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评价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3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较之传统评价有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依然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上开展评价作7一些探索。评价要投入真情,注意延时评价和及时评价相结合,要力求准确、生动多样。
  [关键词]真情;延时;准确;生动多样
  
  新课程“以生为本,促进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课堂教学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较之传统的评价也开始悄悄变脸:我们欣喜地发现评价不再是单一的老师评价学生,更多了一些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甚至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评价正由教师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评价内容也不再仅仅着眼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形成,还开始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情感的体念,价值观的形成等;课堂评价较之以往,开始更注重它的激励和启发功能,课堂氛围民主和谐,不断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些无不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课堂教学也因评价而变得精彩纷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课堂评价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如无原则的表扬太多;一味强调张扬学生个性,忽略了文本价值取向;评价缺乏诊断功能;语言华丽有余,真诚不足……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在反思中对课堂评价有了些许自己的理解。
  
  一、评价要投入真情,忌虚情假意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每个学生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世界,虚情假意、敷衍了事的评价能应付一时。但长时间没有真情的评价,又怎能获取学生的真心?又怎么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老师的期待?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长此以往,只会弱化评价的激励功能,淡化师生关系,削弱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因此,语文课呼唤教师投入真情的评价,只有真情实意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教师殷切的期望,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熏陶,不断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以下是窦桂梅老师执教《珍珠鸟》的片段: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写珍珠鸟的。
  (生开始默读,之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举手发言)
  生:我发现了,珍珠鸟胆子小!课文说“它是一种怕人的鸟。”
  师:你读书真细心。好,你领着我们再读这句。
  生:珍珠鸟啼叫的声音也很小,又细又亮,一定很清脆——“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声音显得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谢谢你给同学们借鉴。我们提示刚才那位同学找到相关句子读读,你呢,不用提示,就这么做了,真好。介绍珍珠鸟的特点,能直接用课文的句子读给大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你读的声音也像笛儿一样好听呢。
  生:珍珠鸟长得的确很小。我发现课文写珍珠鸟“小”的词语很多,也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小红嘴儿。”(师引导读出“儿”化的“小”)
  师:你真会体会这儿化音。听起来很舒服,感觉它小得好可爱。
  (学生陆续找出“小脑袋”、“小红爪子”等词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相关句子,读出了小珍珠鸟的活泼可爱)
  没有刻意的夸大,没有廉价的“真好”、“真棒”,有的只有对事实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老师评价时神情是那么专注、眼神是那么真诚,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真真切切的夸赞春风化雨般温暖着学生的心,既让发言的学生信心倍增,也指引着其他学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二、延时评价和及时评价结合,忌操之过急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及时评价能鼓舞士气,让学生善思、乐思。但有时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会阻断了学生的探究与思索,扼制其探索的欲望,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延时评价该应用在何时呢?我以为,延时性评价适宜用在容易引起学生争论,适宜多元解读的问题上,以便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果此时教师能合理推迟评价。让更多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就问题展开自由的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形成正确的观点,最后教师再作必要的引导,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多向思维,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三、评价力求准确,忌“像云像雨又像风”
  
  为了激励学生,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毫无原则的赞扬声:“真聪明!”“真能干!”殊不知,学生根本不知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乃至价值观的形成。
  确实,童年是一个童话世界。鼓励的话语能激起学生熊熊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更加迷人。但鼓励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哪里还需要改进。
  如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很多老师喜欢这样评价:“读得真不错,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如果我们能这样评价:“刚开始学习,就读得那么正确流利,而且还很响亮,真了不起!如果能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样实事求是的评价,更利于学生内在动力的激发,对发言的学生和在座的学生都是一次良好的引导,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学中应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念。
  为了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体念,有的老师对一些多元解读的问题就只会用表扬敷衍。如《落花生》中“你愿做像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像花生那样的人”的辩论中,有的学生认为花生的默默奉献精神值得学习,而有的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更需要像苹果、石榴一样的人。老师却不置可否,没有明确的评价,只会用“这是你的观点。”来搪塞。其实,多元解读的问题更需加强评价的针对性、诊断性,以明确是非;在《落花生》的辩论中,可以先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但多元解读后的总结性评价必不可少,应在承认多元解读的合理性的同时,揭示文本的价值取向。老师可以在最后表明全面的看法:“不论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都是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无可厚非,都是合理存在的,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只有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的!”这样的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体念,又通过交流寻找到了公认的真理或意义,明确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使解读超越了个人的局限,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四、评价讲究生动多样,忌单调枯燥
  
  有一句话这样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
  试想,如果教师总是用单一的话语进行评价,久而久之,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重复评价愈多,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愈强。教师评价语言应不拘一格,经常更换,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同时,评价还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以将口头评价和体态语评价相结合。爱抚地摸头、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鼓励的眼神、亲切的握手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待,从而,燃起希望之火。
  有时,甚至可以送学生一些小礼物,奖励学生做一次小老师等。
  不断丰厚自己的语言功底,用心琢磨学生心理,我们便可成为那粘住学生的蜜,吸住学生的磁。
  总而言之,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让孩子在评价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享受成长的快乐。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更新,一个我们不可忽视也不敢忽视的教育问题——品德养成教育问题已经凸显端倪,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常听到不少人感叹现在的学生个人素质低、品德养成教育差。更有人说,中国的教育似乎有些本末倒置,到大学时才关注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故而这个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思考。  不错,眼下人们的观念变了,孩子生得少了,自然对孩子的要求也就高了,再加上人们本身的生活、工作压力
“渗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在教学中德育渗透则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新課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
【摘 要】本文从教师如何掌握一定的课堂艺术,把握教学过程中的五个环节,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利用直观形式教学,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讲透概念和原理,理解和牢记生物知识;即时巩固知识,深化生物学知识系统化;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来论述了怎么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艺术 高中生物教学 课堂环节 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学是研究人与生物体生命活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所以轻松学语文
【摘要】仿真实验可以和真实实验互相取长补短,在大学物理教学和学习中共同发挥作用。本文基于仿真实验的原理,阐述了仿真实验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具体应用。  【关键词】仿真实验 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    1引言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实验环节是学生应用知识与探究并获取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仿真实验方法将教学和实验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
[摘 要]我们教师可以用爱心唤回后进生的心、用树立其自信心的方式鞭策后进生、用暗示的无声教育法启迪后进生,多为后进生创设成功机会,让他们在成功体验中巩固自信。  [关键词]教源性后进生 成因 转化策略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学生本人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原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我们在分析后进生心
我手捧教科书,又一次教授《品德与社会,寻根问祖》这一章节,其间,“大禹精神”使我浮想联翩。  从华夏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大禹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顽强不屈,百折不挠求生存、求发展的优秀民族精神。海内外中国血统的人常以“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作为自己的代名词,正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表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息息相通、心心相印,更是一
[关键词]学习 自信心 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从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现状来看不容乐观。因此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对自信心进行有效的探讨,分析其原因,帮助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寻找心灵的支点,开启他们人生的航船,达到理想的彼岸。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    一、了解影响贫困山区学生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必然要跟着进行变化。按传统教学观点,作业主要是“巩固知识”的手段。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物理作业的作用应更多的考虑,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愿望、需求或他所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和内在力量,它能使个体对学习活动保持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它可看做是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意识倾向性。故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其蒙而引其趣”,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可以说兴趣是化学学科教学的生命力。笔者在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