步,就予以肯定。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我力求使用富于鼓励性的语言,让他们体会到自己也在进步,逐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诱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和习作动机。如我刚接教六年级一班时,每次学生交上来的作文问题都很多,让人看了就颇感头痛,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的作文勉强合格。怎么办呢?我接任后采取多读多看多练,写好一篇习作后又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其不足之处的做法。然后,让他们在“学习园地作文栏”中展示自己的习作,并对照别人的习作,找出优缺点,再修改成一篇好习作。这种方法使学生交流互动,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乐写”
电化教学有声有色,图像鲜明,动静结合,灵活多变,情景生动,让人感受真切,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可把学生在传统教学中长时间面对单调的写作程序转变为形式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尽可能使作文训练化难为易,深受学生喜爱。例如,在指导具体、生动地写一件事时,我录制了一个主要人物具有明显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录像。我让学生先观看一遍,然后说出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中心。最后,让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提示,进行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该篇习作,达到了预想的要求。
五、修改方式多样化,评价民主化,使学生“不厌写”
批改作文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师批生改、集体批改、互读互改、自读自改和典型批改等几种,以自改为主。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修改和检验修改后的成功来激励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习作能力。所谓“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指导学生加工修改时,我采取在学生口述作文的同时,一边倾听一边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自己写在作文本上,这样不仅作者受益,旁听的同学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然后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打分,最后大家共同评价,使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正确地认识自我价值,还学生自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也避免学生产生厌烦不想写的情绪,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来。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由于采取了以上一系列愉快教学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能愉快而主动地投入习作,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萌发“我要写作文”的欲望。学生们能逐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将作文教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水平,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就会使作文教学从单一僵化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走向多元化。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