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杏坛杯”看学习真正发生的有效机制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t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笔者结合“杏坛杯”展评活动中的语文课,从三个方面对“学习真正发生”的有效机制进行探讨:下沉机制,激发学习动力;上浮机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生长机制,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益。
  【关键词】展评活动 让学习真正发生 有效机制
  一、缘起篇:关注“学习真正发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冷静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不难发现:老师讲,学生记;老师提问,个别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学生点头;老师发号施令,学生唯命是从;老师监督惩罚,学生心服口服。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老师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成了课堂的看客。“热热闹闹”的课堂表象背后隐藏着的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低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
  细细品味“杏坛杯”句容赛区一节节风格迥异的语文课,感悟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有效机制。
  二、实践篇:“学习真正发生”的有效机制
  (一)下沉机制,激活学习动力
  走进课堂的学生,他们不是一张白纸,我们的课堂学习应从学生实际的原点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解决学生的问题。因此,所谓下沉机制,就是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原点。
  思考一:下沉到语境中——刘冰《奇妙的内心世界》
  刘校长为我们示范的是一节作文课,在课的开始,他选择了学生们最喜欢的方式,分享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一边赏读,一边引发学生思考:故事着重是从哪个方面来写鳄鱼和牙医之间的事情的?(心理活动、内心世界)
  师: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来表现他们内心世界中的“怕”的呢?(注意观察画面,赏析中逐步归纳板书:心中念想、动作神情)
  师:他们彼此都很害怕对方,但却并不知道对方也很害怕自己,人的内心世界真奇妙啊!今天,我们就要随着一组故事去探索“奇妙的内心世界”。
  刘校长一边赏读绘本,一边带领着学生们猜心理、猜语言,从学生现有的语境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思考二:下沉到生活经验中——朱海燕《木兰从军》
  如何降低学生对木兰的陌生感?朱海燕老师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木兰如何女扮男装,如何做男子所能做的事情,以及木兰如何说服家人让其从军的情景都进行了大量的补白和想象。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地发言,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他们有所收获。
  思考三:下沉到前认识中——沈春媚《九色鹿》
  沈校长执教《九色鹿》前,给每个学生布置了一份学习单,其中有一项就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配上合适的图画。在她看来,找准学生的起点很重要,她的课堂,学生不再是零起点。
  (二)上浮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如果说下沉机制解决了学习从原点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那么,上浮机制就是通过语文课的学习,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1.上浮机制能提升认知水平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名作,许多教师都喜欢选择这篇课文来教学。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到底该教会学生什么呢?蔡刚枝老师就带着我们的学生走进了这座特别的园子。
  师:出示: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出示:当我——时,祖父在笑;当我——时,祖父在笑;当我——时,祖父还在笑。
  师:在笑中,你看出了什么?又藏着什么?(祖父对我深深的爱)
  师:(朗读)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也拔草;祖父种菜,我也种菜;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师:作者反反复复地說这几件事,有意思吗?作者反复强调什么?(爱)
  师: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一次又一次地滋润着,课文哪里用了这种手法?
  师:反复强调的是什么?(自由)
  师:作者没有说祖父,也没有说自己,寄情于景,这叫借物喻人。
  在这节课上,蔡老师没有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萧红惨淡的一生,也没有只停留在文本的浅层次认识——快乐、自由,而是带着学生们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萧红独特的文学功底,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
  2.上浮机制能从吸收、接受到表现、创新
  刘冰老师在《奇妙的内心世界》这节作文课上,出示了第二本绘本《鸭子骑车记》。
  师:接下来,老师要与大家分享一则有趣的故事。不过,我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内容,而是可以主动地创编这则故事——《鸭子骑车记》。
  师:观察这幅画面,你能发现这只鸭子和母牛各自会拥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师:这次遇到了猫,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进行观察对比,你又能感受到它们各自拥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同样的一只鸭子,在不同的动物面前,它的内心世界是不同的;同样,每一个动物看到它,内心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通过阅读绘本,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逐渐掌握了揣摩内心的方法。于是,刘老师布置了这样的练笔:
  对照大屏幕上的三幅画面(分别是鸭子遇到猫、狗、马的画面),选择其中的一幅,配上一段文字,让读者看了你的文字,就能更好地把握它们丰富而奇妙的内心世界。
  此时,学生们已经从绘本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当他们运用自己的积累,进行人物内心的练笔时,可谓得心应手。
  3.上浮机制能促使学生读书、思考和体验
  方惠燕老师执教的《池上》,就促使学生再次阅读文本,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
  出示:哇,荷塘里____。呃,怎样才能不被人发现呢?有了,____哟,那边有个大莲蓬____。呀,什么声响?____哦,____嗯,莲蓬采了不少了____。
