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科动物MHC的基因组学、多态性及与性状的相关性

来源 :四川动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已经成为保护遗传学和分子生态学重要的遗传标记。鹿科动物是很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也包含很多重要的经济物种和濒危物种。因此,鹿科动物的MHC研究可为种群遗传结构、进化、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生存力评估、疾病风险评估、抗病力的定向选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从MHC的基因组结构、多态性,与抗病、抗寄生虫的关系,与鹿角生长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20年来鹿科动物MHC的研究成果,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思路。
其他文献
利用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Sperm-mediated gene transfer,SMGT)方法,将sFat-1 DNA片段直接和小鼠精子孵育,再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建立sFat-1转基因小鼠模型。经PCR检测,16
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但目前防治寄生虫病尚存在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来控制寄生虫病将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介绍寄生虫基因
以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有序和绩效为目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预算单位,以强化支付流程和内部控制为主要手段,以支付账务为基础,围绕财政零余额账户,将现行的管理方法合理运用,结合
1存在的问题某县供电公司配电抢修指挥班主要承担供电报修服务业务,为此,在办公场所配置一台光纤收发器、一台小型交换机和两台计算机。供电报修服务业务要求全天24 h不间断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短尾蝮的鼻间鳞形状与斑纹和短尾蝮(Cloydius brevicaudus)和日本蝮(G.blomhoffii)相似,鳞片变化范围也有很大重合。尽管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至于它们的分类地
对3个地理种群毛蚶核糖体ITS区进行RFLP分析,并对其ITS-1端进行序列分析。未见ITS区具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ITS-1端564bp的序列中多态位点为3.37%,表明毛蚶的遗传多样性很低,
依据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录D,推导出规范中没有给出的双支接闪杆(含双支等高接闪杆、双支不等高接闪杆)xx’平面上单侧保护范围的计算公式,并给出应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