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黑河引水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水利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在当今社会是继材料和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是支撑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信息在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所起的革命性、广泛性的作用是其他技术难以比拟的。特别在知识经济与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世界上所有物质的、能量的、知识的交流都要通过信息来表现。包括人类活动在内的所有的生产要素也要通过信息的交互组成一个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创造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社会越发展,生产越社会化、程序化,信息的交互量就越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发展信息技术定位于支撑中国未来全方位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基础,被列入重中之重。全国首届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的定义是: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是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发达的信息技术产业和完善的信息咨询业为标志的。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水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构成因子。因此水利又是战略重点,水资源是战略资源。水利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水利信息包括水雨情信息、汛旱灾情信息、水质水量信息、水环境信息、水工信息等。水利信息化通俗地讲,就是把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光电技术、遥测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普遍而系统地应用于水利行业,对行业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的过程。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和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是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基础,必须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甚至于要有适当的超前发展。
  
  二、黑河引水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内容
  
  黑河引水工程是西安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关系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长远的跨世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是以城市供水为主,兼有灌溉、水力发电、调畜防洪的综合利用的跨流域大型水利工程。是列入国家计划的省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西安的发展举足轻重,是当之无愧的西安市生命线工程。该工程分两部分建设,从1987年12月一期工程开始到2001年3月二期工程完工,横跨两个世纪历时15年完成。
  黑河引水工程作为陕西省的重点大型水利工程,应该成为陕西省水利行业现代化的带头兵,首先迈出关键的一步,实现水利信息化,将传感器微电子技术、通讯网络技术、遥感遥测技术、数字模拟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球定位系统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各类先进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把防汛调度、大坝监测、水量水质监测、电站运行、渠道管理及办公自动化等系统集成数字化管理平台。不但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处理,而且实现现场实时图像监视、操作,通过对各种状况和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和优化,在可视化的条件下实现遥测遥控。
  
  1.发展思路
  以需求为向导,长远结合,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推进。
  
  2.建设目标
  信息化管理系统由监控系统和监视系统两部分组成。通过建立防汛调度决策自动化系统、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水源水质水量自动监测及调度系统、闸门自动化控制系统、电站自动化监测系统、现场视频监视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标准化、实时操作智能化、防汛调度科学化、管理队伍现代化、办公管理规范化,形成完整的以数据库为纽带的信息化管理网络。
  
  3.建设内容
  ① 防汛调度决策自动化系统。实时、准确地监测收集黑河流域的水情、雨情、工情、灾情信息。该系统可以由水雨情采集子系统、大坝闸门自动控制子系统、洪水预报子系统、洪水调度子系统组成。采用先进的无线通讯技术、信息编码纠错技术、修正技术、系统多对象合成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使该系统科学化、系统化、高效化,确保大坝安全度汛,并充分发挥水库防洪库容作用,使局域防汛最佳。
  ②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作为信息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主要任务是完成大坝的沉陷和位移等动态变形观察,对监测资料实现同步自动分析,实现资料的自动采集、自动整编分析和全程实时监控,并对超限的形态变化参数提出警告提示。
  ③ 电站自动化监测系统。这一系统主要解决发电系统状况监测问题。对各种运行参数定时采集、处理、储存,实现对电站各控制对象进行各种方式的控制,特别是要以电网需要量为依据,适时地调整电站各控制对象,自动完成调控的目的。
  ④ 闸门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闸门的启闭、开度、电动机电流、闸门上下游水位、当前过闸流量、流速等的监测、采集、储存和处理。为了保证闸门运行的安全性,闸门运行自动监测系统要采用加密界面控制方式。
  ⑤ 水源水质水量自动监测及调度系统。本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监测、远程数据通讯、数据统计和计算。主要是解决渠道沿线各水源地水进入黑河引水系统时的水质、水量问题。
  ⑥ 现场视频监视系统。这是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两大部分之一,包括对大坝、闸门(包括大坝控制闸门和渠道沿线工作闸门)、电站及各管理系统的实时监视,并可以通过视频切换实现对各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外观状况、远程操作状况及监视地的环境进行监控。
  ⑦ 办公自动化系统。由档案管理、财务管理、人事劳资管理、行政文秘管理和信息查询系统组成。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网上无纸化办公,同时可以满足上级等查询信息的需求。
  整个信息化平台由大坝局域网、渠道局域网、中控局域网三部分组成。大坝局域网包括防汛调度决策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电站监测系统;渠道局域网包括闸门控制系统、水质水量监测及调度系统;中控局域网包括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目前大坝安全監测系统、水质水量监测及调度系统、大坝视频监视系统及部分办公自动化系统已投入运营。
  
  4.建设要求及注意事项
  作为信息密集型的行业来说,其信息化在先进适用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灵活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确保信息化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保证系统的开发性和兼容性,为系统的更新、升级留有余地。
  信息化具有交叉、集合、创新的特点。建设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既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又有水利专业技术与其它专业技术的交叉。信息化是对与水利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和技术进行全面有序整合而成的高新技术。一定要组织多学科攻关,把引进的有用先进技术,按照黑河引水系统点多线长、涉及面广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应用,做到程序规模化,接口标准化,界面清晰,人机互动,连接方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研究、开发、试用、修改、完善、评价各系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适用型应用软件。
  对系统中的重要参数要设立超限报警及复位提示。
  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在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和运行环境等技术要点上要与上级部门的信息化设计要求协调一致。
  
  三、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作用
  
  信息化平台的建成将使黑河引水系统的各方面管理工作实现计算机操作自动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信息化平台的建成可以提供实时、准确、可靠的数据,使管理更加科学化,减少人为因素及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可以挽回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七五·八”重大垮坝惨祝事件教训之一,就是没有准确及时预报水雨情信息,为提早做好预防,采取有效措施保坝而赢得时间。
  信息化平台给大坝调度、蓄水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使调度更加科学、合理,可以充分发挥大坝调蓄防汛作用,提高防洪标准,减少下泄量,提高正常蓄水位,增加供水能力,创造效益。
  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有利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同时通过监视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观察到现场情景,为解决反恐、投毒等突发类事件争取时间。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主频不断提高,操作系统不断改进,宽带互联网的完善,传感技术日趋成熟,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共享、控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为水利行业全面技术升级提供了可能。只要我们树立科学的现代化水利观念,建设高效的管理体制,采用先进合理的业务流程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培育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发挥建设期的黑河精神,黑河的信息化平台一定能够建成,黑河的现代化一定能够实现。
其他文献
高等教育伦理研究是高校成为受人尊重大学的重要保证。如何确立高等教育的最终价值,确立高校与社会、高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伦理关系,拓宽高等教育职业道德研究视野,实现高校应有
中国自古就有大学,但是我国近代大学并不是从古代大学逐步演变而来的,而是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进程,国人对西方大学的理念与模式的模仿和移植。本文以我国近代高
摘 要:网络远程教育平台的质量是当前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我国目前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和使用的网络课程作为调查和分析的对象,对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同时提出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应用等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关键词:网络课程;远程开放学习;调查分析    目前随着网络教育试点实践的实施,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离散数学》的教学应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激发学生的教学热情。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节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教育机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高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