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级剑术是武术运动中的短器械套路之一,也是高等院校体育教材的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和运动技术水平,改进传统教学方法,作者对初级剑术教学法进行了概述,认为在初级剑术的教学中要遵循“厚基础、重分解教学、精讲多练、抓节奏”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 初级剑术 传统教学法 创新教学法
初级剑术是剑术的基础套路,是以人体的动作和手中的剑为器械,以剑尖、剑身、运行路线、时间、空间、动作力度等因素合成的套路。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动作朴实直观,整套动作除起势、收势外,由32个动作组成。套路4分段,每段由8个动作组成,动作路线是一三段向左,二四段向右直线运动,起势和收势方向相符。由于剑术比拳术在手臂上长出近1m,对初学者来说对其运动方向、路线、动作准确程度都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初级剑术教学中要遵循“厚基础、重分解教学、精讲多练、抓节奏”的教学原则。
1.传统教学法
1.1蔡志霞在《初级剑术的技术特点以及在公体教学中的教法探讨》中认为初级剑术动作较多,除了武术套路教学中常用的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加强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使剑术中的“缓与急”“轻与重”“轻撩与重劈”“退步与进步”“防与攻”“虚与实”等灵活运用、有机配合。如在整套剑术中,有时“行走如云”以配合云剑、抹剑,有时“急跑猛跳”以配合崩剑、刺剑,等等,就必须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学习,先易后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其二,加强相似动作教学以帮助学生提高识别能力,以免因相似的步型、步法而导致剑法的混乱。比如:提膝平斩—提膝下截—提膝下点—提膝直刺;回身后劈—回身下刺—回身平崩—回身后撩;歇步下劈—歇步上崩等对初学剑术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因相同的步法或身法而使剑法模糊。其三,坚持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课时少、间隔长、学生基础差,所以开设课外辅导非常必要。这样不仅可以使学习有连续性,把教材重现的时间安排在遗忘之前,而且可以补充加强课堂上未完全掌握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为更好地安排以后的课程夯实基础。其四,配乐练习。根据音乐与剑术的特点,在教学中以音乐来辅助以起到振奋精神、提高注意力和表现力的作用。其五,易名法加强记忆。教师通过改变动作名称,使记忆形象化,练习时脱口而出,增强趣味性。
1.2房斌在《初级剑术的教学方法探讨》中通过对初级剑术的技术分析,在阐述学生学习初级剑术时的武术基本情况后,论述了“动、静结合,徒手辅助,抽取组合,分类区别”在初级剑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作用。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采用“繁难动作分教,简易组合分节学”的传授方法,先将套路中某些顺势连贯的组合动作抽取出来教学。在传授套路之后,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的剑法和似是而非的动作加以归类区分,对学生进行再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识别能力并及时纠正错误。
1.3于洪波等在《初级剑术教学法初探》一文中通过对讲解、示节、领做、练习四种教学方法在初级剑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四者相辅相承、紧密联系,它是完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较好的教学方法。这四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要求讲解语言简洁,重点突出;示范要正确,突出美感,示范面灵活多变且站位的点与面形成一体形成站位与动作变换相互贯穿;领做时要确定好定势方位与路线;练剑必须以练功为主导,通过小组的有机结合与分散使个体技术动作熟练阶段练习形成劲力顺达的气度美、剑眼相随的风格美、舒展大方的造型美及快慢相宜的韵度美。
2.创新教学法
2.1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刘争春等的《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在初级剑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运用目前国外流行的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对沈阳大学2001级6个班200名女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互惠分组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技术提高幅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互惠分组教学是摩斯顿体育教学模式谱系中八个模式的第三种。互惠分组教学模式是指在技术学习和练习中将学生分成互助互利的两人一组,互相观摩,互相帮助,互相提供反馈信息,为共同提高成绩提供可能。互惠分组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其能使每个练习者在练习时,根据观察者提供的即时反馈信息,不断修正自己的动作,而观察者观察、评价练习者的过程,也是另一种对技术动作进行默认回忆的过程。这样能使观察者和练习者掌握的知识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通过多次的验证和积累,形成正确的即时反馈信息。再进行练习时,内在的反馈使他们能用正确的动作表象来对照自己所完成的动作,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另外,小组的共同活动使得学生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互相感到亲切与依赖,并由此引起彼此间的情绪共鸣,使每个学生都把自己融为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产生心理满足感。
