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基因分型与宫颈病变关系的回顾性分析,为HPV感染和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期间在南充地区经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疾病的334例患者,其中宫颈炎组16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I组30例,CIN II组26例,CIN III组50例,宫颈癌组66例。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15种hrHPV-DNA(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66、82),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疾病患者hrHPV感染率为53.9%。其中,CIN II组、CIN III组、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分别为92.3%、92.0%和97.0%,显著高于宫颈炎组(23.5%)和CIN I组(26.7%),各级别病变中hrHP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P<0.01);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增加,hrHPV感染率明显升高(趋势性χ~2=148.2,P<0.01)。在180例hrHPV阳性患者中,CIN组、宫颈癌组HPV单一感染率分别为74.6%和78.1%,显著高于宫颈炎组(36.8%);各级别病变中hrHPV单一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4,P<0.05),单一感染率随病变严重程度呈升高趋势,多重感染比例逐渐下降。HPV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型别为16型(30.9%)、58型(15.4%)、52型(11.8%)、18型(8.1%)、33型(5.1%);排在前5位的hrHPV16、58、52、18、33各型别感染率存在差异(χ~2=90.1,P<0.01);CIN组、宫颈癌组的16型、18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宫颈病变患者中,30~40、41~50和>50岁年龄段的hrHPV感染率分别为65.4%、47.3%和67.6%,显著高于<30岁年龄段的感染率(33.3%),不同年龄段hr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P<0.05);30岁以上年龄段HPV感染率呈现"U"字型特点,即30~40和>50岁年龄段HPV感染率处在两个高峰,而41~50岁年龄段有一定程度地降低。结论 HPV感染率随宫颈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明显升高,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HPV单一感染,而并非多重感染。因此,对伴有持续性高致癌型别HPV感染的30岁以上高发年龄段女性要高度重视,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以减少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