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来源 :统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H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8月10日,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这是具有鲜明新时代特征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对台工作、推进祖国统一事业的行动指南。白皮书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新政策新理念,进一步重申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和现状,阐明了“一国两制”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光明前景,
其他文献
<正>2018年8月,为顺应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发展需要,安州东辰国际学校在安昌河畔应运而生。作为一所新建校园,我校历史学科教育扎根绵州历史文化沃壤,围绕课程改革方向,依托历史学科国家课程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近两年的时间内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打造历史学科发展特色,提升历史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成为"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一、搭建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开展
期刊
化工行业集团型企业为应对数字化转型,应构建一套统一、体系化、结构化的数据标准,实现集团内集中管控。将分散在集团内各化工企业中的主数据,按照物料、会计科目、银行、供应商、客户等方面数据制定出统一的规范编码体系,按照不同的业务分类交由相关的集团业务部门管理,形成虚拟的主数据管理组织。根据集团管理的实际要求,设计出主数据的增加、维护、使用、优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流程和运维体系,最终实现主数据在化工行业的
桥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方面,钢铁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桥梁创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钢结构的腐蚀失效是影响桥梁稳定性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发展有效的钢结构腐蚀防护技术对保障桥梁的安全服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总结了我国桥梁用结构钢的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钢结构桥梁的腐蚀防护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图书营销模式也在不断革新,各出版机构借助短视频平台进行图书营销的态势也愈演愈烈,以抖音为代表的各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各出版机构竞相争夺的图书营销新阵地。短视频作为新媒体不断更新迭代的产物,对出版机构的的营销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短视频强大的表现能力和传播能力拓宽了图书营销渠道,众多出版机构借力而为,着力打造短视频营销网络,纷纷建立自适应的新媒体平台营销账号,不断进
阐述变电检修中的危险点,存在的问题,应对的安全控制策略,根据现场勘测结果做好现场检测方案,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检修操作安全。
首先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物相组成和检测、结合强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基于传统断裂力学,对现有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相进行表征的内聚力模型进行分析,探讨了内聚力本构关系及参数获取方法,并对模拟仿真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相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采用热浸镀的方法在建筑钢结构表面制备了不同成分的镀层,研究了镀液中Mn含量对镀层形貌、腐蚀失重和氧化失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Mn含量浸镀液中基材表面浸镀层都是由δ相(FeZn10)、diffuse-Δ(破损δ相+锌)和粗大的ζ相(FeZn13)组成,且在相同的浸镀时间下三种镀层厚度没有显著差异;在Zn-0.5%Mn镀液中得到的镀层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其次为Zn-1.3%Mn镀液中镀层,且都高于
经过实地调查、数据记录和样带拍摄,在重庆市中心城区设置119个样带,调查不同道路等级下行道树现状结构、景观配置及所属道路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样带内的行道树隶属41种23科37属,常绿与落叶行道树种类比为1∶0.86,乡土与引种行道树种类比为1∶0.52;上层行道树重要值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小叶榕、香樟、银杏、黄葛树、广玉兰,中下层行道树重要值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天竺桂、紫叶李、紫薇、加那利海枣、木芙蓉
结合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联调联试,针对0.6 m厚级配碎石上覆0.1 m厚沥青混凝土的新型基床表层结构(AC基床),开展试验车速在10~295 km/h范围的有砟轨道路基动力响应测试,分析路基面动应力、动位移、振动加速度和振动速度随车速的变化规律,与邻近位置0.7 m厚级配碎石强化基床表层结构(GW基床)比较的基础上,系统评价基床结构的动力性能。试验表明:随车速提高,反映基床动力作用的动应力、动位
近年来,人类持续不断地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行为将物种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区域,其中一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地在新地区定殖,成为对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当前,我国也面临着生物安全问题的巨大挑战,面临着如下科学问题:(1)外来入侵物种及其首次发现记录具有怎样的空间分布格局?(2)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哪些外部因素有关?(3)哪些入侵假说可以解释外来入侵动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