2.2综合教学法。方少茹在《初级剑术综合教学法的实验研究》中提出,在初级剑术的教学中可采用分解、重复、互动、比赛四个教学法有机结合运用的综合教学法进行教学。因为综合教学法在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作质量的互动、比赛两个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掌握初级剑术套路,完成教学任务,并在学习套路中提高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表现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2.3记忆策略教学法。谭玉霞等在《实施记忆策略提高初级剑术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以普通女大学生为对象,结合初级剑术进行教学实验。其采用意义识记法,在学生领会、理解、掌握教材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增强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尝试。结果表明,实施记忆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尽快记忆动作名称顺序,掌握所学技术动作,而且对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有良好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一,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了解教学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知识水平、文化程度。其二,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外显行为,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内部活动,把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结合起来,避免片面性。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把握教学主题,使记忆策略的一切活动始终围绕学习和掌握初级剑术全套动作技术学习。
3.结语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先达到正确的动力定型,再通过巩固和发展,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因此,不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创新教学法,都应遵循“厚基础、重分解教学、精讲多练、抓节奏”这个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蔡志霞.初级剑术的技术特点以及在公体教学中的教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7,35:678.
[2]房斌.初级剑术的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25,(4):59-60.
[3]于洪波.初级剑术教学法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8,(1):44-45.
[4]刘争春等.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在初级剑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4):62-63.
[5]方少茹.初级剑术综合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6):388-389.
[6]谭玉霞等.实施记忆策略提高初级剑术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2001:106-108.
[7]张佩旭.对武术教学中剑术教法的几点认识[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8,(4):59-60.
关键词: 初级剑术 传统教学法 创新教学法
初级剑术是剑术的基础套路,是以人体的动作和手中的剑为器械,以剑尖、剑身、运行路线、时间、空间、动作力度等因素合成的套路。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动作朴实直观,整套动作除起势、收势外,由32个动作组成。套路4分段,每段由8个动作组成,动作路线是一三段向左,二四段向右直线运动,起势和收势方向相符。由于剑术比拳术在手臂上长出近1m,对初学者来说对其运动方向、路线、动作准确程度都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初级剑术教学中要遵循“厚基础、重分解教学、精讲多练、抓节奏”的教学原则。
1.传统教学法
1.1蔡志霞在《初级剑术的技术特点以及在公体教学中的教法探讨》中认为初级剑术动作较多,除了武术套路教学中常用的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加强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使剑术中的“缓与急”“轻与重”“轻撩与重劈”“退步与进步”“防与攻”“虚与实”等灵活运用、有机配合。如在整套剑术中,有时“行走如云”以配合云剑、抹剑,有时“急跑猛跳”以配合崩剑、刺剑,等等,就必须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学习,先易后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其二,加强相似动作教学以帮助学生提高识别能力,以免因相似的步型、步法而导致剑法的混乱。比如:提膝平斩—提膝下截—提膝下点—提膝直刺;回身后劈—回身下刺—回身平崩—回身后撩;歇步下劈—歇步上崩等对初学剑术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因相同的步法或身法而使剑法模糊。其三,坚持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课时少、间隔长、学生基础差,所以开设课外辅导非常必要。这样不仅可以使学习有连续性,把教材重现的时间安排在遗忘之前,而且可以补充加强课堂上未完全掌握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为更好地安排以后的课程夯实基础。其四,配乐练习。根据音乐与剑术的特点,在教学中以音乐来辅助以起到振奋精神、提高注意力和表现力的作用。其五,易名法加强记忆。教师通过改变动作名称,使记忆形象化,练习时脱口而出,增强趣味性。
1.2房斌在《初级剑术的教学方法探讨》中通过对初级剑术的技术分析,在阐述学生学习初级剑术时的武术基本情况后,论述了“动、静结合,徒手辅助,抽取组合,分类区别”在初级剑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作用。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采用“繁难动作分教,简易组合分节学”的传授方法,先将套路中某些顺势连贯的组合动作抽取出来教学。在传授套路之后,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的剑法和似是而非的动作加以归类区分,对学生进行再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识别能力并及时纠正错误。
