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银耳汤之失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pa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我想,这就是气度的力量,大度能忍总有人敬。
  一步先登车而已,失之,得到的是谦和形象与和谐氛围。
  三尺宅基地而已,失之,得到的是六尺宽巷与和睦邻里。
  一勺银耳汤而已,失之,得到的是同伴间的无穷关爱。
  今天下午的餐点活动,保育老师为全班孩子一人分发一碗银耳汤后,汤桶里还剩下一些,保育老师好心地问:“谁还要加点?”结果面临一只只举起的小手,保育老师有点招架不住。我对小朋友们说:“看起来银耳汤不够分了,我们把手放下,让给其他小朋友吧!”有的孩子懂事地放下手,有的依然坚持高高地举着。所幸保育老师技高一筹,硬是将所剩不多的汤汁刮刮干净,每人加一点点。
  我把这件事贴到网上,发现跟帖的家长大多大赞保育老师的做法,表扬保育老师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自尊,满足每一个孩子的要求。更有跟帖者赞颂这就是教育的公平性,保育老师的做法让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有银耳汤,还有快乐。
  其实,人的快乐有很多种。得到是快乐,放弃也是快乐,放弃而让别人得到更是快乐。享受自己的胜利是快乐,为别人胜利而鼓掌也是快乐。一个人有坚持的品质是快乐,有竞争的意识是快乐,有承让的涵养更是快乐。
  很多家长在教育自己家孩子时说,只要是自己想要做到的,就别轻易放弃。没错,现代社会要求孩子必须学会争取,但事实上谦让对孩子来说更多的是自觉遵守一种秩序。而这种秩序的遵守,于人于己都会带来方便。大凡世间万事,无不是争则不足,而让则有余。如果孩子们都谦让一点点,就不会因争抢玩具而大哭;如果孩子们都谦让一点点,就不会有人因插队而打 架……当这些孩子长大后,如果每人都谦让一点点,道路就会通畅,行人就会平安;如果每人都谦让一点点,就不会出现争执与对峙这样由小而闹大的事件,居然还出动警察,浪费了多少社会资源;如果每人都谦让一点点,北京“摔婴”悲剧就不会发生……
  有一则公益广告,人们拥挤在公共汽车门前,一男一女为了自己能先挤上车而与对方大吵起来,一位老者则平心静气地劝告两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并让两位年轻人先上了车。我想,这就是教养的力量,谦谦君子总有人爱。
其他文献
何为“环保”?通俗说:就是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环保教育”也可以理解为保护环境的教育。说起环保,在幼儿园是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大”和“空”一直是教师在实施环保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们曾经尝试过“变废为宝”,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玩具、饰品等,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比作品多,以及制作的产品在课后到底去向何处我们不得而知。大多数是在班级展示几天后最终的归宿是垃圾桶,因为这些作品大多数是粗劣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我园地处农村,利用农村自然物对幼儿进行教育是我们的有利条件。农村自然物为幼儿常见的,由于它的直观性、可取性和神秘性更加受到农村幼儿的喜爱,因此利用农村自然物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可取的。我们立足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因地制宜,挖掘农村资源,并围绕农村资源在区角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粗浅的体会,使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在区
我们班淏淏的大名很多人都知道,他调皮、不守规矩、经常会做一些出格的举动,因此在接手这个班之前,我便做好了与他“长期战斗”的准备。但随着对他逐渐深入地了解,我发现淏淏的种种表现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我开始走近大家眼中的这个“问题儿童”。  淏淏有一些使人头疼的行为,比如上课随意插嘴、重复老师的话、自顾自离开座位、午睡时唱歌、面对批评无所谓等等,他怎会如此不同呢?在我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