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宁夏段精彩旅程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位于“丝绸之路”古道上,史称“关中之屏蔽,河陇之噤喉”,一直是历史上的军事重地。黄河纵贯其境内800里,是中国惟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 000多座,被海外宾客称为中国的“伊斯兰省”、“穆斯林省”。悠久的历史,给宁夏留下了较多的名胜古迹。主要有造型别致、壮丽雄伟的海宝塔,鼓楼,玉皇阁,南门楼;有1 500多年前的艺术宝库——须弥山石窟;有竹林翠掩、玉潭飞瀑的泾源老龙潭;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國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108塔;有伊斯兰建筑——南关清真寺;有人类原始造型艺术——贺兰山岩画;有西北第二大鸟岛——青铜峡水库区鸟岛;有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水洞沟遗址;有东方好莱坞——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革命的圣地——六盘山区;有沙海明珠——沙坡头;有中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的沙湖旅游区;还有新近开发的宁夏珍奇艺术城;更有滔滔不绝的黄河及400多万亩的河套灌区,形成了不是江南胜江南的特有的塞上迷人风光。
  宁夏的土特产,以枸杞、甘草、贺兰石、二毛皮、发菜最有名,被誉为红、黄、蓝、白、黑“五宝”。宁夏的地方风味兼有中原传统风味和穆斯林风味而独树一帜,主要地方风味有糖醋黄河鲤、鸽子鱼、清蒸羊羔肉、羊杂碎、羊肉泡馍、油香等。
  
  西夏故都—银川
  
  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又名凤凰城,有“塞上江南”之誉。它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是一座古老而又欣欣向荣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戎狄族、匈奴族游牧的地方。秦时属于北地郡北境,直至公元5世纪的夏国时,在今日银川市东约8公里的地方兴建了“饮汉城”。这里曾是赫连勃勃大夏政权的王家园林,名曰丽子园,是一座游乐城市。600年后(11世纪),今日银川城前身的兴庆府则成为西夏政权的都城。
  
  银川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景优美,名胜古迹游览点主要有西夏王陵、海宝塔、承天寺塔、玉皇阁等。大漠金沙、黄土丘陵和水乡绿稻这些截然相反的景色,在银川巧妙融合成了“塞上江南”的绚烂景观。
  
  海宝塔
  
  坐落在银川市北郊海宝塔寺内,因与西面的承天寺塔遥遥相对,又称北塔,为银川八景之一,素有“古塔凌霄”之誉。始建年代不详,相传为公元5世纪初十六国之一的夏国国王赫连勃勃重建。海宝塔共11级,通高54米,塔身呈正方形,四面中间又各突出一脊梁,呈“亚”字形,为我国十六名塔之一。每层每面的正中设有券门,且略微向外突出,入口处有剔透玲珑的小抱屠和宽大的纵跑台阶,为砖砌楼阁式建筑。塔身的建筑外形线条流畅而明朗,层次感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西夏王陵
  
  位于银川市以西约2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方圆40平方公里,坐落着9座帝王陵和70多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陵邑位于陵区北部,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四周筑有夯土城墙。城内的广场、道路、院落、水井和房屋等遗迹都清晰可见,布局十分规范整齐。城内分前、中、后三个部分,中部和后部的正中,各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其他建筑多集中在城的前部和中部,并组成一座座封闭式庭院。
  陵区是仿河南省巩县的宋陵建造的。每一座陵园都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陵园四角筑有角台,高大的阙台雄踞神道两侧。园内曾有鹊台、碑亭、神墙、角楼、月城、内城、陵台石像等,形成气势壮观的地面宫殿。陵园于公元1227年被毁。现幸存着的一列列神墙、鹊台、角楼依旧矗立,特别是那些黄土筑的八角塔形陵台高达20多米,被外国游人誉为“中国的金字塔”。
  西夏王朝建都银川,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依贺兰为固”。当时,贺兰山为皇家林苑,山上建有“离宫”、“避暑宫”等皇家宫殿和皇家寺院。贺兰山绝壁千仞,松林如海。极目东望,银川平原黄河如带,阡陌纵横,沟渠如网,稻谷飘香,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夏王陵为西夏王国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缩影。为了再现当年风韵,有关部门在陵区设置了声光装置。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从地上射出的灯光呈黄、蓝两色照在陵台、角楼、神墙上,宛若神话世界。
  