  在这节课上,方老师不仅解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的童年,更是学以致用,用想象说话,为了完成说话,学生又一次回到古诗中,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体验,完成这样的练习。让整节语文课都浸润语文味。
  (三)生长机制,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
  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长。特级教师孟晓东提出了“为生长而教”的教学主张。纵观“杏坛杯”展评活动中的八节语文课,不难发现,语文课还具有内在的生长机制:
  1.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
  学习的过程不是平面的移动,而是螺旋上升的递进过程。教学中,教师们关注学情,从学生掌握的原点开始组织学习,接着,充分展开学习的过程,进行语文的实践活动,最后形成语文的素养,达到言为心声。
  2.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八节课都关注了学生价值取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的地方。课堂是学生知识和灵性“生长”的地方。关注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关键词】“慢语文” 小语课堂 体验性教学  一、“慢语文”与体验性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前有关体验性教学的含义众说纷纭。例如,有人认为:“体验性教学是一种教学价值、教学方法和基于经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种说法显然是从多个角度来阐述体验性教学方法的:从宏观上将体验性教学方法看作是一种教学价值观念;从中间的角度来看,这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指导着教师的实践教学形式;从微观上将其看作是一种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日记是一种良好而实用的办法。以课文为载体,加以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一定情境,通过日记教学,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 日记 兴趣  作文是语文素质和学生素养的核心体现。可是,放眼望去,如今学生的习作能力却是每况愈下,不仅与“假大空”挂上了边,
【摘要】阅读是一切学习的核心,阅读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本文从“大阅读系统”的架构与实施出发,让爱阅读成为学校的新常态。  【关键词】阅读 习惯 常态  阅读是一切学习的核心,阅读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在学校推广阅读,让更多的学生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我们温州市南浦小学进行了学校“大阅读系统”的架构与实施,让爱阅读成为学校的新常态,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阅读是师
引子:  某天,看到路边“洗车十元”的牌子,笔者便按指示把车开到那家位置偏僻,店面简陋的洗车行,并从心底对这家店的“生命力”表示怀疑。  然而面对洗后光亮如新的车子,笔者对这家店的印象已有所改观,可店主却亲自用吸尘器将车子前前后后吸了个遍,遇到不干净地方,还拿来清洁剂和毛巾擦拭几下,甚至连车上的划痕也打磨了一遍。正当付完钱准备走人时,店主又笑着从一旁取来一块垫子,放在车门边,示意可以上车。笔者这才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纵观品德课的教学环节,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往往一味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往往忽视了学生需“独立思考”这一探究合作学习的本真。如果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打一打品德课堂“伪探究合作学习”的假,让“独立”与“合作”比翼齐飞。  [关键词]独立思考 探究合作 比翼齐飞 思维发展  探究合作学习
【摘要】海洋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一条捷径。学校构建海洋教育优质师资,打造蓝色校园,架构以基础型、发展型、引桥型为三维,蓝色为主轴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们知海、爱海、尚海,凸显“海纳百川逸群高远”的蓝色特色教育。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三维课程 海洋课程  海洋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青岛具有许多独特的海洋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学校师生除
《多边形内角和》是一次探索规律的活动。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等具体活动,探索并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表示所发现的规律,积累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之前听过其他老师的这节公开课,课堂上教师好似“设计师”,学生看似在探究,实则只是“操作工”。笔者认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真实的体验、感悟及积累的经验应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带着疑惑,带着思考,在市级联
【摘要】课程是丰富学生生命体验、建构道德与审美、完善精神世界的重要的方式,建构校本德育课程是落实学校德育教育有效路径。文中通过以成语文化为题眼,打开校本德育课程的新视角;以学科统整为主线,探索校本德育课程的新模式;以人文环境为核心,打造校本德育课程的新空间;以创意活动为路径,推动校本德育课程的新体验;以家校协同为支撑,释放校本德育课程的新能量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以传统文化与国学为背景的校本德育课程学
【摘要】教师因为已有的知识系统、功利心态、本位思想形成了教学过程中的短视性思维现象。短视性思维局限了教师的思考方式,让教师在目标设定、体系认知、素养落实中缺乏了或降低了反思能力。本文根据短视性思维后果,以“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为例,探索改变教师短视性思维现状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 短视效应 数学思维 儿童立場  民谚有云:人无远见,安身不牢。部分教师因为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短期提升,甚
【摘要】湖畔绿色少年科学院是一所成立五年的年轻少科院,在这五年中,我们有过迷惘,有过困难,但少科院还是顺利地发展起来。此文从学校少科院如何通过学校的常规特色活动促进发展做了一些阐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然在少科院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困难和难点,本文也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少科院 特色活动 实践 探索  我校湖畔绿色少年科学院是少先队员模拟成人科学院的角色模拟活动场所,中心任务是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