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它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一、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启发学生发现美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是发现。”但是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不注意观察,无法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从中发现美。例如,进行《图案之美》一课教学前,我搜集了生活中有关装饰的漂亮图案,制成课件,教学时为学生播放,使学生走进装饰图案的海洋,看到了植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还使学生发现了身边平时没有感到的美所蕴含的文化,自然激起了学生对图案的喜爱之情。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满足了孩子们的心里需求,符合学生的心理习惯,令他们耳目一新。再如,进行《留住秋天》一课教学前,我搜集了有关秋天的景色画面,制成课件,教学时为学生播放,使学生走进了秋天,看到了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风送爽,红叶似火;看到苹果熟了,柿子红了,松鼠采野果,喜鹊忙做窝……通过课件演示,学生感受到了秋天,发现了身边平时没有感到的景色之美,自然激起了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那些形象生动的、大量的关于秋天的画面,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满足了孩子们的心里需求,符合儿童的心理习惯,令他们耳目一新。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感受美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及其有限,显得枯燥乏味,而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设计得再好的课,如果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也是无法达到目的的。现代教育技术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弥补了这一缺陷,以传统模式为基点,以电脑和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为核心的应用,能够同时采集、编辑、存储和显示文字、声音、活动影像、图形、图片等资料,并将它们进行有机地结合、加工、处理,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也为以往教学中有些难以讲解清楚的概念给以本质的揭示,将将传统课堂教育教学内容整合到现代教育技术中去,就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给四年级的学生上《京剧脸谱》这一课的时候,我从京剧脸谱在生活中的运用入手,利用VCR将本来只能靠想象和回忆的社会生活直观的带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让学生可以直接再次体验,使他们在平时可能用不到的记忆再次复苏,使得印象变得更深刻,反应也变得更为敏感。同时为了达到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感受,我还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话说臉谱》的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更好的体会京剧这种国粹所隐含的历史韵味和它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丰富教学过程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空前的变得兴奋和集中,同时潜移默化中让他们体会到了京剧脸谱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与现代先进的电教技术想对比也算是教育界中西合璧了。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欣赏美
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必须重视小学阶段孩子的教学,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应学生发展的、正确的举措,它对学生的发展以及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它可以提高学生审美的敏锐力,中国有这么一句话,“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在不断的美术欣赏中,学生就可以做到在第一眼就发现事物的精髓所在,最终培养出超凡的反应能力;其次,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学生拥有的最具内涵的“武器”,在不断的欣赏中,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欣赏齐白石的《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想一下虾所需要的水以及相关食物,想象虾在河里游动时的悠然自得;再次,它能丰富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审美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它需要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在不断的欣赏中,学生对于审美的认识也会更加的深刻,比如在“深山藏古寺”一画中,学生依据理解力的不同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看法;最后,它能让学生具有审美的情感,一直以来,中国都强调情感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却得不到良好的应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学生就能很快的达到与作品之间的共鸣,最终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强化求异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美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美。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造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鲜性和独特性,引发学生兴趣。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联想和制作,逐步养成从多思路创作作品的好习惯。如学习《装饰画》一课,有的学生带来了麦杆、稻草、麻绳、鹅卵石,有的带来了匾、贝壳,纽扣、啤酒瓶,有的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瓣、花生壳、废纸板通过粘贴制作,一个个别具风格的装饰画就这样诞生了。在教学中,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去粘贴图片,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善于选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增强变废为新的创新意识,如把生活中常见的废纸板制作成个性化的镜框、小画夹等手工作品;并且还可以启发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这张废纸板,如用彩绘的形式、水粉画装饰的形式、线描的形式。
未来的世界将是竞争的世界,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用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美、会美、能表现美、能创造美的能力,使之成为祖国大花园中竞相吐艳的朵朵鲜花,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雄辈出时代的来临。
作者简介:
胡晓莉,主要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一、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启发学生发现美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是发现。”但是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不注意观察,无法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从中发现美。例如,进行《图案之美》一课教学前,我搜集了生活中有关装饰的漂亮图案,制成课件,教学时为学生播放,使学生走进装饰图案的海洋,看到了植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还使学生发现了身边平时没有感到的美所蕴含的文化,自然激起了学生对图案的喜爱之情。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满足了孩子们的心里需求,符合学生的心理习惯,令他们耳目一新。再如,进行《留住秋天》一课教学前,我搜集了有关秋天的景色画面,制成课件,教学时为学生播放,使学生走进了秋天,看到了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风送爽,红叶似火;看到苹果熟了,柿子红了,松鼠采野果,喜鹊忙做窝……通过课件演示,学生感受到了秋天,发现了身边平时没有感到的景色之美,自然激起了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那些形象生动的、大量的关于秋天的画面,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满足了孩子们的心里需求,符合儿童的心理习惯,令他们耳目一新。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感受美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及其有限,显得枯燥乏味,而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设计得再好的课,如果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也是无法达到目的的。现代教育技术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弥补了这一缺陷,以传统模式为基点,以电脑和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为核心的应用,能够同时采集、编辑、存储和显示文字、声音、活动影像、图形、图片等资料,并将它们进行有机地结合、加工、处理,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也为以往教学中有些难以讲解清楚的概念给以本质的揭示,将将传统课堂教育教学内容整合到现代教育技术中去,就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给四年级的学生上《京剧脸谱》这一课的时候,我从京剧脸谱在生活中的运用入手,利用VCR将本来只能靠想象和回忆的社会生活直观的带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让学生可以直接再次体验,使他们在平时可能用不到的记忆再次复苏,使得印象变得更深刻,反应也变得更为敏感。同时为了达到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感受,我还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话说臉谱》的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更好的体会京剧这种国粹所隐含的历史韵味和它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丰富教学过程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空前的变得兴奋和集中,同时潜移默化中让他们体会到了京剧脸谱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与现代先进的电教技术想对比也算是教育界中西合璧了。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欣赏美
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必须重视小学阶段孩子的教学,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应学生发展的、正确的举措,它对学生的发展以及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它可以提高学生审美的敏锐力,中国有这么一句话,“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在不断的美术欣赏中,学生就可以做到在第一眼就发现事物的精髓所在,最终培养出超凡的反应能力;其次,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学生拥有的最具内涵的“武器”,在不断的欣赏中,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欣赏齐白石的《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想一下虾所需要的水以及相关食物,想象虾在河里游动时的悠然自得;再次,它能丰富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审美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它需要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在不断的欣赏中,学生对于审美的认识也会更加的深刻,比如在“深山藏古寺”一画中,学生依据理解力的不同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看法;最后,它能让学生具有审美的情感,一直以来,中国都强调情感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却得不到良好的应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学生就能很快的达到与作品之间的共鸣,最终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强化求异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美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美。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造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鲜性和独特性,引发学生兴趣。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联想和制作,逐步养成从多思路创作作品的好习惯。如学习《装饰画》一课,有的学生带来了麦杆、稻草、麻绳、鹅卵石,有的带来了匾、贝壳,纽扣、啤酒瓶,有的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瓣、花生壳、废纸板通过粘贴制作,一个个别具风格的装饰画就这样诞生了。在教学中,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去粘贴图片,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善于选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增强变废为新的创新意识,如把生活中常见的废纸板制作成个性化的镜框、小画夹等手工作品;并且还可以启发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这张废纸板,如用彩绘的形式、水粉画装饰的形式、线描的形式。
未来的世界将是竞争的世界,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用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美、会美、能表现美、能创造美的能力,使之成为祖国大花园中竞相吐艳的朵朵鲜花,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雄辈出时代的来临。
作者简介:
胡晓莉,主要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