  沙湖
  
  距银川市56公里的沙湖以自然景观为主体,“沙、水、苇、鸟、山、荷”六大景源有机结合,构成独具特色的秀丽景观。沙:沙湖南端一望无际的沙漠给人以豪放、博大的感觉。训练有素的沙漠之舟——骆驼载人进入大漠深处,阵阵悠扬的驼铃声清脆地在空中回荡,使人心神荡漾,如醉如痴。水:雾海流云天作黛,月色空明水亦悠。镜湖碧水宛如一幅绿色的水彩画,在这里游泳、荡舟都会时时感到清新舒畅,心旷神怡。苇:沙湖东北面,芦苇成片成丛,游艇在芦苇中穿行,如同迷宫,不时惊起一串鸥鹭,令人兴趣盎然。鸟:沙湖是鸟的天堂。这里水产丰富,无污染,更得到人类的格外关照。位于湖中心的“百鸟乐园”,又称“观鸟台”,是候鸟繁衍、栖息的理想之地。在此可观赏到天鹅、大鸨、中华秋水鸭、海鸥、白鹤、灰鹤等11目24科鸟类,百万只鸟禽在这里流连,成为沙湖景色一绝。山:沙湖西眺,巍巍贺兰山重峦叠嶂,山上山下温差很大。在初秋仲春微雨即成雪,雪积成山,日照不融,山上阳光明媚,山下常如披絮,形成“贺兰晴雪”,为宁夏古代八景之一。荷:万亩荷花苑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使人恍如置身江南。
  
  华夏西部影视城
  
  位于贺兰山东麓,是一座明代古堡废墟遗址。上世纪90年代,作家张贤亮把镇北堡介绍给了电影界并创办了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在被誉为“东方好来坞”的华夏西部影视城,已拍摄了《牧马人》、《红高梁》、《边走边唱》、《黄河谣》、《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30多部影视剧。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最吸引电影艺术家的是它既有电影美学价值,又极少雕琢痕迹。
  
  青铜峡及108塔
  
  青铜峡位于宁夏中部,是黄河上游段的最后一個峡口。峡长6公里,把银川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青铜峡两山对峙,水深流急,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汉代名将马贤和唐代名将李靖都曾在这里作战。古人有诗吟咏:“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
  在峡口山黄河西岸一个向东的陡峭山坡上,有大群喇嘛塔矗立,总数共108座,坐西朝东,背山面水,依山势自上而下分阶而建,按1、3、5、7……19奇数排列,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塔群始建年代不详。从形制上看,大概是元代的建筑。这是中国古塔建筑中仅见的大型塔群。塔全部用砖砌成,抹以白灰,属于喇嘛式的实心塔。每当风和日丽,108座塔倒映在金光闪闪的水波中,景色奇特。民间相传这里是穆桂英的“天门阵”、“点将台”,其实它是佛教的纪念塔。
  
  贺兰山岩画:中国北方古代岩画代表
  
  贺兰山,似一条隆起的脊梁,坐落在宁夏的中北部。巍巍贺兰山东麓谷大沟深,在山口、夹谷之中裸露的岩石上,祖先创造了一种永恒的造型艺术——岩画。
  这条平均宽度不足50米的贺兰山口沟谷两侧,密集地分布着2 000多组古代岩画,个体图案达5 500多幅,以多种表现手法记录了远古人类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
  
  岩画多刻划在山体和巨石之上,图像有人物、动物,也有天体、植物和不明含义的符号及西夏文字等;组合画面有游牧、狩猎、械斗、舞蹈、动物群体、男女生殖器及交媾等。
  贺兰山岩画北起贺兰山北端,南到腾格里沙漠边缘。目前已发现27个岩画分布点,5 000多幅组合画面,单体图案近2万个。岩画内容丰富、内涵深邃、造型优美且数量可观。它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游猎民族千万年来创造的文化财富,为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民俗、宗教、美学、绘画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翔实的形象资料。
  
