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教学革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d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在于引导他们客观、公正、平静地看待活动中产生的历史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地、积极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只有师生共同努力,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才有可能获得高效课堂。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要搞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创新,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新课程价值追求。如何创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主人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信息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因此,对信息的掌握,如对历史中客观史实的了解,已经不再是某些专业人士的权限。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当代中学生能够在网络中获取大量的专业信息,而这一切远比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知识要丰富、精确和深刻得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意识到时代对于教育的影响,适当改变教学方式,才能不断成长进步,与时俱进。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开始挑战教师的权威,对教科书上的史实不置可否,甚至指出教材中的错误。
  (二)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由教师主体变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中学生已经今非昔比,各方面知识储备比较丰富,在课堂上表现十分活跃,更敢于向教师挑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质疑。固然,这类学生通常不得教师的喜爱,甚至可以说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捣蛋分子”。但是,当堂呵斥学生,只能引起不满和消极对抗,不利于学科教学,当然也不是一位新时代教师的做法,教师的权威也会受到质疑。
  处理此种情况的最好办法,首先是教师改变自我定位。如果仅仅将自己定位成知识的权威,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可行性已经微乎其微了。因此,必须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观念束缚,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教师要因时制宜地发挥主导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大体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发掘:一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活动方案,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二是在备课过程中随时指导学生正确、高效地解决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三是作为学生的朋友来解答他们的各种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最佳选择。
  (三)新教材新教法的运用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提供了空间。
  新教材新教法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想胜任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教师必须时刻给自己“充电”,这是对自身的一个最基本要求。“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界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相信很多历史教师是解释不清的,更不要说弄清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问题了。如果对于这些理论本身一知半解,甚至一点都不明白,又怎么能够给学生讲清楚它的重要意义呢?要知道,这些知识或许是历史教师的难题,但它们对于某些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很多教师在课间走在教室里的时候看到过有些学生面前摊放着的大厚本专业书籍,为何不尝试着利用学生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呢?何不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呢?
  二、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主人的可行性
  (一)当代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已经今非昔比。
  中学生的学习途径多种多样,学习资料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二)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这一行为成为可能。
  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否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失控。因此,在进行学生课堂实验时,从教学资料的筛选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言和问题设计,再到课件资料的展示,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当然,学生丰富的知识储备为这一大胆尝试的顺利进行奠定了一块至关重要的基石。
  三、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主人的优越性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增加了课堂争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的深层次把握。
  如果讲台前讲课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学时,即使是平平淡淡的一堂历史课,下面的同学也会端正坐姿,翻开书本认真学习。因为他们希望能够在教材中找到问题,借以向台上的小老师发挥挑战。我的课堂上问题不断,辩论不断。只看见台上台下争论得面红耳赤,台上同學大汗淋漓,台下同学热情高涨,双方争论不下时,大家都纷纷把目光转向我。那种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情形,不敢说别人没有遇到过,但至少我平时确实很少遇到。通过我的最后点拨,很多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在课堂上很快理解和把握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深层次把握大大加强了。
  (二)这是对教师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也能弥补历史教师知识不足的缺陷。
  高中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历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科学性,更注重课程形式的灵活和多样。高中历史课程一定会随着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师生平等理念的深化而不断创新。当然,能够引起这样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新课程改革要求。
  当前实施的历史新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已经远不是历史学科知识本身所能包含的了,范围涉及多种学科。这不仅对历史教师素养的提高提出了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历史教学方式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当然,历史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一方面需要历史教师不断自我提升,另一方面要求历史教师能够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9.
其他文献
所谓活力课堂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立足于生活体验与应用,以预设—诱导—启发—自我生成的形式,师生高效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的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高中政治课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质疑”。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发展主体性与独立思考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呢?  一、课堂提问策略  1.营造活泼、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  活泼意味着学生有安全感、身心愉悦,和谐意味着师生平等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的素质,特别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政治老师健康心理素质问题作探讨。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职业角色与心理角色转换不到位。  学校德育形势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变化,要求中学政治老师及时转变自身的理念和定位。但是,有一些老师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很好地做到。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自豪感,在工作中缺乏
摘 要: 学校课堂教学在课时数已定的前提下,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学生对学科有足够的兴趣,那么他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无形中课堂教学效率就得到了提高。对于政治学科而言,由于学科特点的影响,抽象理论较多,显得枯燥无味,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理论与现实相差甚远,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改革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  当前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只有整个民族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升学,而应该是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从升学教育
摘 要: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手段。面对新课程教学,政治教师要适时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采用灵活多样的作业批改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作业批改成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探究热情、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张扬个性的主阵地。  关键词: 政治课新课程教学 作业批改 “创意”    学生参与教学是新课程实施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主要发生于4周龄以下雏鸭的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在我国爆发的鸭肝炎主要是由DHV-I引起,雏鸭一旦感染DHV死亡率为
摘 要: 随着“低碳”理念的提出,以生为本、低耗高效的“低碳课堂”备受关注,然而在一些思想政治公开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低效甚至无效、负效的现象。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背离了新课改理念,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提升。本文对时下政治公开课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进行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 思想政治公开课 低碳课堂 简约高效    低碳生活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