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1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724458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allo-HSCT后发生TA-TMA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研究的852例allo-HSCT患者,16例(1.9%)发生TA-TMA,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1年累计发生率为(2.3±0.6)%.16例患者中,男7例,女9例,中位年龄41(12~54)岁,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72(21~525)d,PLT中位数为20(11~36)×107L,HGB中位数为74(56~99)g/L,LDH中位水平为762(309~1 049)U/L,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比例中位数为3%(2%~13%),所有患者ADAMTS 13活性均>60%.10例出现精神症状,7例肌酐水平升高.TA-TMA确诊后的主要治疗措施为钙调磷酸酶体抑制剂的减停、激素及血浆置换疗法,8例经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治疗有效;8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无效组8例患者中5例合并急性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治疗有效组患者无一例合并肠道GVHD;8例治疗无效患者中5例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比例>5%,而治疗有效组破碎红比例最高为4%;治疗无效患者LDH及肌酐中位水平均高于治疗有效组,分别为826(674~1 310)U/L对636 (309~941) U/L及127(70~215) μmol/L对56(22~101) μmol/L.结论 TA-TMA是allo-HSCT后的一类严重并发症,可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损伤,即使采取治疗早期病死率仍较高,疗效与病情轻重及有无并发症有关.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现代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是将我国现代通信技术推到了另一个高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领我们进入
小肠冗长迂曲,既往诸多的检查方法如口服钡餐全消化道造影、动脉血管造影、核素扫描等虽然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各自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小肠疾病的诊治并没有突破性进展,直到近年来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的相继出现并逐步普及,才使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有了突破性进展。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比较费城染色体(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第1次完全缓解期(CR1)高危组与标危组患者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型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blood and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tation, HBMT)术后早期免疫重建与预后特征。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HBMT的49例Ph阴性ALL CR
【摘 要】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便利以及带来较大的效益。从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逐步由过去的小型业务系统向着大型系统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就对计算机网络常见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
患者男,49岁,因“腹痛、腹涨1个月余,伴呕吐”入院,自2001年开始已反复多次出现腹胀、腹痛症状,多伴有呕吐,多次腹平片示中腹部有气液平面,消炎对症治疗能好转,多次检查胃镜、结肠镜及小肠X线钡餐,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无腹部手术史。2007年6月行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节段性增生性病变,胶囊未排出,随访。
期刊
本文概括了道路设立的生态理念,分别为节约资源、低污染以及以人为本设计原则,并详细介绍了将生态理念融入道路设计的具体措施,分别是减少道路建设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环
车联网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直接影响用户的信息安全,本文从网络安全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身份认证、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和接入可控对网络安全的影响,为未来车联网环境下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