  
   塞上小江南——中卫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黄河前套之首。南依黄土高原之香山,北接腾格里沙漠,中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包兰、宝中铁路和109国道横穿境内,水陆交通便利。中卫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是塞上重镇,天然宝地,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黄河富中卫”之说。中卫人文风物荟萃,山河壮丽。尤其是沙坡鸣钟、铁龙越沙、黄河弄筏、河湾水车、沙岭笼翠、高庙览胜、山台风光、沙山名湖、高庙地狱、黄河飞渡、龙宫清泉等景观,以其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游客。饮誉世界的沙坡头更是集治沙成果和沙漠生态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沙坡鸣钟
  
  出中卫城西,过迎水桥,驶进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再行四五十里,一个风景秀丽的世外桃源出现在眼前:绿洲里,杨柳参天,绿荫遍地,果林郁郁,莺歌燕鸣;绿洲上面,高达近百米的大沙丘,直逼黄河左岸。在2 000多米的沙堤中间,有一段坡最陡,势最险。这就是自然奇观“会唱歌的沙漠”——鸣沙山的“沙坡鸣钟”。这里的沙子,一年四季都能发出一种奇妙的声音。如果登上坡顶,顺势下滑,即刻会听到嗡嗡嗡的轰鸣。
  
  沙坡头
  
  沙坡头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路轨被沙埋住,从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这项工程取得了成功,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波浪,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专家慕名前来考察。沙坡头旅游区位于中国四大沙漠之一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濒临黄河,紧靠包兰铁路和中宝铁路,距中卫县城西仅22公里。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专家称为“垄断性的旅游资源”。
  沙坡头景区兼具江南水乡的清秀和西北大漠的雄浑,尤以大漠黄河、治沙奇迹、“沙坡鸣钟”而著称于世。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滑沙的妙处,还可以骑骆驼漫游沙海,乘羊皮筏子漂流黄河,其乐无穷。
  
  中卫高庙
  
  位于中卫城北,接连城墙的高台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清康熙四十八年(1710)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其建筑面积达2 510平方米,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古建筑群。
  高庙坐北朝南,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在仅2 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了近百间类型各异、风格不同的殿宇。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飞檐相啄,回环曲折,紧凑而富于变化,是宁夏古建筑中的杰作。登上中卫高庙的最高层,又是另一番景象。古人咏颂此景:“芦花飞雪涨晴漪,烟雨冥朦望益奇。点点白鸥深处浴,扁舟摇动五湖思。”极目云天,泼黛浮蓝,大漠绿洲、黄河、长城尽收眼底。
  
  丝路重镇——固原
  
  固原地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东西南三面与甘肃毗邻,北部与中卫、同心两县接壤,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史称“据八邵之户背,管三镇之要”,曾有七朝在此设州建郡。县境内战国秦长城蜿蜒百里,雄风犹在。始建于北朝、兴盛于唐代的须弥山石窟,规模宏大,造像精美。固原博物馆珍藏文物达万件,北魏墓出土的棺漆画,国内罕见。北周墓发掘的波斯镏金银壶,世界仅有。
  
  须弥山石窟
  
  在固原县须弥山南麓,有100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该窟初建于北魏(4~6世纪),扩建于隋唐、宋、西夏、元、明,迄今仍保留有20多个洞窟。其中北周造像最为精美,是造像中的佼佼者。隋代的造像风格淳朴,唐代造像面形丰满,表情安详。最大的一座释迦像是唐代大中三年(849)前雕凿的,高约26米。该窟还存有宋、西夏、金、元、明等各个时代的多处题记、碑刻,是了解石窟历史、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资料。
  与仅开凿在一座石崖上的国内大多数石窟迥然不同的是,须弥山石窟开凿在鸿沟相隔的8座石山上,构成数峰并兴、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须弥山峰峦叠嶂,林木繁茂,傍有流水,风景秀丽,是西北黄土高原不多见的风景区(现须弥山石窟各沟之间都已架梯搭桥,以方便游览) 。
  须弥山石窟是丝绸之路北线的珍贵文化遗存,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拥有很高艺术观赏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龙潭
  
