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时期朱应、康泰的扶南之行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qs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朱应、康泰的出使扶南,是中外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从其作用来说,可以和张骞通西域先后媲美。这段史实,过去讨论的人不多。现在试图根据目前能够找到的材料,提出个人的初步看法。朱应、康泰的出使,在吴将吕岱平定交州士氏叛乱之后,具体时间当在孙权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三国志吕岱传》云“又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权嘉其功,进拜镇南将军。”记录模胡不清,史实有重大遗漏,
其他文献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要引导他们体会语言之美,确实难度很大。如果没有好招、妙招、奇招,让学生“沉潜”到语言之美的体会与领略之中,那么,我们说“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一点也不为过。问题是,用什么样的好招、妙招,乃至奇招,会让学生“沉潜”到语言之美的领略中去呢?用一句话概括便是:“增减、替换细揣摩,字斟、句酌寻特色”。  “增减、替换细揣摩”即有意识地以增减、替换词语的方式揣摩词语表现力,选择恰当沉
它是盘古手中开天辟地的巨斧,雷霆一击,澄清了一个混沌的世界;它是女娲腕上柔美灵动的藤条,轻曼飘逸,挥舞出一片多姿的色彩;它是精卫口中誓填东海的灵石,簌簌而落,投身于一顷汹涌的碧波。那食野之苹的呦呦鹿鸣,是萦绕在旷古原野上的清脆余音;那踏破贺兰山阙的铮铮战鼓,是激荡着历史星空的铿锵回响。它静静地流淌在炎黄子孙绵延的血脉之中,清澈而又甘冽,芳香而又馥郁。它就是语文,一条流淌着诗意的河流。  就是这条河
期刊
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本的灵魂,一般都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视觉的醒目性和高度的概括性。语文老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对课文标题进行仔细揣摩,充分挖掘标题在教学中的多层面作用,小“题”来大做,就能触发很多良性循环,使语文教学形成简约而高效的效果。  一、扣“题”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篇课文能否将学生牢牢地吸引,我们的教学导入至关重要。一篇课文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类型,但扣“题”导入是
相对于之前的70后和80后,90后的知识型员工的家庭条件普遍不错,成长环境的优越性,因此,普遍有较高的薪酬期望值,也正在推高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当然,薪酬是员工个人价值最重要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对储蓄国债市场的影响日益显现。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储蓄国债管理中存在管理落后、缺乏定价机制、储蓄国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大部分小学生均较为喜爱。鼓励学生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要将故事讲得生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要讲好故事必须要求学生将故事的内容、情节、形象等进行详细了解与掌握,并持有饱满的感情、与故事相符的语调进行故事的讲述,才能吸引听故事人的兴趣,达到引人入胜和自我感悟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语言智慧。  一、梳理故事讲述脉络  小学生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