1.3于洪波等在《初级剑术教学法初探》一文中通过对讲解、示节、领做、练习四种教学方法在初级剑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四者相辅相承、紧密联系,它是完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较好的教学方法。这四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要求讲解语言简洁,重点突出;示范要正确,突出美感,示范面灵活多变且站位的点与面形成一体形成站位与动作变换相互贯穿;领做时要确定好定势方位与路线;练剑必须以练功为主导,通过小组的有机结合与分散使个体技术动作熟练阶段练习形成劲力顺达的气度美、剑眼相随的风格美、舒展大方的造型美及快慢相宜的韵度美。
2.创新教学法
2.1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刘争春等的《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在初级剑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运用目前国外流行的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对沈阳大学2001级6个班200名女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互惠分组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技术提高幅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互惠分组教学是摩斯顿体育教学模式谱系中八个模式的第三种。互惠分组教学模式是指在技术学习和练习中将学生分成互助互利的两人一组,互相观摩,互相帮助,互相提供反馈信息,为共同提高成绩提供可能。互惠分组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其能使每个练习者在练习时,根据观察者提供的即时反馈信息,不断修正自己的动作,而观察者观察、评价练习者的过程,也是另一种对技术动作进行默认回忆的过程。这样能使观察者和练习者掌握的知识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通过多次的验证和积累,形成正确的即时反馈信息。再进行练习时,内在的反馈使他们能用正确的动作表象来对照自己所完成的动作,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另外,小组的共同活动使得学生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互相感到亲切与依赖,并由此引起彼此间的情绪共鸣,使每个学生都把自己融为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产生心理满足感。
2.2综合教学法。方少茹在《初级剑术综合教学法的实验研究》中提出,在初级剑术的教学中可采用分解、重复、互动、比赛四个教学法有机结合运用的综合教学法进行教学。因为综合教学法在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作质量的互动、比赛两个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掌握初级剑术套路,完成教学任务,并在学习套路中提高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表现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2.3记忆策略教学法。谭玉霞等在《实施记忆策略提高初级剑术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以普通女大学生为对象,结合初级剑术进行教学实验。其采用意义识记法,在学生领会、理解、掌握教材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增强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尝试。结果表明,实施记忆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尽快记忆动作名称顺序,掌握所学技术动作,而且对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有良好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一,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了解教学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知识水平、文化程度。其二,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外显行为,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内部活动,把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结合起来,避免片面性。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把握教学主题,使记忆策略的一切活动始终围绕学习和掌握初级剑术全套动作技术学习。
3.结语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先达到正确的动力定型,再通过巩固和发展,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因此,不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创新教学法,都应遵循“厚基础、重分解教学、精讲多练、抓节奏”这个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蔡志霞.初级剑术的技术特点以及在公体教学中的教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7,35:678.
[2]房斌.初级剑术的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25,(4):59-60.
[3]于洪波.初级剑术教学法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8,(1):44-45.
[4]刘争春等.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在初级剑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4):62-63.
[5]方少茹.初级剑术综合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6):388-389.
[6]谭玉霞等.实施记忆策略提高初级剑术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2001:106-108.
[7]张佩旭.对武术教学中剑术教法的几点认识[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8,(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