  老龙潭俗名“泾河脑”,位于泾源县城南20公里处,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泾河由此流出,经宁夏、甘肃、陕西,奔流千里,惠及两岸人民。老龙潭不仅以湍湍清澈之态,百泉汇流之势而闻名,也以其雄险的风韵、美妙神奇的传说著称于世。相传这里正是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的地方。现在潭内红色的石头,相传是龙王的血。老龙潭峰环水抱,山耸峡窄,峭壁嶙峋,崖势曲斜而陡峭;水波汹涌,潭水翻滚在深邃莫测的石槽里,水浪激石腾飞,风吼雷鸣。老龙潭周围群山突起,峰峦叠嶂,悬崖松茂,流水清清。这里的三眼古潭似块块宝镜,映照天光。石潭两侧危石峭壁,龙门瀑布飘然垂挂。每逢春夏季节,波光暗绿,水激流滚,林海深处,水雾弥漫,飞瀑直泻。峡中石峰林立,钟灵毓秀。清洌的泾河水,冲潭而出,似银龙腾舞。近看狂涛巨澜腾天,银花四溅;远望飞泉击石,浪卷竹帘。
  
  璎珞宝塔
  
  璎珞宝塔位于彭阳县城东北60公里的冯庄乡小湾村。塔通高15米,平面呈八角形,为七层楼阁式砖塔。宝塔前临深涧,背倚高山,与七个小山隔河相望。“七个山”就是因七个奇特的小山而得名。这些山皆状若馒头,自然天成,钟灵奇秀,自西向东,等距离依次排列,让人感到大自然的造化真可谓鬼斧神工,实为与璎珞宝塔相媲美的又一奇特自然景观。奇山宝塔,相互映衬,夏日阳光下,远眺处在苍翠山峦中的宝塔熠熠生辉,七座奇山,葱茏翠郁。璎珞宝塔是宁夏南部山区现存的惟一一座明代古塔,具有较高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现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源旅游区
  
  泾源地理环境独特,群山逶迤,秀水潺潺,荷花苑、老龙潭、二龙河、虎门关风光独特、景色秀美;成吉思汗屯兵避暑的凉天殿、巾帼英雄穆桂英荡秋千的秋千架、济公和尚修炼坐禅的张台石窟令人心往神驰。这里水力资源丰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既有北国风光之雄,又有南国山色之秀,是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块“绿岛”。
  
   六盘山旅游区
  
  六盘山又称陇山,地处宁夏南部,位于西安、银川、兰州三省会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带中心。主峰在宁夏固原、隆德两县境内,海拨2 928米。山体大致为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曲折险峻。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故名。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镇,也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结合部。南部被誉为黄土高原上一颗绿色明珠的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北地区重要水源涵养林基地和自治区风景名胜区;中部是以固原博物馆为中心的固原古城、战国秦长城、安西王府遗址等构成的文化旅游区;北部以久负胜名的须弥山石窟为中心包括西吉火石寨以丹霞地貌构成的云台山、扫竹岭景区、将台堡、单家集等红军长征遗迹及海原南华山牧场风光,集文物古迹、自然奇观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六盘山是回族聚居区,穆斯林独特的民族风情更为旅游增添了一道风景线,使六盘山成为一座天然博物馆和民俗风情园。
  
  西安州古城
  
  出海原县城往西行约20公里,便有一座古城遗址呈现眼前,这就是历史上称之为“固靖之咽喉,甘凉之襟带”的西安州古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天都山一带被西夏占据。1042年,西夏在天都山下(今黄湾村)修建豪华壮丽的7座大殿,府库馆舍齐备,李元昊和没移氏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此后,每当盛夏季节,李元昊和没移氏就在这里吃喝玩乐,尽情享受。今天的西安州城,已是断垣残壁,北城倾塌严重,城墙仅存七八尺的漫坡状土垄,南城现存状况较好,城之四周可见当年的护城壕痕迹。
其他文献
崆峒山自古就有“西镇奇观”、“神州西来第一山”之美誉,从宗教渊源关系上讲,又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1994年1月崆峒山就被国务院批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2月底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审定为全国最高级别即4A级国家景点。    历史久远 文化内涵丰富    崆峒山是人文始祖轩辕皇帝登山问道的圣地。  据学者研究,甘肃东部的平凉、天水是上古三皇诞生之地,又是女娲、夸父的诞生地,文化极为久
玉门青西油田地质条件复杂、钻井速度慢、钻井周期长.通过对青西油田的压力分布情况、泥页岩理化性能特点、岩石力学特性评价和地层造斜规律的研究,进行了井身结构简化、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