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盗汗圣药——当归六黄汤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耿俊英/任天池
  
  当归六黄汤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李东垣创制的一首名方,载于其所著的《兰室秘藏》一书中。称它为“治盗汗之圣药”,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
  
  方源:李东垣的《兰室秘藏》。
  组成: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各等份,黄芪加倍。
  用法:以上为粗末,每服五钱(15克),水二盏(300毫升),煎至一盏(150毫升),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可见如下症状:盗汗、发热、面赤、心烦、唇赤口干、大便干燥、尿黄、舌红、脉数)。
  
  阴虚火旺而成盗汗
  
  中医学认为,不论睡着还是清醒时,无端出汗的情况称为“自汗”;睡着时出汗,醒来时汗就渐渐停止了的情况,称为“盗汗”。一般而言,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
  阴阳平和之人,则无自汗盗汗之病。而阴虚有火之人,火热之气扰动,逼迫阴液,使之从毛孔外泄,就形成盗汗。故《内经》中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標本兼治滋阴止汗
  
  应用当归六黄汤的辨证要点为:盗汗,面赤心烦,便干尿黄,舌红,脉数。这种盗汗,属于阴虚火旺之证。有阴虚,也有阳火的亢盛。因此,本方配伍的显著特点是:滋阴与泻火并用,滋阴是治本,泻火为治标;益气固表与滋阴泻火相配,滋阴泻火是治本,益气固表是治标。共同组成了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剂。
  本方由三个方面药物组成:当归、生地、熟地三药,滋阴养液,令阴液得其养,为当务之急,为主;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分别泻上、中、下三焦之火,令三火得其平,为辅;倍用黄芪,以益气固表。
  盗汗和自汗虽有阴阳之分,但都存在卫虚不固的情况,所以本方使用加倍剂量的黄芪,一来可以补已虚之表,二来可以固未定之阴,尤为妙用。
  
  现代研究及用法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主要具有抗感染作用。据临床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盗汗、慢性骨髓炎、白塞氏病、慢性口腔溃疡、慢性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更年期综合征、心肌炎、心律失常、月经过多、慢性尿路感染等多种疾病,均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必须注意,不论何种疾病,必须符合本方的适应证候及主要症状表现者方可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决不能以现代病名为据对号入座。
  本方现代多制成汤剂服用,参考用量:当归9克,生地、熟地各12克,黄芩、黄连、黄柏各6克,黄芪15克。
  
  【注意事项】
  ◆产后盗汗者不宜应用。
  ◆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盗汗是一种临床症状,在很多疾病过程中都可以见到这一症状。而盗汗有不同的中医证候类型,当归六黄汤虽然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被称为“治盗汗之圣药”,但不能包治一切盗汗症。只有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清代《医宗金鉴》中说:“当归六黄汤,治心火伤阴盗汗……酸枣仁汤,治心虚不固盗汗,即酸枣仁、当归、白芍、生地、知母、黄柏、茯苓、黄芪、五味子、人参也。”二方均治盗汗,应用时要注意鉴别。
  编辑/余曼yuman@cpcw.com
其他文献
夏老先生今年已71岁。5月18日,他由4位亲属陪同来我这里就诊,一下子,诊室里挤得满满的。  原来复老先生患高血压7年多了,一直坚持服药,但血压仍然忽高忽低,联合用了4种药都控制不好。家人还介绍,他3年前曾出现走路不稳,到医院经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康复。  我注意到夏老先生神情焦虑,时不时呃逆一下。他的家人告诉我,他已经呃逆了四五年,3年前发生脑梗塞后呃逆症状加重,一般
期刊
白术芍药散是中医治疗慢性腹痛泄泻的常用方剂之一,因其治疗腹痛泄泻效果较好而又得名“痛泻要方”。    出处:《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丹溪心法》。  方药: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  用法:可作散剂,或丸剂。  功能:健脾止泻,柔肝止痛。  主治:脾虚肝旺而致的慢性腹痛泄泻。    本方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4味中药组成,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临床表现为: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
提起“人流”,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手术时的疼痛、出血、冷汗……近几年来,“无痛人流”这个词渐渐地被大家所熟知,相对于传统的“人流”而言,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是,“无痛”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全”。  无痛人工流产,为什么不痛?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传统吸宫流产手术的基础上,加了静脉全身麻醉,手术中没有一丝一毫的痛感。因此,这种技术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欢迎。但这也不免让人担心:这么“轻而易举”就解决问题,会
在肝炎家族中,甲肝、乙肝早已“家喻户晓”,而丙肝却“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事实上,丙肝和甲肝、乙肝一样都属于病毒性肝炎,虽然临床症状比较轻,但也容易发展为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